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技术—交互的未来(2)

平静技术的设计原则:

1.应该尽可能减少设备所需的注意力如前文所述,注意力负荷过重是绝大部分设备所面临的最大瓶颈,也是进行“平静”技术设计的最充分的理由。我们需要注意的事情越多,真正用于做事的心智空间就越小,与设备的互动给我们带来的压力也就越大。

理想的设备应该让我们能够将注意力短暂地转移到它们身上,获取了所需信息后,就把注意力转回去,去处理身边更多其他的事务,而不至于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在设计产品时,应该尽量让产品不打扰用户完成主要任务,也能传递信息。

坐在计算机工作站前,你主要关注的是面前的计算机,而不是其他事物。对于这种要求专注的人机交互来说,将注意力放在机器上并无不妥。但是,这种交互行为在所有人机交互行为中所占的比重正在日益下降。今天,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并行、移动、多平台的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再要求专注就是糟糕的人机交互范式。

如今有太多的移动设备需要占用我们的注意力,以至于不再可能像与台式计算机互动一样和这些设备互动了。而且也没有必要这样做:事实上,我们使用这些设备所做的绝大部分事情并没有明确地要求我们投入所有的注意力,即便某些事情有这样的要求,所占用的时间也不会太长。

在技术设计中,注意力仍然不是普遍考虑的因素。这是因为今天我们所了解的绝大部分人机交互知识来自于台式计算机时代。在那个时代,注意力因素远没有像今天这样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绝大部分设备依然设计得像是台式计算机。要想从这些设备获取有用的信息,我们不得不投入所有的注意力。与烤箱或茶壶不同的是,这些设备需要通过屏幕显示的信息进行反馈,而不是通过乐音或其他基于声音的提示信息。这使得我们在操作这些设备的同时很难做其他事情。设置好烤箱,让它预热,然后就不用再管它。我们对这样的事情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想象一下,如果在烤箱预热的整段时间里,我们都不得不盯着它,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虽然我们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许多联网设备依然不能开箱即用。它们必须首先连接网络或蓝牙。这些设备可能还没有启用,就已经需要更新,随后还需要不断更新。每一次更新都需要我们暂停工作,或重新找回一些信息。而且,它们还经常会在未经许可或者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改变用户界面,迫使我们重新学习如何使用。

2.设备应该提供信息并创造平静生活某件事做了还是没做?你在公路旅行中已经走了多远?烤箱预热了吗?某个球队是否又得分了?平静技术能以一种毫不唐突的方式为你提供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不要想着“看着我,我需要你的注意”,而要想着“任务完成了”“人在这里”“人在路上”或者甚至是“你用 Uber 叫的车到了”。平静技术让你明确地知道某个系统运转良好并且一切正常,从而创造平静。你之所以感到平静,是因为知道若出现需要你注意的事情,一定会有设备在恰当的时间提醒你。

Uber 的提示信息特别有用,因为它减少了车辆到达时间的不确定性。打完电话,将手机放在口袋里,就不用再操心这件事了。当预约的车快到时,Uber App 会发出嗡嗡声。同样,来自亚马逊网站的“您的包裹到了”这样的信息也非常有帮助,它告诉你该回家取包裹了,或者到家时要留意包裹,或者只要开门就可以拿到包裹了。

事实上,来自各种设备的绝大部分信息都能以平静的方式呈现。这不过是设计优劣的问题。不相信吗?其实一个简单的系统就可以准确地显示整个复杂系统的运行情况。在简单系统告诉你复杂系统需要关注之前,你并不需要担心复杂系统的运行情况。想象一下,这样一个简单的系统会给你减去多少焦虑啊!

3.设备应该有效利用注意范围的边缘平静技术不仅会利用注意范围的中央地带,还会利用其边缘地带。事实上,平静技术会在中央地带和边缘地带之间来回切换。

——马克·韦泽、约翰·西利·布朗,《即将到来的平静技术时代》

平静的经历是指在你执行某个主要任务时,提示信息在周边出现,如汽车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亮了,告诉你汽车需要加油了,或者其他灯亮了,告诉你汽车离路边太近了。像这样的提示信息有助于你更好地执行主要任务(这里的主要任务就是开车),并且会让你在做其他事情时,能够获得一种平静感。平静的体验无需你投入全部的注意力。

注意范围的边缘很重要,因为我们不可能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很多事物上。我们能够很清晰地感知出现在面前的事物,因为它就在我们的视线中央。越往两侧时,感知事物的清晰度就会下降。然而,我们仍然可以听到各种声音,看到各种形状,触摸到各种物体而无需直接看到它们。我们直接面对的注意范围取决于视觉(有时还取决于触觉),但我们的感知不局限于视觉层面,而是还有很多其他层面。

事实上,我们通过设备获取的绝大部分信息并不一定非要十分清晰才有用。如果一台设备非要将低清晰度的提示信息塞进拥有用户全部注意力的高清晰度空间,那么它实际上是在耗费用户的时间、注意力和耐心。因此,在进行技术设计时,必须考虑待传递的提示信息到底具有高清晰度还是低清晰度。此信息是否需要占用用户的全部注意力?能否以低清晰度传递此信息?

汽车驾驶是运用本原则的最佳例子。几十年来,汽车驾驶环境已逐渐演变为复杂的多感官、边缘式界面。喇叭声是通过声音传递的,我们能感受到汽车向前行驶,正如我们能感受到脚下的踏板,而不是非要看到踏板才行。

我们能看到前方的交通信号灯变红或变绿,也能看到停车标志牌和其他路标。这是因为它们是交通标志符号,需要我们的注意。但与此同时,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两侧车辆的位置。汽车上的各种镜子让我们用眼睛的余光就能看到后边及两侧车辆的位置,让我们的视线不用离开路面、注意力不用离开方向盘就可以获得相关信息。

只有在发动机出现问题时,相应的运行状态指示灯才会亮起。这些指示灯并不会一直亮着。开车时,我们用手一摸就能找到并打开转向灯或音响。使用触觉、听觉和周边视觉,我们的视野开阔,这让我们得以在执行次要任务的同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路面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静技术—交互的未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