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观什么?

完成了软件使用的培训,对于教学顾问来说,应该进入第二个阶段,学会观评课,给任教老师提供优化建议,那我们在观课时到底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以自己经历的两次观课体验作为分享。

1.软件功能使用是否合理

11月30日在中山小学举行的“智慧·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学研讨活动,来自温泉小学的林老师上了一堂三年级数学课《集合》,其中一个教学环节,老师使用投票功能得到全班作答数据后,紧接着又使用抢权功能,让学生进行作答;同样的应用场景12月17日在杭州市竞周小学杨老师的课堂上也出现了。我想如果老师仅是想通过抢权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那前面的投票是否还有必要?抢权反而让抢到的学生又重复作答一次。当然,如果老师得到的投票数据是90%以上的学生都答对,此时通过抢权功能让学生来进行说明我觉得是可以的;如果得到的投票数据是平均分布或者错误居多,则从投票选项里挑人回答再组织教学效果更好。

2.关注细节,深挖数据背后的意义

同样是林老师的这堂课,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学习单上完成学习任务,然后进行小组汇报。老师拍摄了三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随后请学生进行投票,这时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有一个小组没人选择,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忽略了。在课后的评课环节,王博士提到“难道这一组学习单是‘鬼’做的吗?老师拍摄的明明是学生的作品,为什么投票时反而没人选择。”而这正应该是老师在课堂上要关注的问题,也许这组学生看到其他学生的作品后改变了想法;也许这组学生是按键按错了;也许这组学生在老师拍摄后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有了新想法。不管是哪种情形?都不该被忽略。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带来的不应该只是“热闹”,老师更应该思考“热闹”背后留下了什么,数据带给我们的也不该只是“结果”,老师更应该思考结果如何出现、从何而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课,观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