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6 刻意练习 第一章

        天才真的存在吗?本书从一开始就抛出了这个令大多数人感兴趣的话题。其实,阅读完第一章来看,天才是存在的,但天才也不是存在的。真正的天才,是那些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持之以恒的练习,但这种练习不是“天真的练习”,而是“有目的的练习”,这种“有目的的练习”能够激发人们隐藏在大脑的潜能。比如安德斯*爱科里森的第一位记忆力受试者史蒂夫,刚开始的表现与普通人相差不多,能够记住的数字大概是7-8个,经过一段时间大概是20个左右,随之是人们口中的“瓶颈期”,无论如何都不能再有所突破,给史蒂夫无限的挫败感,再经过几天的消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从而又能使得自己记忆数字的能力大增,最终结果是80个左右。

    其实史蒂夫的记忆之路与我们学习的过程十分的类似,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我们总是能够快速的入门,但一段时间之后,加上自己的该领域的理解,发现这条道路越来越难,给自己的挫败感越来越大,最后就在这种练习中失去了信心以及兴趣。对于这个问题,第一章给出了纲领性的解答,主要要点有以下:

    (1)杰出的人物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而且必须是“刻意练习”。

    (2)有目的的练习VS和天真的练习

            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即只有埋头干,什么反馈都没有。

    有目的的练习的特点:(1)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目标必须明确,不能含糊不清。(2)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必须在感兴趣的领域专注很长时间,不能经常换领域。(3)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如果没有反馈(要么是你自己给自己提出的,要么是局外人给你提出的),你不可能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或者你现在离实现你的目标有多远。(4)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但是如果遇到“瓶颈期”怎么办?首先可以尝试换个不同的方法练习,而不是选择难度更大的练习,在不同的方法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其次,要明白遭遇“瓶颈期”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由于“瓶颈期”而放弃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那就不值得了,一般放弃的人主要是自己的动力不足,看不到自己持续努力下去会给自己更好的结果,因而可以设想如果自己在这个领域达到了必备的要求,自己的未来道路是多么地光明。最后,持续的练习并发现的自己的不足,针对不足询问过来人,说不定你的问题分分钟就能解决,而你又能兴奋的击败“瓶颈期”

      在练习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自己的检索思路,以便后期复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6-16 刻意练习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