在成都的街头 吃一顿折耳根

五一长假,一大家子去了成都,三年前曾去过,再次相见,成都好像一点没变。家人都爱吃,所以每一顿饭,都要好好安排,因为路途遥远,因为蜀味丰富,更因为,不吃心里会比嘴巴更难过。

住在春熙路,火锅、陈麻婆、钟水饺...每家店人都很多,有成都人,也有游客。在火锅店,服务员贴心地说到,你们来旅游的不一定能吃辣,给你们点个反鸳鸯吧。

这种里面红汤,外部白汤的鸳鸯火锅,和周围清一色的九宫格比起来,感觉并未彻底贴近成都的生活,加之菜单里没有了兔腰子、鸡屁股这类当地特色食材,让人总有些遗憾。

跟着旅游推荐,吃着各式菜肴,周遭坐满了喂手机吃饭的年轻人。感觉也就那样,再想着马上要离开,心中有些不甘心,决定去当地菜场逛一下,小贩都在休息,蔬菜上盖上了塑料布,只有肉摊老板继续营业。

眼前腊肉成行、香肠成串,老板娘是广元人,说她的猪肉都是黑毛猪,肯定好吃。想着农历立夏了就买一点尝尝,不能买多,雨季要来了,潮了就不好了。四川女人手脚麻利,几分钟就都分割好,塑封好,加个微信说好冬天让她发货。临出门时,和老板打听哪里有好吃的,老板娘说,隔壁有个店可以去尝尝,我们也经常去吃。

几步路就到了,店里已经有了一些客人,有样学样地跟着隔壁桌点菜,没多久就全部上来了。

传统米凉粉是这家店的特色,在上海吃过绿豆凉粉,米凉粉不知道是什么,看到墙上的宣传画,米凉粉由米制成,煮成稀饭后,反复搅打成团,点上石膏后晾凉就成了米凉粉,与绿豆凉粉比起来,颜色偏黄,看上去更扎实,吃在嘴里口感绵密,服务员说,米凉粉能够凉拌,还能烧牛肉,煎炸烹炒都可以,真挺厉害。

天气渐暗,店里的位子全部坐满了,成都人不喜欢坐卡座,喜欢八仙桌,长条凳,隔壁桌是一群60多岁的叔叔阿姨同学聚会,爽朗笑声响彻殿堂:要得要得,豁一过嘛。四川女子在酒桌上也不怵,杯酒间,笑成一片。跟着“老同学”们有样学样,来了份折耳根爆土鳝鱼。

折耳根是贵州人的心头好,切段凉拌,轻轻松松一碗饭,成都人也爱吃,我只闻其名,未尝其真滋味,看到这道折耳根爆土鳝鱼,跃跃欲试。黄鳝做成鳝背,厨师傅刀工不行,每块都有几根小刺,吃起来并不方便,加入折耳根、生姜片、泡椒、蒜苔和豆瓣酱,下油锅,几秒就出锅,只为吃个鲜嫩。服务员说,这是下面抓来的土鳝鱼,纯野生的,腥味重,所以要加多点调味料,鳝鱼肉质糯而不烂,明显有胶质感,忍不住感叹一声:好吃的。折耳根又叫鱼腥草,3毫米直径,细长有节段,像迷你版莲藕,有腥味,有人形容难以下咽。我原以为会很腥,咬开后,有一点点腥味,更多的是腥味以外的植物异香,总的来说口感很脆爽,香味也比腥味浓郁,土鳝鱼配上折耳根温柔的调和,酸中透辣、辣中微咸味,味道复合,还挺好吃的。

在四川,川卤也很有名,看着隔壁桌的大叔半杯白酒,豪爽地一口闷掉,然后夹起一块猪头肉就往嘴里送,我们也来一份。卤好的猪头肉,切成薄片,与上海加蒜泥、椒盐粉不同,他们撒上芝麻、淋上红油,还没吃,一股香味就扑鼻而来。猪头肉肥膘硬硬的,带着卤香和红油香,耳朵部分的脆骨吃在嘴里咯吱咯吱的。眼见着猪头肉吃了大半,下面铺着一层树叶,绿色叶子,叶片厚且大,叶面绿色,叶底茎秆鲜红。没想到也挺好吃,就是没见过,地瓜叶?观音菜?在上海大多数情况下喜欢铺生菜、色拉、龙虾片。这下面垫的“树叶”,配上料汁,脆、爽、香,忍不住再问服务员,小姑娘有点不耐烦,吃个饭哪来这么多问题:折耳根的叶zei!得,还是折耳根,真好吃,彻底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鱼腥草,并不是很腥,还能清热解毒,一盘都被我悉数吃完了。

舌尖上的味道,是酸汤猪舌,挺好吃的,酸汤清冽,猪舌爽脆,只不过花椒的力道实在太大,麻麻的感觉让人头皮发麻,爆浆豆腐也不是在云南吃的口感,更像铁板油豆腐,尝尝就可以了。

隔壁桌的叔叔阿姨半小时内,已经喝掉了三瓶白酒,情到深处难自抑,引吭高歌庆团圆。结账间隙,服务员已经收拾完桌子上菜了,后面一桌客人的冷菜已经上了,也有猪头肉,厨房里一盆盆土鳝鱼往外送,米凉粉一盆盆的叠着,店里越发躁动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成都的街头 吃一顿折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