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培养这5个好习惯,让你在 2019 年快速成长!

本文为我们设计师和产品人分享:2019年,如何培养5个好习惯。

文章目录

保持目标感

量化输入内容

整理并思考

持续输入

乐于分享

保持目标感

在2018年初的时候,我仿佛感受到了成长的瓶颈,也有过焦虑。一边想要做很多事情,列很多计划,一边又在向可怜的时间和没有方向的自己做出妥协。想养成好的习惯,但又不知从何开始。一时间,我成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直到一天,我在知乎上看到了 frog 前全球执行创意总监 Mark Rolston 对设计师说的话:

先培养一个足以成为自己杀手锏的 Skill,接着再用多元化的知识与更多的 Skill 围绕它。即,结合自己的兴趣在一个领域深入研究,并以此为中心360°辐射发展,不断从不同领域获取养料供给主攻领域。

于是,我开始问自己:我的优势是什么?我到底想做什么?我的目标又是什么?

一番思考后,我有了答案:我希望能将我这几年以及未来在设计行业积累的经验,总结出一套体系化的知识图谱,分享给热爱设计的小伙伴,甚至如果有机会,我会尝试写一本关于互联网设计师 KASH 职业能力的工具书。

在工作时间,我是一名设计师;在工作之外,我喜欢写作和分享,希望自己能成为作者和教练。

我想培养自己「写作」的习惯,首先我要找到合适的目标。比如:

2018年11月前,公众号粉丝达1000;

2019年下半年,完成「交互设计师 KASH 能力图谱」系列文章。

现在,为了目标,我在保持文章的更新。

所以,当我们想为做一件事或学习一项技能去培养习惯时,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合适的目标。因为有了目标,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聚焦,大脑神经元首先会在意识层面提醒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对于如何制定合适的目标,大家可以参考 SMART 原则:

培养好习惯 2019 年 快速成长

量化输入内容

我们都理解「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含义。设计亦如此,如果没有大量优质内容的输入,我们是很难完成创作的。

说到内容输入,我尝试过用时间来培养习惯,比如每天看1小时书,运动30分钟,学习1小时等等,但后来发现其实效果并不好。

因为,时间虽然是个可以被量化的概念,但不够具体,而且很容易让我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时间长了,很难坚持下去。

那我们如何做好内容输入?大家可以试着用「量化输入内容」的方法来培养习惯。

比如,可以试着每天读某本书里的3个小章节,每天学习 C4D 或 AE 教程里的1节课程,每天收集3个优秀的设计作品等等。当然,这些量化的内容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

拿我自己来说,我不会要求自己每天用多长时间去听得到APP,而是每天要听得到APP里的哪些专栏,每个专栏听几节。这种量化输入内容的习惯更加具体,目标感更强,也比较容易坚持。

整理并思考

有段时间,我在不断地输入新知后,感觉自己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后来发现,当完成内容的输入后,是需要整理和思考的。经过自己整理和思考过的内容,才是属于自己的,才能活学活用。

1. 如何整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适合自己的内容管理工具就像是你的云端大脑。这里我以印象笔记为例。

首先,我建了8个笔记本,我将这些笔记本看作是彼此相对独立的8个具体项目,分类原则参照的是 MECE 分类法(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这种按照具体项目分类的方法有两个好处:

当我准备收集一篇素材时,需要思考将它放到哪个对应项目的笔记本里。这个思考「放到哪个项目笔记本」的过程,就是思考「这篇素材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的过程。做到了这一步,其实我们不仅完成了素材收集,还提前思考了今后准备怎么应用它,这样印象更深刻。

随着收集内容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我可以在不增加根笔记本数量的方式,通过子笔记本和标签完成内容细分。这样,我的8个项目笔记本在长时间内是清晰的,也不会经常变化,这会提高我素材管理的效率。

其次,用印象笔记网页剪藏插件收集网页形式的素材,比如优设网、站酷、UI中国、Medium等网站。

用微信文件传输助手,收集公众号文章。如果是需要稍后阅读的素材,我会暂时放在「收件箱」里。如果只是普通素材,我会放到对应的「子笔记本」里,并打上标签。

这样,我不仅完成了素材的收集,还将素材整理归类到了那8个项目笔记本里,如果再加思考,它们会转化成我自己的知识。

下图是我印象笔记的8个笔记本:

培养好习惯 2019 年 快速成长

2. 如何思考

我承认,用脑思考是一件比搬砖还累的事情,但是我们做设计的过程就是面向目标,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一个善于思考的设计师,「戏路」一定很宽。两个思考的方法:

建立知识连接,形成网络。有个词叫融会贯通,我的理解就是把分散的知识素材,重组成一张知识网络,而这张网就是我们自己的知识库。

将思考的过程写出来,能够激起潜在的更多的联想。一个想法和思考被写出来后,会被大脑的视觉模块接收,形成二次认知,这与心里默念所产生的神经兴奋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时,或者在分析竞品时,最好将思考分析的结果记录下来。

下图是我整理的知识库,交互设计师 KASH 能力图谱:

培养好习惯 2019 年 快速成长

下图右侧是我学习《谷歌方法论》的思考笔记:

培养好习惯 2019 年 快速成长

持续输出

研究发现,任何一个领域的世界级水平都需要至少10000小时的训练。

根本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花比别人少的时间就能达到比别人高的成就。

——《异类》@Malcolm Gladwell

设计是一种表达和呈现,更是一门手艺,手艺最重要的是手感,手感的形成和维持需要持续的输出。至于输出时所需的灵感,是可以在平时整理和思考的知识库里寻找的。

5年前我学 UI设计时,进了一个叫「100UI」的学习群,也就是每天 Redesign 一个界面或图标,坚持100天。我当初的目标很简单:在初学阶段,借助100天的持续输出,将我的软件操作效率提升到极致。后来,无论是做 UI 还是交互,只要我有设计思路,我输出的效率是很高的。

当然,持续输出时要记得前面提到的目标。有目标的持续输出,是巧干;没有目标的持续输出,是蛮干。

乐于分享

不论你在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借助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

——《刻意练习》@Anders Ericsson

人是社会动物,其实是在意外部的评价反馈的。如果我们想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我建议可以公开分享设计作品。(当然,涉及商业机密和版权的作品除外)

在我看来,乐于分享和收集反馈有两个好处:

外部压力,会提升设计能力。我们设计的好不好,哪里好,哪里不好,有多少人看,有多少人点赞等等,这些都是外部反馈,有了反馈我们才能更好的根据反馈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乐于分享作品,无论是在公司内部、朋友圈、学习群,还是优设网、Dribbble等设计平台,你会发现那些外部压力,每一个都会让你认真对待设计,进而提高你对自己的要求。

外部激励,会驱动我们坚持。当我看到文章在公众号、优设网等平台获得点赞、评论、打赏时,我能感受到「分享」带给我的价值和成就感。这种来自外部的激励,会驱动我们将习惯坚持下去。

总结

李笑来老师说:「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说的再具体一点,我们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的习惯。

我知道,每一次自控,都会让下次自控更容易。有一天,我会不再需要自控,那一天优秀会变成我的习惯。——《每一天梦想练习》@另维

保持目标感、量化输入内容、整理并思考、持续输出、乐于分享,希望这5个习惯及培养方法对你有帮助。

--来自从你的视界路过

查看更多:ec1986.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今天起培养这5个好习惯,让你在 2019 年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