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里经常出现的客人们

    小院有时候也不仅仅是那几十户,还有一些经常来到小院的客人。

    估计现在很多年轻一代,都不懂什么是蜂窝煤了,在没有煤气,天然气和电磁炉的时代,城市里面基本很少人烧柴,因为大家房子都不大,根本没有放柴火的地方。蜂窝煤就是我们普通人家最常用的燃料了。蜂窝煤按个来卖,看你家能存放的地方有多少决定,有些人家在小院后面小巷里还有一个柴房。以前放柴,后来专门放蜂窝煤了。

    我们的蜂窝煤几乎都是专门的两家送,这两家的老板老板娘几乎隔三差五就能见,起初是拉着板车来。板车都是人力的,前面两条长杠杠,后面用木板拼起来像床板一样,下面两个轮子,是很早时期最常见的运输工具。后来估计生活好一些了,变成了人力三轮车。

    煤店的老板老板娘来的次数多,都和院子里的居民都熟了,他们生意很好,今天送完,明天的单子也有了。因为他们经常来,和我们也熟,基本能分辨谁是谁家的孩子了。煤店的老板老板娘人都很好,我们都很喜欢他们。

    粮票油票都停用以后,几家米店的老板也慢慢变成小院的常客了,大米是南方的主食,没有是绝对不行的,大部分家庭一买就是半个月一个月的量,就我们小院都是老人孩子的情况,米店老板为了做生意,还是要送货上门。送米没有送煤那么麻烦,每天也不会很多人买,一辆自行车就可以了,民以食为天,所有的菜,做得再好吃,也都是下饭菜。小院的人,对别人家买了什么米,都是很好奇的。一旦遇到送米的过来,都会问一句,你们家买的是那种米啊?今天多少钱一斤啊?以前还有人自己拿称出来,看够不够斤两,后来也有人有样学样。有时候还会有人凑上来,问还有没有其他的米,现在多少钱一斤之类的,后来老板索性送米的时候,把其他米也每样拿一些过来,给老人们慢慢看,再慢慢给他们下单,第二天送过来。有时候米店老板也会特意多拿一些过来,还真的会有人问有没有多余的米,家里突然没米了。米店老板脑子灵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家几乎不用去米店看米。

    还有一类人,就是“铃铛佬”,他们其实就是穿街走巷收废旧的。之所以叫他们“铃铛佬”,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手上都有一个铁的拨浪鼓,他们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摇拨浪鼓,只要听到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就知道他们来了。他们是老人们用来威胁我们的工具之一,只要我们不听话,老人就说把我们卖给他们。我当时是真的吓到过的。隔壁怡静姐姐家就很常卖废旧,怡静姐姐妈妈很喜欢买东西,会有好多空箱子,泡沫什么的,所以当“铃铛佬”来,她母亲就交代她赶紧喊一下。后来又来了回收旧电器的,现在都还记得那一句“收买旧单车旧电视机旧冰箱洗衣机。”当年日日都能听到的声音,也是不知不觉就没有了。

    “磨剪子咧磨菜刀~”这一句是磨刀人用东北话唱出来的,其实我也不懂为什么这么叫,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懂他在唱啥。只知道他的生意很奇怪,好的时候很好,差的时候很差。难道大家的刀都是同一段时间钝的?小朋友们很喜欢看他磨刀,磨刀师傅虽然只是在磨刀,但是那是一门手艺,是一种技术活,在我们眼里,可是很专业的。

    送煤人,送米人,铃铛佬,磨刀人,到了后面还有送牛奶的,送报纸的,送煤气的,他们都是我们小院经常出现的客人。他们给平静的小院,带来了新的活力,从那个年代来说,他们又何尝不是小院的一员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院里经常出现的客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