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南塘秋

        今天中午,有美女送我一支碧绿的莲蓬。仿佛观世音净瓶里的杨柳枝,又像许飞琼怀中捧着的玉如意。

图片发自App


        “这个怎么吃啊?”

        “直接剥开来吃呗!我们原来在家里的时候,都是从池塘里采摘下来吃新鲜。”

        哦!虽然是生于南方长于南方,一直到现在我都只是在超市里见过晒干的莲子莲心,新鲜采摘下来的这还是第一次亲近。

        想起《神雕侠侣》开篇第一章的描写,学着小姑娘程英的法子,有模有样地剥开蜂巢一般的莲房,果然看到里面是一颗颗青色的莲子,仿佛念珠子大小。再撕去表面一层细腻的青皮,终于露出那羊脂白玉一般的莲肉来,试着咬了一口,绵甜爽口,回味清香,索性一口吞到肚里,莲心也不取,也不觉得有任何的苦味。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真好吃!”我由衷地赞美。

        掐指一算,这段时间正是江南采莲的季节,莲子是水乡人民的粮食和蔬菜。而在我们四川乡下,也正是秋收农忙的时候。采莲之于水乡儿女,便和我们收割大豆、水稻一样,不过是日常普通的劳作吧。

        可是割稻收麦很少有入诗的,即使很少的几首,不是一股汗臭味扑鼻而来,就是焦辣辣的太阳当头照。采莲便不同了,古今描写过它的诗歌不知凡几,而且无一例外地都相当优美。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图片发自App


        所谓文学的风骚传统大约就是这样吧,采莲只是作为一个起兴或者比方的道具,作者往往写不到几个字,就扯到一边山上去了,不是“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就是“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言在此而意在彼,东说西说产生幻觉。像《豳风-七月》那样从头到尾写农事,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反而很少见,古代的诗人里面我看似乎范成大、杨万里要老实一点,其他都是滑头。

        就是陶渊明那么耿直的一个人吧,早起上南山种豆,也是唠着唠着就跑偏了主题,最后归结到“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虽然不带一丝人间烟火气,终归是让人看到了他心里的不甘。种豆是假,用世才是真。

        换成是我来写啊,绝没有那么多花拳绣腿,我就写韭月的美食美味。

秋风起兮豆叶黄,

豆荚涨爆了肚子。

螃蟹眼一样的大豆啊!

弯弯的田塍上洒两行。


点卤豆花白又嫩啊!

青石磨子推出来的。

豆浆馍馍甜又泡啊!

老外婆亲手包出来的。


对于一枚标准的吃货,是不足以言文学之美的。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采莲南塘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