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生活里的慰藉——“你要老婆不要”

“这个吃红苕长大的女人,不仅给他带来了从来没有享受过的家庭温暖,并且使他生命的根须更深入地扎进这块土地里。”

作为张贤亮伤痕文学的代表作,描写知识分子苦难历程的起点,《灵与肉》借助右派身份的现实苦难处境和许灵均内心的勤恳踏实实现了灵与肉的错位,而或许是因为时代的距离拉扯开情感的逼近,更使我意兴进至的,是灵均与秀芝的爱情。


不同于浮在彩色泡沫上的城市恋曲,它带给我的是从脚下土地中滋长起来的现世安稳的田园牧歌。一切都要从郭碥子的一句“喂,‘老右’,你要老婆不要?”说起,像一颗种子,火热地投入了大地,一语成谶。她从受灾潦倒的天府之国来,无所谓是谁,只要她有一个家便是生存的预订,你只要点个头,我便把全部的自己给你,全部的热望、全部的生机、全部的爱。在先结婚再培养感情的婚姻中,她所幸遇到了扯证就要负责一辈子的许灵均。物质生活已经极度匮乏了,一颗真心足够点燃所有感情,剥去所有政治的外衣、他人的眼光,我在意的只是我眼睛里的这一个你。

秀芝有逆转社会发展的本领,在别人高喊向社会主义过渡时,她在自己家率先完成了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复辟。她像一位极尽温柔的修调师,在时代砸就的巨坑里悄悄修复着、弥补着,而在感情上,也实现了灵均灵与肉真实意义上的妥帖结合。他对于劳动的信仰和对土地的踏实也造就了他和秀芝的琴瑟和鸣,抛去时代最终给予他的道歉与交代,感情上的弥补是这本书里对他最大的温柔。

爱情的天平从来不会只有一端,作为知识分子的灵均对于秀芝的爱护和信任,教她写字、教她读《三里湾》、将她的话和愿望放在心上为她留心挑选泡菜坛子。灵均从不辜负艰难岁月下的和他一样的可怜生命,“这碗水,你喝”,带着少年人的拘谨与羞涩不自在。叮!像乐章开始前的第一个清脆音符。再也不需要什么预告和心思,新的生活就此开始。


秀芝是灵均心中对劳动的信仰,而灵均是秀芝心里对知识的渴望。而两个人共同对于生活的朴实而正直的认知,使两个人合力经营岁月,在时代的簇拥下圆满地向前走去。

不要怕美好的一切会消散,咱们先来让它存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凡生活里的慰藉——“你要老婆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