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笔记

  昆明,因鲜花常开不败,绿树四季成荫,故有春城之美誉。昆明是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少数民族集聚,对外交往频繁。昆明的发展道路、理念、维度和城市治理经验与问题,有利于笔者对认识问题的拓展,事物深度的加深。笔者特将昆明市纳入“行走中国2019”愿景,并于2019年5月26日至28日前往昆明市考察,学习。对昆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智慧城市建设、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等进行探访、学习。以不断破除认知偏见,加快构建结构化、系统化、多样化的认知模型,促进自我发展。

一、昆明考察概况

笔者于5月26日上午抵达,28日下午折返。先后对五华山区、西山区、官渡区的公共交通运营、城市品牌培育,民族与宗教事务,法治建设、鲜花等特色产业、滇池治理与开发等进行实地了解。重点对滇池风景区、钱王街历史街区、抗战胜利纪念堂、翠湖公园、讲武堂旧址等反映昆明城市发展变迁的标识、地点深入探访。前往朱德旧居,闻一多故居等,深切缅怀先辈们在昆明度过的激情岁月。期间,在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同毕业生们就昆明的发展定位、中东盟区域一体化、职业发展规划、昆明人才政策、创新创业环境等诸多话题进行交流。参观西南联大旧址、博物馆,近距离了解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那段光辉岁月。通过资料查阅、史籍展览等形式,聆听中国远征军以血肉之躯“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慷慨悲歌。请教司法实务界、政务公共部门相关人士,就一定时期内昆明政治生态、制度建设、最多跑一次改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城市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

二、考察学习的感受

通过考察,笔者认为,云贵明珠昆明,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随着沪昆高铁、云桂快铁、昆曼高铁的陆续开通,中东盟一体化桥头堡等区位优势会更加显著。因此,在“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带动下,昆明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在昆明,近三十个民族和谐相处,孕育了多彩的民族文化,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开放、包容、多样的特性,也吸引了无数人纷至沓来,这为城市注入了发展的动力。昆明得天独厚的气候地形优势,也为高原特色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如鲜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昆明作为能源战略重要一环和东南亚、南亚物资集散地双重定位,也为构建能源大通道、转进出口贸易奠定了基础。昆明的发展首位、产业支撑、经济集中、文化多维、社会集聚等整合良好,使成长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成为可能,如滇中城市群构想不难佐证上述判断。

笔者也感受到,绿色发展理念在昆明已经深入人心,如张正祥的“一个人的滇池保卫战”,不仅打动了昆明,更是在2009年感动了中国,又如中石油昆明炼化项目引起的关于发展与环保的讨论,也再次印证昆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道路。昆明的公共交通理念,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领先全国,如首倡“公交优先、公交优惠”,无人售票、刷卡乘车,更在1999年提出、实行公交专用道,率先实施“BRT”公交系统等。位居全国前列的公交专用道路,更将滇池、官渡古镇等反应昆明特色的文化资源勾连在一起,极大地促进了品牌文化建设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泰国赠送并安放于圆通寺的铜佛像、领事馆数量持续增加,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会展业快速发展,都有力地加深了昆明对外交往,促进了昆明的城市形象建设与知名度的拓展。西联大情结、李公朴闻一多,中国远征军等,注定了昆明已经镌刻在民族的记忆里,它已经是不可让人忽略的高地。

笔者也发现,相当一段时期内,昆明在同类城市中屡屡失声,甚至能听到逐出二线声音。“昆明站301爆恐袭击”,似乎也印证了昆明陷入发展的窘境,但同时也激起了昆明上下的发展欲望。在新时期,拨乱反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破不立,以破促立,推进制度建设,为昆明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也在昆明上下形成了共识。为改善营商环境,昆明结合放管服改革,以一窗受理、一网办理、智慧政务为主体的“昆明七办模式”成效正在显现。昆明结合现状,着力打造“突出外向、注重新型、打造集群、强调特色”的产业发展思路,也获得了业内认可,比如在“510”工程”政策推动下,金鼎文创园、七彩云南·欢乐世界、昆明老街等项目效益凸显。数字时代中,昆明积极抢占数字高地,加紧编制“数字昆明”规划,同华为、阿里、亚马逊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对接,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的成熟,为建设智慧城市发力。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等城市品牌,也凸显出昆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而上述愿景的实现,更需要昆明更新理念,积聚力量,破解发展难题。

认识决定行动,观念引领未来。笔者认识到,新时期昆明需要直面的一些问题。小农观念浓厚,效率意识不足,例如曾经全国领先的道路交通,如今高峰期拥堵饱受诟病,多路段非机动车段与机动车段融为一体,交通参与者普遍缺乏文明出行意识。法治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相当一段时期内政治生态不健康,昆明有关官员在高压反腐下连续落马,说明需要昆明割肉剜疮,着力肃清腐败流毒,强化权力监督制约下的制度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但需持续深入进行,铲除黑恶滋生土壤,如震惊全国的“昆明孙果果案”及同类案件等。城市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产能是物质基础,昆明部分民众的莫名优越感,一定程度加剧了对旅游产业的依赖和旅游资源的损耗,例如品牌街区内扒手,残疾人乞讨与游客产生的冲突,极大损伤了景区及城市的形象。随着省内及缅老泰等国旅游产业的成熟,同质化效应愈加明显,昆明的“中转站”角色也日益突出,旅游传统优势面临重大挑战。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根本,在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潮中,昆明人才落户政策明显迟延于同类城市,也凸显出昆明较为保守的人才价值考量,许多大学毕业生把“公务员”作为职业首选,也说明了在人才培育与使用中,昆明需要更加灵活的就业政策与激励措施等等。

三、一些感悟

昆明地处西南边陲,在特殊的时期内注定其边防优先的功能,但边防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后者为前者提供物质基础。在和平与发展的大潮中,边防建设与经济发展更不应是矛盾关系。昆明及同类边防城市,应转变发展观念,直面问题挑战,积极利用政策区位等优势,把包袱化为动力,积极调动各类有利因素,完善制度政策体系,推动产业经济结构不断升级,补足历史欠账,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蓝图,树立法治思维,实现各类事务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需要多方合力,共同参与。努力培育各类社会自治组织,引导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推动公民自治,培育良好道德风尚,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效率效益,应是包括昆明在内的城市,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发展的重要内容。

【笔者注】短短三天,依赖直觉感官与简单测量,匆忙得出结论,定然不能做到全面、客观 。行文目的,既做总结参照用,以为后续之完善 ,也愿同共识者交流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昆明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