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陪娃写作业被气到“发飙”,
有人被气到吼叫,
而有人陪娃写作业顺便考下了教师资格证……
据《丹阳日报》报道,
江苏省镇江丹阳市一位年轻妈妈李姜华
为了辅导女儿功课同时起到榜样作用,
自考拿到了教师资格证,
她在朋友圈晒了图之后,
立刻引起了“轰动”!
为了辅导女儿功课,“励志妈”考到了教师资格证!
一位年轻妈妈陪娃写作业,“顺便”考下教师资格证
这份手写试卷就是这位“励志妈”李姜华给女儿出的试卷,李姜华是一位军嫂,平时爱好读书写作,对社会现象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察和评说。特别是女儿上学之后,在检查辅导女儿作业的过程中,引发了她对教育的关注和思考,有时还自己担任女儿的家庭教师。为检查女儿的学习情况,她经常给女儿出考卷,久而久之,字体已经练得像过去刻钢板油印考卷中的一般,偶尔她还会发到微信上,向朋友们展示“显摆”一下。
11月27日,李姜华在一个微信群里发了一条消息,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奇葩经历:我的孩子正上小学,为了把辅导作业的负能量化解掉,就去考了一个证。注册下来还是有点小激动,就算所有的课程一次性通过,也需历时两年。普通话必须过二甲,鬼知道中间我经历了什么。算是个励志的妈妈吗?”
据当地教育局人事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社会上考教师资格证的人并不少见,但是年轻妈妈为了辅导自己孩子的功课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李姜华在丹阳市还是第一个。
“理解和配合教师就是配合女儿的学习,这是家长必须具备的理智”
李姜华也是一位普通的妈妈,随着女儿渐渐长大,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辅导的要求在提高,李姜华的烦恼也在增多,但是她不想成为家长中的“教育督导”,更不会对教师挑刺。她说理解和配合教师就是配合女儿的学习,这是家长必须具备的理智。如果没有这点理智,动不动就对教师发难,那就很可能把自己的孩子置于教师的对立面。
给女儿示范,李姜华更加重视自己的书写,只要是自己写的字,只要是让女儿看到的,都不敢随便。她找来钢笔书法字帖,回归学生时代,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练习,时间一长,有型有范的钢板体呈现在女儿面前。女儿说妈妈的字体比老师的还要漂亮。
2017年开始准备,终于拿到教师资格证
李姜华打听了教师资格证报考的要求和程序,从2017年开始迎考冲刺。每天女儿做作业时,李姜华也捧着一本书,陪女儿一块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一切从头学起,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仿真试题一遍一遍地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姜华一门一门课程过关,笔试顺利通过。11月16日,李姜华拿到了丹阳市教育局颁发的小学教师资格证。
这位妈妈的确很励志,掌握了辅导孩子写作业正确“姿势”,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最终自己有所收获。然而除了这样的“励志妈”,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还会有另外一幅场面↓↓↓
这些爸妈说,辅导孩子做作业“心好累”
说起孩子写作业,
很多父母都有自己的一把辛酸泪。
前阵子,
家长们争相在朋友圈刊登起征婚广告,
未来亲家们都在相互“甩锅”——
不要房不要车,
礼金嫁妆全都送!
只要能辅导孩子作业,
什么都好说: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
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也有家长辅导作业,
竟然导致“心跳加速”!
父母同孩子一起成长,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家长要以成长的心态陪伴孩子
陪娃写作业被气到“发飙”的家长,和陪娃写作业“顺便”考教师资格证的家长之间,差别最大的是陪伴孩子时的心态。
一些陪读家长充满委屈:“孩子学过的东西都是自己学过的,有的时候自己还帮不上忙,只能在旁边陪着,感觉有点浪费时间……”觉得陪伴孩子学习是生命浪费的家长,是典型的消极心态,当然就会有心理负担了。
李姜华的经历告诉我们:你完全可以在陪伴孩子学习的同时,一起与她成长。家长可以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比如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自己文学修养,比如尝试写作,比如学习插花,比如考专业证书等等……
请记住,在陪伴孩子的同时,一定要自己活出精彩。
留在孩子身边,自己无所事事,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是低级的陪伴方式,可能双方收获甚微;
尽心尽力,看着孩子学习、督促孩子进步,是初级陪伴方式,可能孩子单赢,也可能是双输;
以身作则、以向上的精神间接影响孩子进步,共同进步,是高级陪伴方式,是双赢的结果。
共同成长重在营造积极的氛围
共同成长不一定只在学业这一个方向。陪伴也不一定是非要你跟着孩子学习课本知识。
陪伴的意义,不在于你能否现场帮助孩子传道解惑,而在于营造一种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氛围。有家长的陪伴,是一种安心;有家长的精神感染,孩子会更有动力。
家长在自我成长过程中时时给孩子分享你的进步,这种精神会无形中感染到孩子:爸爸妈妈都这么努力追求进步,我也这么做才行啊!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为人父母的,不应该是拿着鞭子在后面驱赶着孩子向前,而应该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
最好的家教是言传身教
孩子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认知,其实都来源于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就曾直接指出,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的出身不会决定孩子的人生,父母的行为却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
为人父母者,常常立誓,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最好的家教就是言传身教,做好榜样是最有效的家教方式。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他们不会相信你怎么说,而是在看你怎么做,然后自己有样学样:
父母一边要求孩子勤奋学习,一边自己却每天看电视、打牌、玩麻将,孩子能学得好吗?
父母每天脏话连篇、不讲礼貌,却要求孩子懂文明、讲礼貌,这现实吗?
父母动不动就发火骂人,却要求孩子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可能做到吗?
要想教育孩子,树立榜样比吼叫、监管、唠叨,都有效得多!父母成篇成篇的讲大道理是没有用的,父母需要做的就是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