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给百融云带来什么?

一大堆有关ChatGPT的利好消息出现之后,市场的反应难得的跟投资者预期站在了一起,AIGC也终于有了跑赢CPO的苗头。二级市场的逻辑不用重复,毕竟AI已经炒了大半年,但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不知不觉中,AI应用端的落地已经比一季度的时候实际多了。

一季度的时候,AIGC公司吹的都是什么呢?比如:打造多媒体全产品线、业务从海外杀回国内、AI高等学府及科研团队担任公司独董、下一个xxx公司,等等诸如此类的话;但一旦问到,AI到底对业务有什么推进,用户能用你这产品的AI功能干什么,董秘只能说,“商业模式正在积极探索中”。

为什么这样?因为自从大模型成为了国内AI公司标配之后,就把一个很高端的AI基础设施变成了卖铲人,原有业务在AI加成下也只是阳春白雪,所以只能往风花雪月上宣传,核心都是为了估值和减持套现。

那到了现在这个阶段,AI到底怎么落地到应用端,本文以@百融云-W(6608.HK)这家H股最纯正的AI公司为例,剖析一下。

首先,不管是MaaS、软件、云计算,这类商业模式的公司都隶属于TMT行业,遵循二八定律,也就是80%的用户只用20%的功能。举个例子,办公软件当中的表格如果嵌套了函数,非理工专业出身的用户很难自己用的明白;PR软件中的静帧和黑场,做抖音的用户基本连听都没听过;金融类软件系统里的净值估算和估值曲线图,也只有银行理财经理岗能用得上。但科技公司的问题就在于,只要一个用户有任何一个潜在的需求,那么系统和软件就必须添加功能模块,所以更新换代了几次之后,安装包就从初代的20M进化到了现在的2个G。但大多数用户,依然在最基础的功能上血拼。百融云也是这样。

从成立之初开始,百融云要面对的客户就分布在不同的行业,有金融、电商租赁、保险、汽车等等,所以AI的模型包含的元素就非常多。比如电商客户要分析推流视频的2秒跳出率,以及直播倒流的商业粉丝占比,但光看自己的后台,数据就只有最浅层的;又比如金融业客户如果想分析用户的资产情况,并且根据去年的理财收益和今年的收入,来推算客户对未来的收益预期,就需要专业的估值建模,这些模块百融云MaaS里虽然有,但如果客户不懂代码,那就没法调用,甚至连接上API之后该点哪儿都不知道。这时候,AI就发挥了作用,因为AI最大的改变就在于,让用户能用自然语言来实现计算机语言的功能。

MaaS模式就是让客户自己来调用百融云AI模型中所需的部分,有了AI的自然语言,机构客户就可以直接把需求说给AI,让它帮你转化成代码和计算机语言。比如百融云的机构客户,面临用户分析金融产品持有期到期收益和国债的潜在利差,或者电商客户需要分析店铺之间的倒流或者如何增加店铺曝光率,就可以用自然语言跟百融云的MaaS交流,直接提需求、调用模型。

其次,AI能解决的是结构化信息的问题。百融云面对的企业客户的信息分为两种,一种是结构化,一种是非结构化。结构化信息基本上都在数据库里,ERP、财务、企业管理这类的软件已经把结构化信息做得很不错了。但是对于非结构化信息来说,百融云的机构客户一直面临很大痛点,那就是非结构化信息几乎没有被深度利用过,因为它们大多存在于文档、邮件、聊天软件、社交媒体这种文字类信息当中。

在过去,计算机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信息,这使得对这些信息的再利用只有全网检索一个渠道,但是全网检索效率很低,比如“产品”这个词,有的地方和企业会把它在客户导入过程中称之为“送样”,但“样”其实指的就是产品本身,而计算机并不懂。这就导致用户以某个关键字去搜索,可能会搜出无数东西,这就会给非结构化信息的再利用增加很多困难。这个问题,百融云也必须靠AI来解决。

百融云作为一个有AI大模型(BR-LLM)的企业,就可以让计算机看懂自然语言,这就是生成式AI起到的桥梁作用,没错,生成式AI不止面对用户(需求方),同时页面对企业端(供给方),这样用户就可以直接向类似ChatGPT这种生成式AI产品直接提问文档问题,百融云的产品叫做ChatBOT,一直广泛用于金融业为代表的垂直领域。

具体怎么帮助?当百融云的机构客户,和机构客户的终端用户,面对流程文件、合约、产品信息、预期收益和锁定期选择的时候,生成式AI就可以帮忙分析并提炼重点。比如当用户打开一个合同,可以直接向百融云的ChatBOT提问,这个合同有什么风险?甲方需要承担什么责任?乙方如果违约了会有什么风险?或者机构客户面临收购的时候,收购方又没有可能是个空壳公司、此前有没有诉讼等等。

生成式AI,能够辅助百融云的客户完成KPI,最重要的是找到完成KPI的途径。比如百融云的机构客户,今年KPI是某个产品或服务完成多少多少收入,这时候就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从百融云的AI模型里搜索到完整的解决方案和营销规划,途径就是用生成式AI与百融云的系统沟通。

这就对应了目前百融云的两大业务,也是客户的两大付费模式,一个是以AI模型调用量收费的MaaS(模型即服务)业务,另一个是以客户KPI完成额来收入服务费的BaaS(业务即服务)业务。

根据百融云2023年中报,上半年总共营收12.43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21%;经调整后净利润达2.27亿元。拆分一下,上半年MaaS业务收入4.31亿元,同比增长24%;BaaS业务上半年收入8.12亿元,同比增长36%。

回到上文说到的二八定律,如果以后有了AI加持,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用户能够接触和使用的AI服务模块会越来越多?那么那些功能和客户需求积累很厚,并且开发功能狠多的企业自然会开始受益,反观那些靠基础功能混到现在的AI公司,还会有活路吗?

以前,我不会用的时候,你可以没有;现在,我让AI帮我用,你不能没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