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花了那么多钱,却还是不高兴

Sayings:

上周我们写了一群“隐形贫困人口”的故事。

他们最大的特点是花钱比挣钱快,追求“看起来更好的生活”。

这个时代充满了工作压力、身份焦虑和城市生活的不安全感,花自己的钱买自己想要的生活当然无可厚非。

但填满自己的欲望其实也是件很累的事。

它会给你带来新的焦虑:

“5 个App 每天的消息提醒我用错了、穿错了、买错了。”

“看了 10000 多字的测评,买了一堆不见效的护肤品。”

“买很多衣服想穿来表达自我,搭配和整理累得我想放弃自我。”

说白了就是你的生活被你的欲望被控制了。

所以应该放弃那种追求吗?也不是。

生活从来不只两种选择,不能用“要”和“不要”来区分。

你应该正视你自己的欲望、搞清楚它产生的原因后,学会合理控制它。

夺回你对生活的控制权。

这是你的第三种生活选择。

减欲系青年

口述:新世相的朋友们

伊丽莎白是路边捡来的,身子弱不好养,生个病动不动就花一两千,我尽量让它健康、开心。

之前喂皇家的猫粮,算是很不错的了,一两百块一袋吃一个月。

有段时间我去外地把她寄养在朋友家,朋友家猫吃的是加拿大进口猫粮,比国产的肉含量更高。结果伊丽莎白不吃我给她带的,天天跑去吃人家的。

就很尴尬,给她也换了这个贵的。一次买两袋就七八百,升级上去就再也降不下来了。

像我们这种独居多年的女青年,第一次有了活得的伴儿,很多人都是当 主子 儿子养。

有朋友囤一大箱进口猫罐头,保证每天湿粮食喂养,因为猫咪不爱喝水。还买了 5 个不同的梳毛产品。

他大学时养过猫,后来那只跑掉了。他总觉得是因为那时候没赚钱,没把它养好。

现在他工作赚钱了,就奴 父爱如山。

总之,我们俩的猫都过着理想中的中产生活。

还要买零食,罐头、肉泥,还有猫薄荷,就跟人喝酒一样,偶尔来一下。

买猫薄荷最开始完全是猎奇,单纯想看看啥效果,让她爽一下。

上次去成都觉得太久没回家了对她有愧,还买了个粉色的小皇冠,结果她根本不戴,一直挠我。

猫砂也是换来换去,我心血来潮给她买了个水蜜桃味儿的粉色猫砂,结果她压根不去上厕所了。

后来想想很多东西可能不是它需要,是我需要吧。

身边有些朋友已经在改了。主要是食物方面,猫粮再贵再好,也有添加剂。

朋友们听说有人家的猫因为吃了带盐的猫粮肾衰竭去世了,就自己做饭。

鸡肉切沫,加几颗虾仁切碎,放上玉米粉、鸡蛋,团成一团蒸熟就好了,很简单。成本比猫粮低,它还更喜欢吃。也不担心因为卖家缺货而断了猫粮。

猫玩具也早打包丢了——后宫玩具一箱,都在床底下积满了灰,它独爱玩纸团。

现在,主子已经逐渐失去了中产阶级主子的标配,过上了另一种生活。

反倒又胖了一圈——我给伊丽莎白做饭,比给自己做认真多了。

摸着那热乎乎的肚皮,觉得它还能陪我 20 年。

现在还记得第一次照镜子发现两条鱼尾纹时,我惊恐地跟男朋友吼了一声“天哪,我是真的老了!”

当天就下单了 SK2 的眼霜。

现在 29 岁,已经过了随随便便涂个乳液气色都会很好的年龄,对大牌护肤品有种迷之信仰。

一方面觉得贵的就是好的,另一方面,公司的实习生都在用 Byredo 的护手霜,300 一支,你说我有没有压力?

各种广告、代购、美妆博主也会告诉你:你这个年纪你这个档次,就该用大牌,就该花这个钱。洗脑一样的。

下载了一堆App 看真人分享和推荐,博主写“如果嫌太贵可以买xxx,学生价,效果也不错”,其实挺心动想试试,但转念一想还是算了,都混这么久了干嘛还用学生价的东西。

看到朋友和网上博主的推荐,常常有“这么多真人都觉得好用他们应该不会错吧”以及“都花了这么多钱了不可能不好用”的心理。

可博主们隔三差五写一篇《原来你用错了xxx!》《 xx 这个东西,真的有用吗?》,感觉我每涂一次自己的乳液光阴就浪费一点点,脸也毁掉一点点,太可怕了。

那就重买吧。要先上App 搜关键词看文章,看测评,看买过的人的评论,看完还是不知道选哪个好。烦得没心情买了。第二次想买的时候又重来一遍。

有次因为一篇测评详细地针对不同皮肤推荐产品,很期待地买了一瓶 2800 的面霜,结果用完了也没见什么效果。

那时候突然意识到,已经不是买贵买便宜的问题了,是自己被过量信息搞麻木了,失去了判断力。

一气之下取关了一批美妆号。

每天没人质问“你的脸为什么这个死样子?你还在用xxx这种平价货吗?”感觉焦虑少多了。

也是因此,我的第一次知识付费项目是线上护肤课。

上课的专家说:“大品牌的贵,大部分是你在为广告买单;很小一部分花在产品上。中间还有一部分,买的是你的心情——你买了大牌心里才踏实,开心对皮肤有好处。”

每天听 20 分钟,了解自己的皮肤为什么出问题、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踏踏实实对症下药。该早睡早睡,该运动运动,该减压减压。起码小半年下来不频繁爆痘,气色也好多了。

现在是精华和眼霜保持原来的高端产品,乳液和谁买中端的,至于洗面奶,能洗干净就行。

自从跟我妈大吵一架后,我周末就很少出去胡吃海喝了。

平均每天工作 13 个小时,工作日只能吃外卖——再贵的外卖装在盒子里吃起来都像给你喂食。

我就尽量给自己搞些别的。每天早上一杯热美式,是开启一天工作的仪式(可能受了美剧影响),不喝老觉得没精神。

下午在 App 上订几十块一盒的进口水果,加 16 块钱一杯的酸奶。

一到周末就出去吃大餐。各种新店推荐、网红餐厅,人均 200 - 500,工作两年没存什么钱也没买多少衣服化妆品,主要都花在吃上了。

我觉得好生活就要吃得好、吃的美才开心,去餐厅享受舒服的环境、服务和各种美食。

但我妈觉得好生活是有一个家,踏踏实实过日子,自己做饭自己吃。她说“餐厅做饭,不是为专门你做的。”

有次周六晚上刚吃完,我妈一听人均 300 多的自助餐,电话里就跟我吵起来。她说我老在外边吃,怎么不知道自己在家炖个汤补一补。

我说我都这么累了我不想做饭,自己辛苦赚这些钱吃个饭还要省着吗?干嘛那么苦?在地铁里边哭边吵。

我妈也哭了。说“是担心你吃得贵又不好,要不妈妈来北京给你做饭吧”。

第二天我也没自己做饭。是男朋友买了一堆菜,给我炖了一锅老鸭汤,炒我最爱的泡椒牛肉丝。之前我都是打半个小时车去三里屯的一家川菜馆吃。

端着碗盛汤的时候,突然有家的感觉。

从那之后周末尽量会有一天跟男朋友去超市买菜做饭,开始喜欢上那种真正过日子的生活感。

之前出去点一份天价的人参乌鸡汤,只够一个人的量。自己买来炖的话两个人吃一顿还能剩下些汤煮鸡汤饭。

后来上班期间也开始试着自己煮咖啡。

咖啡机也不贵,两个人一个月两包咖啡豆够喝,但同等价格买普通咖啡只能买 6、7 杯。

现在每天听着煮咖啡的“咕噜咕噜”声,觉得很治愈。

也没为了省钱,只是觉得妈妈说得那种生活挺好。 

以前一旦工作压力大了,就商场+网购各种买买买。

只要有快递可等,就觉得生活还有期待。开包裹的瞬间最兴奋。

衣服越来越多,但渐渐的这种兴奋劲儿越来越短。

因为买衣服只是疏解情绪,解决不了工作问题啊。

平时又没空整理,换下来的就堆在椅子上、地摊上、床上,到了周末要整理小半天,搬家的时候最纠结。

以前很看重牌子和质量,衣服均价一般在 1000 以上,家里有七八双运动鞋,五六双高跟鞋。每天上班都会精心搭配一番。

曾经穿好看可以让我自己很开心,但现在这种效果好像没那么明显了。每天早起搭配也挺费心费时的。

大概是已经过了通过外表获得自信和安全感的年纪吧。

大学在外国语学校念的,大都是女生都爱穿好看,我对同辈压力很敏感,有点外貌焦虑。

直到工作后也这样,不觉得自己是特别有个性有风格的人,穿衣服可以凸显个性。

还是很希望被更多人注意到。

渐渐发现并没什么明显的作用。其实除了时尚圈之外,普通职场真的不是广告里说的那样,穿很气质就能有底气的。

同事说到底更多是合作关系,大家会夸你好看,但让人记住你的是你的能力。

后来就不那么执念于穿着了,到特殊场合聚会才会特意打扮。

去年今年基本没买新的大件,买几件百搭的基本款,加上之前那些大衣外套就能搭出几套。

以前觉得很想要的,现在发现并没那么多需求。

之前不知道在哪个公众号看到一句话,说生活已经很苦了,能舒服的时候,就别再让自己吃苦。

我每天都要忙到十点多才能回家,一直秉承这个道理过日子,上下班都打车。

特别累的时候就打专车,对自己好点心里才能平衡。

走到地铁站要十几分钟,早高峰人又多,人挤心更塞。

打车可以晚点起床,车上也能再睡会儿。

每次觉得十几二十多块钱没什么,到月底了发现开支总是超出预算。

年初朋友问我要发票,我就把前几个月打车的账单翻出来统一开发票给他,结果算下来我就傻眼了:坐车花掉的钱比我想象中多太多。 

猛然意识到滴滴才真的是碎片化金钱杀手。

最近几个月我开始调整出行方式,隔三差五坐地铁上班。

以前打车就是睡到公司,睡醒了就上班。

在地铁上没法睡觉,会听听歌看看喜欢的综艺,或者听 20 分钟的有声书。

坐地铁要逼着自己提前一个小时起床,有种偷来了一点时间的感觉。也偷来了一点生活:

去地铁站要穿过小区走另一条路,路边有个广场,每天早晨都有一群大爷大妈聚在一起跳广场舞、做操,或者练大合唱。

有个阿姨每天早晨自己带着个小音箱,一个人在那里唱 KTV。

每次走过去,都忍不住跟着哼哼几句。

能看到路口的花开了,又开过了,叶子长出来,从浅绿变深绿,叶子又多了一点……每次的景色都不同。

想起之前每天早晨出门上车,下车进公司;晚上出公司上车,下车进楼里。见的人就只有同事们和司机们,也挺可怕的。

几个月下来还挺有成就感的,最重要的是,渐渐爱上了那 15 分钟路程,是我每天最有生活感的时候。

写在最后:

采访这些年轻人时,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疑惑:为什么花了这么多钱,却还是不高兴?

他们也都提到,刚刚开始减欲时不太习惯,担心自己做不到。

但过了两三周,都感觉生活更轻松了。

“原来我需要的并没有那么多。”

适度的买买买是一种合理的舒压方式,我们都值得自我奖励的快感。

但是被快感牵着走的人生也痛苦。

找到自己真正的需要,别把“快感”当成唯一的正义。

——你的内心会慢慢富足。

城市生活给人创造了无数种欲望,人们往往有两种直接反应:顺应它去追求,或者拒绝它去对抗。两种选择往往都会带来焦虑。

我希望你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改变它,找到适合自己过日子的方式。

看上去必须如此的时候,只要稍花心思,就可以让你的日子发生有趣的、有价值的变化。

生活,永远都可以有另一种选择。

​读后思考:

你做过什么不激进,也不妥协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花了那么多钱,却还是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