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成就关羽的忠义之名

曹操有一句名言,叫“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一句话把曹操的枭雄本质显露无疑。且不说这句话是不是真的曹操说的,但曹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事情做得太多了,逼死荀攸、杀死刘崇可以说尽显奸雄本色。但是曹操对于关羽,却是难得显示了一回真爱,也成就关羽的忠义之名。

 《三国志关羽传》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正是这一年,刘备与关羽被曹操打散,曹操抓了关羽,对他很好。这个故事《三国演义》写成了“土城约三事”,凸显了关羽对汉朝的忠心,对刘备的忠义。

当然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故事,给世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关羽在曹操手下最大的贡献是杀了颜良,“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这里关羽也真是有万夫不挡之勇,曹操也趁机高官厚禄收揽关羽的心。

《三国演义》中,把诛颜良、斩文丑都说成了关羽的功劳,由此体现关羽之后过五关、斩六将的神勇,绝大部分是编造,文丑就并非关羽所杀,而后面的过五关、斩六将大部分为虚构。

 只是关羽为什么会回到刘备的身边,引起了无数的猜疑。  的确,关羽当时回到刘备身边的原因并不充分(抛开情义的原因)。因为当时刘备远远无法给予曹操所能给予给予的。当时的情况是刘备还寄人篱下,投靠了袁绍,而曹操已经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权在握。所以投靠刘备是没有希望、没有权力,一切都还是空谈。

于是很多人又认为关羽和曹操闹了矛盾,矛盾从何而起呢,原来是为了美女。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了《蜀记》说的一件事“曹公与刘备围吕布於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於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此与魏氏春秋所说无异也。”大致意思是关羽看上了秦宜禄的夫人,就找了曹操,要求曹操把秦夫人许可自己,曹操开始答应了,后来一看秦夫人很漂亮,就自己留了下来。关羽觉得心里过不去。

曹操虽然有好色之说,但为这样一个女人去伤关羽的心,曹操似乎没有必要那么做,除非他并不看中关羽。否则的话,为了拉拢关羽,他绝对不会这样做。这就是曹操,美人与江山都爱,但江山还是最重要。

有的说关羽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义字当先,这一点肯定有原因,但是现在看来关羽始终忠于汉室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土城约三事中汉不降曹是有可能的。但是关羽说得出口的原因还是与刘备兄弟情深,如果说是忠于汉室,曹操有可能会除掉关羽。

所以关羽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其实,倘若关羽真的投降了曹操,只怕唾沫星子也能把他淹没,而曹操也并不喜欢那样的降将,所以表面上看关羽离开曹操,失去了一个比刘备更大的舞台,但其实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平台,这个平台支撑他到现在,成为忠义的化身,这也许是他当时所没有想到的,一念之间,可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其实放关羽离开,成就的不仅仅使关羽,还有曹操,虽然《三国志曹操传》里仅仅只有“关羽亡归刘备”几个字,但从关羽传来看记录应该是真是的。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裴松之作注,认为“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义,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於此乎?斯实曹公之休美。”裴松之的评论是十分到位的,他说,曹操知道留不住关羽的心,而对关羽这种义又特别欣赏,所以干脆不留他,送他走,以成全关羽的这份忠义,而曹操成全别人的忠义,实际上就是成全的自己的忠义之名,这就是曹操的王者风度。

所以《三国演义》中说关羽离开曹操过五关、斩六将,应该为不实,曹操真的想留住关羽,应该是轻而易举的。曹操处事往往出人意料,既然想放,就是明明白白的放。这也是曹操的帝王心术。要是曹操把关羽给杀了,三国都少了不少的颜色。

�̩�Ò�J>�@

你可能感兴趣的:(曹操成就关羽的忠义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