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汪国真到欧阳江河,何谓“真诗”,何谓假诗?

这里先强调一下,其实从任何角度而言,打出“真诗”和“假诗”的概念都是不合适的,本文的“真诗”、“假诗”代指的是当下某些“诗人”对诗歌意识形态认知的偏激性,而非刻意去否定哪一类诗歌或褒扬哪一类诗歌。本文所述的观点也仅仅代表个人的一些粗浅认知,特此说明。


写这篇文字来源于一个偶然事件:短诗集发表的文章《欧阳江河》被平台以“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理由删除了。


其实《欧阳江河》并非原创,是以二十六个字母为系列搜集的几十位中国诗人合集里面的一篇(其他诗人的诗歌选集请查看菜单栏)。


我翻阅了这篇文章,发现除了手枪、枪杀、死亡等词略显敏感之外,并没有特出格的内容。于是我猜测是侵犯了欧阳江河先生的著作权?但在并没有申请原创且注明作者和内容来源的情况下,我也不好判断构成侵犯的可能性。


对我个人和‘短诗集’而言,创作出优质的原创内容始终是呈现给读者的第一要务,摘选的诗歌只是一种鉴赏形式的扩充,少一篇、多一篇,并不会对‘短诗集’带来特别的影响。


我再次检索有关欧阳江河先生的诗歌的时候,发现了一篇由新京报记者柏琳采写、整理 的文章——《欧阳江河:汪国真的诗,全都是“假诗”》,我很好奇欧阳江河对汪国真的诗作有何见解,摘录一段内容如下:


我一首汪国真的诗都没有读过。但是我去年在深圳的中学生交流活动上,看到一个中学生的诗作,是仿照他们教材里的汪国真诗歌风格来写的,写得实在是太差了。


我本人没和汪国真交往过,不好评论,死者为大,我不想对死者说不厚道的话,但是仅就诗歌而言,汪国真的写作,对中国当代诗歌惟一的作用就是阻碍。汪国真写的诗全是假诗,我认为最不是诗歌的东西,而他在写,这完全是对诗歌的一种毒害。


其实,我也收录过汪国真的诗,那篇文章标题就是《汪国真》,他的诗叙述简洁明快,基本以感情的表述为主,常常给人一种“获得”的力量。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上面这首《热爱生命》,只能算是汪国真先生众多脍炙人口的诗作中的一首。我们再来看一首《感谢》: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对比一下欧阳江河先生的诗作《傍晚穿过广场》,事先说明,由于摘取的字数限制,无法完整的表述出诗作连贯、完整的思想阐述和艺术,摘录只能略微让各位读者感受一下简单的区别:


我不知道一个过去年代的广场

从何而始,从何而终

有的人用一小时穿过广场

有的人用一生——


在这里,我不对二人的诗作做出对比。正如文章开头所诉的,无论是什么样风格的诗作,只要遵守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这些诗作就具有了存在的合理性,而且具备一定的艺术性。


“顺其自然”可以算得上是汪国真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无论是自述、还是接受采访,他都会很真诚的谈到自己的头衔、收入和别人对他的赞誉和诋毁。他对一切都看的很自然,不会去为了自己的身份和别人的看法去做过多的辩解。正如汪国真先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对自己“诗人”的身份的阐述:


“人民说你是诗人,你就是诗人,不被人民承认你就什么都不是。判断一个文艺作品最终的权威的评论,一个是读者,一个是时间。”


接下来聊聊余秀华,她也明确的表明了对汪国真诗作的态度。


以她的公众号文章“汪国真凭借一句废话混了一辈子诗坛”为例子,内容其实没有标题这么激进,但整体而言,能看得出她字里行间的偏见。我对她的两首诗还是比较赞赏的,但对她的人品和三观不能苟同。她写的文章里也反复提及两首写的较好的诗作(似乎也是让她广为人知的成名作),现摘录《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我爱你》的部分内容如下: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 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

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我们再来谈谈诗歌届对于汪国真先生的看法,以澎湃新闻的文章为例,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汪国真虽然和王家新、于坚、陈超等第三代诗人同属于1950年代生人,但是他和他们最大的不同是,汪国真主动避开了“文化热”。他不读尼采、胡塞尔、黑格尔,也不读布罗茨基、帕斯捷尔纳克,他主动避开了政治文化、哲学思想,以及20世纪世界诗歌生态。他就是希望将情感和想象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


另外推荐各位阅读伊湖水发布在天涯社区的文章《盖棺论定:汪国真诗歌的历史地位》,里面对于汪国真诗作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论,并把名家褒贬的评论附在了文章结尾。


就我个人而言,写本篇文章的用以并不是为了强调什么是诗歌的定义,也并非去表示诗人与诗人之间的差异,我赞同一个观点:读者和时间是检验作品最终的标准。至于创作环境和作家圈子,终究是会变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极富包容力的民族,自有语言记录起就有了“诗”,诗歌必然是在不断变化、学会包容,并能够从本民族找寻继承所述的意义的。诗句和山河、城市、风景,必定是不可区分的。再怎么照着外国名家的描写方式写作,终究还是背离了诗歌写作的原意。

在各位读者眼里,何谓“真诗”,何谓“假诗”?

内容来自“短诗集”,原作者发布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汪国真到欧阳江河,何谓“真诗”,何谓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