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六月的枝头花开(二):
你以为你的勤奋是真的勤奋吗?
——2021-2022君子兰班下学期第二封信
亲爱的大、小君子们:
周末好!
今天是2月26日,小君子们,又一个周末到来了,走在外面,“吹面不寒杨柳风”,我们的风信子有两朵就要开放了,明天带教室里,我们一起陪她绽放!
1
刚刚过去的这一周,是不是充实而愉快呢?
这一周,我们进行了《儒林外史》的第一次共读。因为完善导读题比较晚,所以没组织故事会。如果我们像上学期共读《水浒传》那样,每一次共读都是“故事会”加“共读讨论”的形式,我们这学期时间不够,所以我觉得还是把故事梳理放在共读讨论课上进行比较节约时间,而且用几个关键词进行梳理,一个人物的故事一分钟就可以结束。
第一次共读,我们讨论了王冕、周进和范进这三个人物,虽然都是儒生,但他们的人生道路不尽相同,王冕虽然满腹经纶,但清高自许,洁身自好,不屑做官,和李白一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作者把他放在开卷第一回,我觉得就是给知识分子立了一个标杆,让人们看到:即使不走科举仕途,一个人同样可以全身,保全自己,后面出场的那些儒林中人,很多都在他面前衬托出“小”来。
周进和范进,个人经历和性情品质看起来相同,但又有所不同。周进六十多岁才开始在学业之路上一路开挂,之前遭受了多少经济困顿和人格被羞辱之苦啊,但他又始终保有一颗同理心,热心提携读书人;范进五十多岁遇到周进才一路开挂的,中举之后立刻与张乡绅一起去高要县打秋风,但他还能知恩图报,全力报答恩师的提携。周进和范进都是腐儒,即性情有迂腐的一面,认准科举一条路走到底,哪怕家里穷得叮当响,尤其是范进,他考试回来,看到母亲差点饿死;但他们身上也有热心的一面,比如周进提携读书人,范进提携周进以前的学生荀玫等。
作者在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是用夸张和对比等手法来达到讽刺效果,富有喜剧色彩的,比如周进的“哭”和“范进”的“笑”(疯)。读过,笑过,促人深思:科举是不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
下周,我们开展第二次共读讨论,讨论三个官绅:汤奉、王惠和鲁编修。周五课上网了征集说书人,刚才指定了三个同学,认真准备一下,共读课上用一分钟时间简要介绍人物故事。注意是一分钟啊,你在准备的时候,把人物的相关故事用几个关键词连接起来就行了。
当然,这个周末,我们要在家完成第二次的导读题,每个同学都要做哦,做之前认真阅读相关回目,你会对这些问题有自己的思考的!
前天,我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第一次考试。每次考试,总是能暴露自己知识上的盲点,这就是考试的积极意义。
念叨了两年多的中考,三个月后就要跟它碰面了;中考目标,原来一直是模糊的,现在越来越清晰,而同学们的学习劲头也越来越大:直面中考,唯有努力,才能摘到胜利的果实啊。
2
同学们,这学期的第一个月,我们的书信围绕学习的品质来交流。上封信我们交流的话题是自律;这封信,我们就讨论一下勤奋这个话题:你以为你的勤奋是真的勤奋吗?
大家对勤奋这个词太熟悉了,指的是一种对学习对工作的态度,意思是认认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
它其实也不是一个新鲜的词语,最早出自清代文学家平步青的《霞外攟屑·掌故·林西厓方伯》:“似此勤奋出力之员,岂可拘其家世,不加奖励。”
古往今来,人们都非常推崇勤奋这种态度或者说品质,几千年来树立的勤奋的榜样太多了——
比如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父子。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比如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比如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比如德国哲学家马克思。马克思呕心沥血地写《资本论》,花了40年时间。他为了搜集资料,光日记就有1300多篇。由于经常思考时经常爱踱步,竟把地踱出一条深深的印痕(这个细节不知道是否杜撰)。
比如法国文学家福楼拜和莫泊桑。法国作家福楼拜,他的窗口面对塞纳河,由于他经常勤奋钻研,通宵达旦,夜间航船的人们常把它当作航标灯。他的学生莫泊桑,从20岁开始写作,到30岁才写出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在他的房间里可以看到草稿纸已有书桌那么高了。
很多人事业上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们身上勤奋这一品质。
古希腊德摩斯梯尼,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于是每天含着石子,面对大海朗诵,无论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蒲松龄草亭问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当然,这样的名单是列不完的。不过我相信,若干年后,在熟悉我们的人列出的名单里,会有我们的名字。
3
我们从别人身上看到勤奋,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的态度。是一种深入钻研坚持不懈的品质。那么,我们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想一想:是什么催生了这种品质?
我觉得首先是有自己的热爱。比尔·盖茨曾经说,在你喜欢的事物上面,隐藏着你事业的秘密。我觉得喜欢这个词可以换成感情色彩更浓的词语,比如热爱,痴迷等。正是出于热爱,王羲之和王献之才每天不间断地研究书法,做着旁人看起来无比枯燥的练习;正是出于痴迷,曹雪芹才在悼红轩里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字字看来皆是血”的《红楼梦》。热爱,才会去投入,才会有别人看到的勤奋的姿态。投入其中,就会有探索的乐趣,时有发现的成就感。而别人觉得勤奋者坚持的不易,殊不知本人却在投入的过程中体会到巨大的乐趣呢。
就像你现在努力学习,一方面有外在的动力,可能是想为父母争光,想给自己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另一方面也有内在的动力,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那是解决一道难题的快乐,那是得到某种知识的快乐,那是理解某种常识的快乐,也可能是学以致用的快乐。
其次是因为心里有目标或者说理想。从上面这些名人事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之所以勤奋,是因为他们有理想:曹雪芹想为闺中异样女子作传,所以创作出《红楼梦》;李时珍想写出一本中医药的百科全书,所以岁岁年年足迹遍及全国;司马迁受父亲的影响,立志成为史学家,写出尽可能客观的历史,所以年轻时就四处搜集史料,中年遭受耻刑后,如果不是理想尚未实现,他不会选择忍辱偷生,你看他自己的话: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啊。无论现在你的理想是清晰还是相对模糊,都会成为照亮眼前这段中考岁月的明灯,所以诗人流沙河说: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还有就是有父母、师长、同伴或榜样的激励。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重要他人,他们会在精神上激励,督促我们不要放慢脚步。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列举了一些人的事迹: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这些同样遭受过厄运的人,就是司马迁的榜样,虽然不在同一时代,但其事迹却激励着司马迁写作历史巨著《史记》。
我们也需要榜样激励,谁是你身边的榜样呢?
最后,同样非常重要的,是对理想的清晰规划。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也在强调要一步一步来才可能实现理想。李时珍想创作一部中医药百科全书,第一步就是阅读大量的参考书,即“搜罗百氏”;第二步是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即“采访四方”,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第三步就是动笔《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
现在国内有些中学已经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而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可能经常会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你发出这样的哲学追问的时候,接下来就会规划自己的人生:第一步是规划好我们的理想,未来的职场;第二步就是规划好我们的学业:我要进入哪一类大学?为能考进这一类大学,我进入高中要选文科还是理科?我现在要在中考中考到一个怎样的成绩?为了达到这样的中考成绩,我计划平时每次考试进步多少?
对大家来说,眼前最重要的是对中考的规划,或者说对这学期学习的规划,只有规划清晰了,才不会拖延不敢偷懒。
4
勤奋的反义词是什么呢?对,就是懒惰。懒惰这个词,在这学期的同学们身上,似乎已经不见了踪影。
但是,就如这封信的题目:你以为你的勤奋是真的勤奋么?这里不是质疑甚至讽刺,而是希望我们认真反思一下,是否真的做到了勤奋,是否存在伪勤奋的问题。
现在我们周末各自在家,看不到大家在家生活的真实情形,但我可以试着想象一下可能存在的伪勤奋现象:早上不到6点就起床背书,白天打瞌睡,或晚上偷偷打开床头灯刷题;平时在学校呢,上课心不在焉,边听课边做小动作或说小话,下课后做题,甚至吃饭时间用来做题;做错的作业不想补救或整理,一心只做新鲜的题目;早自习背书只是机械背诵,不去动笔写一写,动脑记忆。
同学们看,第一种,是减少休息时间来学习,结果听课效果并不好;第二种没有抓住课堂,这叫舍本逐末,而动辄不吃饭,对身体健康有害,容易带来胃病;第三,只是机械背诵,记忆效果不好。
关于记忆,在上学期的信里,给大家推荐过学习金字塔,可以再看一看,对你的复习一定会有启发:
在网上看到过一段话,复制到这里,我们共勉:真正的勤奋,不是被迫机械式的重复劳动,也不是自我感动式的摧残健康,更不是因为拖延症导致的最后一刻效率爆发。它来自于一个人内心深处,对于那些无法获得即刻回报的事情依然能保持十年如一日的专注。
现在网上有个词很流行:长期主义。同学们可以搜索一下,再思考对学习有什么启发?
最后,分享几则关于勤奋的名言,同学们可以选择感兴趣的抄下来,作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哦。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爱因斯坦
终生努力,变成天才——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天才就是勤奋。——歌德
天才就是忘我。——叔本华
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 富兰克林
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亲爱的大、小君子们,愿我们都能配得上勤奋这两个字的形容!
你们的,王老师
202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