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千古帝王】(15) 鲜卑骄子拓跋宏

        【名片】  魏孝文帝(467—499),原名复姓拓跋,名宏,后改姓元,鲜卑少数民族杰出政治家、改革家,北魏汉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实施者。

        有学者说,没有孝文帝,就没有后来的隋唐盛世;没有孝文帝,就不会有后来的民族大融合。

        拓跋宏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第六位皇帝。他3岁被立为太子,5岁即帝位。依照北魏“皇妃生子立为太子则被赐死”的规定,因而母亲李夫人无奈身遭厄运。他自幼聪明,秉性孝谨,喜好读书,酷爱汉文化,精通五经,博涉史传,善谈《庄子》《老子》,尤通晓佛教义理。在南征途中,染疾去世,年仅33岁。

        魏孝文帝即位时年纪太小,由祖母冯皇太后辅佐临朝听政。因深受祖母汉化改革的影响,他24岁亲政后,便极力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整顿吏治,颁行了俸禄制、三长制和均田制:改定官制、礼仪,更律令,严法制;提倡务农积谷,考核官吏,行百官俸给制;以“南征”为名将国都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提倡着汉装;以汉语作为官方语言,禁止讲鲜卑话、说胡语;鼓励鲜卑人和汉人结婚,并自娶汉女为妃;修改北魏政治制度,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等等。之所以他被后人千古传颂,就在于他积极推行汉化改革,促进了鲜卑族同汉族的大团结、大融合。

        魏孝文帝在位28年,不辞辛劳,勤于为政。他常亲草诏册,躬身亲问官吏的考核、律令的修订等政务。他常说:“人君怕的是不能处心公平,推诚待人。能做到这两点,则胡、越之人都可以变得如亲兄弟。”

        他还是一位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的明君,强调“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倡导和鼓励直言进谏,对敢于进谏的官吏礼遇有加。他不计小过,宽以待人,而用法严谨,虽王公、贵戚、大臣也从不宽贷。他常对史官说:“直书时事,无隐国恶。人君作威作福,史官又不写,将何以有所畏惧。”

        魏孝文帝爱惜民力,生活俭朴。每次外出巡游,有关官吏奏请修筑道路,他说:“粗修桥梁,能通车马就行了,不要除草、铲得过平。”行军时,禁止士卒踏伤粟稻;有时砍伐百姓树木以供军用,也要留下绢布偿还;宫室非不得已不修,衣服破旧了,洗补以后又重新穿上,所用鞍勒仅铁木而已。

        北魏孝文帝,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一位北魏汉化运动的倡导者和实施者。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对强化中央集权,推动北魏王朝政治和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大融合、大团结,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出现了北魏历史上最为鼎盛的“孝文帝中兴”。唐代名臣虞世南在《论略》中评价:“孝文卓尔不群,迁都山解辫发而袭冕旒,祛毡裘而被龙衮,衣冠号令,华夏同风,自非命代之才,岂能至此?比夫武灵胡服,不亦优乎!”

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昨夜星辰★千古帝王】(15) 鲜卑骄子拓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