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论宏大宇宙观的崩塌

      从票房和口碑上来看,《复仇者联盟3》应该算得上一部优秀电影。在导演出色的整合力和执行力之下,这部接近160分钟的影片,通过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框架,整合漫威电影10年来所出现的超级英雄,多条故事线索齐头并进,节奏同样张弛有度,可谓是漫威电影至今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尽管如此,《复仇者联盟3》还是让人感到焦虑,而不是兴奋。它和多数漫威电影一样,似乎总满足于“这是一部看上去还不错的优秀电影”,而不是“这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史诗级电影”。作为超级英雄电影的扛鼎之作,《复仇者联盟3》本应该有一个更完美的呈现方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讲一个故事分拆成两半,在上半部高潮处戛然而止,留下让观众云里雾里的结局。

  当乔斯·韦登在2012年带来《复仇者联盟》时,他实际上创造了一种共享电影宇宙的概念。在这宇宙世界观中,多个独立故事铺陈了巨大的叙事弧线,故事线索交叉并行,超级英雄们或对抗、或联手,辅以动作特效等视觉奇观,给观众带来了新奇的观影体验,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这种处理方式也对观众设置门槛。因为它要求观众必须了解其他漫威电影故事,才能理解其故事语境。但是对于出品方而言,《复仇者联盟》这种宏大宇宙世界观的处理倒也不失为一种确保高票房的好办法。因为各个故事之间的连带效应,会将电影体系下的观众聚集在一起,形成庞大的观影群体,自然而然具备票房号召力。

让人失望的是,这样的票房号召力却也限制漫威电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特别是在《复仇者联盟》这样的电影。虽然观众可以看到最大限度的、符合预期的电影元素,包括动作设计、特效水准、角色互动等,但是这些基本上都是对以往故事的高度总结,丝毫没有让人惊喜。

      当一部电影多达76名角色时,它的故事情节已经先天性的被限制住了,主角的登场更像是“赶集走穴”一般,只求露脸即可,角色之间的互动交流几乎空白。这些超级英雄们很少像是真正的英雄,而更像是突入蛮荒,居高临下的冒险家。绿巨人与黑寡妇的交流变得不再重要,美国队长和黑豹一脸肃穆沦为打手,蜘蛛侠更像一位需要保护的未成年,钢铁侠和雷神永远都陷入无尽的嘴炮当中。如此超级英雄碰撞,不仅让观众感觉格格不入,也降低与观众的情感联系。影片最终各个英雄的死亡,并没有让观众感到震惊和受伤,更多的是疑惑和不解。

    类似漫威电影这样的漫画改编电影的文戏处理本可以更出彩,可以通过或引人入胜或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有限的章节中传递出人物细节,心理状态和同时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可以将某个决定性的瞬间延长,将数十年的英雄主义浓缩到一个动作、一个神情、一段对话上。应该说,导演罗素兄弟是做了很大的尝试和努力,他们在影片中设法加入了比之前任何一部漫威电影都要多的戏剧化内容,但是他们似乎无法在动作戏和文戏中找到平衡点,导致电影陷入了多线直白铺陈的泥淖。影片中的大部分场景仅用两类即可归纳:要么主角们进入房间互相斗嘴,要么走出房间到处“战斗”,似乎没有更为多元的处理方式,就连轻松诙谐的故事基调也在主角们过度的插科打诨显得过于露骨和直接,丧失了趣味性。最后英雄的死亡,也显得过于草率和缺乏力度,毫无悲壮感觉。

这种古怪感觉,似乎成为漫威电影的标配,也为超级英雄电影的尴尬境地提供了一个鲜明注脚:动作场面刺激, CG效果拔群,但故事情节空洞乏味,主角缺乏身为超级英雄的觉悟。此外,影片对于反派的处理也差强人意。作为典型的悲剧式反派,乔什·布洛林为“灭霸”这一角色添加了丰富的个人性格,甚至比全部英雄加起来都要更有生气与说服力。他的超凡野心将他引向了一条扭曲变形的“英雄之路”,为这个很可能模式化的超级英雄电影CG反派赋予了真正的灵魂。在他的演绎下,“灭霸”反倒显得比正派超级英雄们更具有领袖气质,内心有着无法言喻的痛苦、渴望和孤独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是整部《复仇者联盟3》带来的最大惊喜,同时也是一个最大的失误。作为超级英雄电影,正反对立本应由着清晰界定。影片中将反派过于人性化的处理,显然与传统观影感受是有着原则性出入。因为对于“灭霸”正当性的刻画,会动摇整部电影的正邪立场,增强了观众对邪恶本质的同理心,也削弱了英雄们反抗的合理性。

尽管对比以往电影,《复仇者联盟3》是一部规模更大也更为成功的电影,但是观众更想看到的《复仇者联盟3》是这样的一部电影,超级英雄以自己生命为代价,赌上勇气、力量和荣誉,同仇敌忾的去对抗一个无法赢得的对手,去打一场注定无法赢的战役,从而激发观众的肾上腺素,去感受超级英雄最热血的一刻,而不是像这样,感觉什么都感受过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论宏大宇宙观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