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记述了此次工作坊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在练习环节,仅供对非暴力沟通感兴趣的朋友学习参考。
【第一天】
你为什么来
第一天学习的开场,老师在开始之前问了我们一个问题:Why do you come here?
三人一组,每个人先做自我介绍,接着讲述自己为什么来参加这个课程,是出于什么需要。
大家来到这里的需要大概可以分为下面三类:
- 成长、求知、探索;
- 连接、伙伴关系、自我连接;
- 他人要求;
觉察需要
分别找两个人,讲述自己当下已经被满足的两个需要和未被满足的两个需要。
关系雕塑
生活中我们的沟通充满了指责,老师请我们用身体去体会这种关系和感受。一人蹲着,另一人站着并用手指着对方。
- 非暴导入
老师问我们两个问题:
- 沟通时,什么状态或者情况你会感觉不错?
- 又在什么状态或情况你感觉不好?
这时候老师开始正式介绍非暴力沟通和马歇尔博士。这方面我在以前的很多文章中都有介绍,这里就不复数了。
马歇尔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中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
-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
-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
这里老师也分享了她学习非暴力沟通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 无意识,无能力。
- 有意识,无能力。
- 有意识,有能力。
- 无意识,有能力。
非暴力沟通是心的语言,是爱的语言,老师用长颈鹿和柴狗做了类比。
长颈鹿的特点:
- 高,视野更宽阔更长远;
- 大心脏;
- 有力量;
- 反应慢;
- 能将荆棘转化为营养;
与长颈鹿相对的就是短视、富有攻击性的柴狗。
倾听练习
倾听有三种:
- 复述式倾听。当对方讲完后,用对方的原话复述一遍,句式是:我听到你说……是这样的吗?
- 静默式倾听。只是积极关注,不用说话。
- 同理式倾听。做一面有温度的镜子,和对方在一起,又不被裹挟,物来则现,物去不留,复述让对方清晰,询问让对方看到自己。
需要说明的是,复述和静默也属于同理倾听的一种。
这里我们练习了复述式倾听。两人一组,一个人讲述一件事,另一个人用对方原话复述出来。
这个练习非常困难,我们很难记住对方所有的话,特别是还要用原话复述,这是我作为倾听者的体验,作为被倾听者,我发现如果对方能用我的原话复述,我的感受跟平时完全不一样,那是真正的被倾听、被看见理解和被关注,仅仅是这种复述倾听就能带来巨大的力量。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平时的倾听根本就不是倾听,我们都在用自己已有的思维去理解对方,我们在用自己的话去建构对方。
看一看繁体字的“聽”,告诉我们听要用耳朵,要用心,更要把对方当做“王”。
关于倾听的几点注意事项:
- 要有耐心,要给对方和自己留白,学会等待,内向的人可能慢一点,却更可能走到内心更深处。
- 不要追问,追问会给对方带来压力和不安,会让对方脱离感受陷入思考。
- 倾听的关键是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到对方身上,我们自己进入“空、无我”的状态,做一面有温度的镜子。
- 倾听的作用是让被倾听者明心见性。
同理倾听
这是全天最重要的一个练习,又叫做“同理圈”,上午全体30多个学员围成一圈做了练习,下午又分为5人小组分别进行了练习。
具体方法是这样的:
大家围成一圈,圆圈中心的地面上摆上写满感受和需要词汇的卡片,请一位学员讲述一件事,其他小伙伴进行倾听,去同理讲述着的感受和需要,之后从地上捡起相应的卡片递给讲述着,句式是这样的“某某,你是不是感到……是不是因为你需要……是这样的吗?”
讲述着会收到一大堆卡片,他可以从中选择出自己最强的三个感受和需要。这时候由一位小伙伴重复这些感受和需要,讲述着闭上眼睛,用身心去体会,找到那个最看重的需要。
这个练习给我带来三点启示:
1、我们以为的需要往往不是对方真正的需要,只有穿过身体击中灵魂的需要,才是我们真正的需要。
2、小切口大系统,从表面的事件出发深入到一个人生命系统中被积压的底层需要。
3、多数时候不需要提问或者追问,我们不需要去了解更多的信息,不需要给任何引导,通过不同人多角度的倾听,可以让被倾听者,各种感受需要涌现出来,最后由一个人重复最重要的三个需要,这一点有神奇的魔力。
【第二天】
庆祝
老师先是教给我们一个表达庆祝的手势,就是庆祝的手语,这比我们习惯的鼓掌好,因为鼓掌的声音会打断情感的流动,破坏场域。
大家也是围成一圈,然后学员轮流分享自己值得庆祝的一件事,听众只需要同理倾听并用手势表达庆祝就可以。
我们总是想着那些未被满足的需要,其实我们已经被满足的需要更多。正如那句话所说,“得不到和已失去很多,却多不过现在拥有的。”当我们需要被满足的时候就值得庆祝,庆祝生命的美好,庆祝此刻的丰盛。
我第一个做了分享,前一天晚上跟大伟哥、瑞英、婉莉姐、小玲姐一起共进晚餐,聊得根本停不下来,虽然我们在网络上已经认识一两年,但这种见到活人的感觉却是线上无法比拟的,体会到了那种志同道合、心与心相连的快乐与幸福。
哀悼
大家围成一圈,请几个学员轮流分享,分享他们感到遗憾的一件事,其他小伙伴认真倾听,猜测讲述着未被满足的需要,从地上捡起相应卡片递给讲述着。讲述着收到卡片之后,从中选择出自己最看重的需要。整个过程没有人说话,静默,一起哀悼讲述着未被满足的需要。
有一个词语叫做“心猿意马”,就是说我们的感受和想法是不断在变化的,这些感受和想法背后的需要有很多都注定无法得到满足,加上现实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些得不到和已失去,背后都是我们未被满足的需要,我们通常要么是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要么是强行忘却,而非暴力沟通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哀悼,接受现实,体会这些未被满足的需要,与它们挥手告别,继续活在当下。
其实,关于哀悼我有些疑问,告别未被满足的需要,仅仅是内心的体会恐怕不够,我们需要画上一个句号,这是基本的完型冲动,是不是能用一些外化的、具象的方式来一个告别仪式呢?
需要冥想
面对未被满足的需要,除了哀悼,还有一种方式——冥想,想象这些需要被满足后你的身心体验,这是一种虚拟现实,也是真正的告别,等于是在跟自己说“OK,我已经体验到了需要被满足时的感受,可以了,我没有遗憾了。”
这一方法也可以用在我们看重的需要上面,这些需要或许我们已经满足了一些,但我们还想要更多。运用冥想这种虚拟现实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去觉察身体、情绪对这些需要的反应,从而找到真正的需要,调动更大的潜能。
具体方法是这样的:
先静默10秒,让身心保持正念状态,然后闭眼想象需要被满足时的身心体验,慢慢说出来,对面会有一个同伴始终保持静默倾听。每个人想象两个需要,大概用时20分钟左右。
这个冥想让我们对需要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当身心跟需要呆在一起的时候,才发现,需要不分是否满足和是否重要。
我自己选择了两个最看重的需要,一个是接纳,一个是服务生命。每个需要会有10分钟的时间去体会去讲述,当我把需要被满足时的身心体验说出来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关键点,你能说出很多的就是你最看重的,我在讲述接纳时会觉得10分钟好长,可在讲述服务生命的需要时,10分钟一下就过去了,感觉还没说完。
请求
请求是满足需要的具体对策,有三个要点:
- 正向。我请求你做什么,而非请求你不要做什么。这有两点原因:其一,说不要会给人带来压力,对方会下意识防御反抗;其二,我们的大脑记不住“不要”这个词,只能记住后面具体的画面,比如,我请求你不要想老虎,千万不要想老虎的样子……请问你能做到吗?
- 清晰具体。请求是满足需要的具体行动,要明确,对方才方便行动,我们也就能真正满足需要。
- 当下。请求是当下就能做的事情,也就是可操作,因为我们活在当下,需要也是当下未被满足的需要,这时候所请求的策略就应该是当下就能做的。
四种选择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通常是指责他人或者指责自己,其实我们还有两种选择,这就是同理自己和同理他人。
这是一个练习,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三人一组,一个是讲述着,一个是协助者,另一个是扮演者。
讲述着讲述过去的某个场景中听到的不中听的话,由扮演者说出来,协助者是帮助讲述着同理自己和他人的,协助讲述着走完下面四个步骤。
第一步,指责他人。这一步又叫做“柴狗秀”,我们很多人听到不中听的话,要么憋着,要么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这里你就要充分指责他人。
第二步,指责自己。都是自己不好、自己没用、没能力……
第三步,同理自己。听到不中听的话,我有什么感受,这些感受背后是有什么需要?
第四步,同理他人。对方说出这句话,当时是什么感受,他有什么需要?
还有下面四点注意事项:
- 当讲述着不能进入下一步时,就回到上一步。比如不能同理他人,就回来继续指责他人。
- 协助者翻译讲述着的感受和需要。讲述着在同理自己和他人的时候,可能更多说的是评判、想法和要求,这时候需要协助者去将他的话翻译成感受与需要词汇。
- 第三步同理自己的时候,协助者将记录下来的讲述着需要逐一重复念出来,请讲述着体会自己最看重的需要。
- 最后要提出对自己以及他人的请求。
上面这个练习给我很大的启发。这四个选择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就有讲过,后来我的运用方式就是在听到不中听的话时,主动选择后面两种应对方式,在这次的学习当中,我第一次听到了“柴狗秀”这一概念和方法,它告诉我们,指责他人和指责自己并不是要摒弃,而是不能只停留在这两步,要继续往下走。正是有了指责他人和指责自己,我们后面才能更好的同理自己和他人。
【第三天】
回忆昨天
几位学员分别分享了自己昨天到现在的经历和感受,这是一种觉知的训练,提醒我们注意力始终要放到自己身上,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身上,围成一圈轮流分享的这种形式也促进了彼此的了解。
长颈鹿果汁
怎样表达感激呢?通常我们只是一句“谢谢”,但这太苍白无力了,正如马歇尔博士在书中所讲的,我们可以指出对方什么具体行为让我们感激,这些行为满足了我们什么需要,我们是怎样的感受,这样会更真诚、有力。
这里呢,老师给的角度是感激自己,她把这称之为“长颈鹿果汁”,具体练习是这样的:
两人一组,一个人说出自己的三个特质,并讲述这些特质的具体表现,还有这些特质满足了自己的什么需要,需要满足时自己的感受,另一个人先是静默倾听,等讲述着说完进行复数。
我给自己找的三个特质是:好奇心、服务生命、领导力。当这些特质浮现出来,讲述了具体表现,并体会其中的需要和感受,我对于自己的认识更加清晰,对于内心真正的需要和未来要走的路也更加坚定。
诚实表达
这个练习帮助我们挖掘内在最深的需要,同时提出满足这一需要的请求。
具体练习是这样的:
还是三个人一组,成员跟昨天“四种选择练习”一样,角色分别是讲述着、协助者、扮演者。
讲述着对着扮演者讲述一件心事,先是观察到的事实,然后是同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接着同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最后提出一个请求。
这时候协助者开始引导:
- 当对方按照你的请求做了,你会有什么感受?
- 你感到……是因为满足了什么需要?
- 协助者重复这些需要,请讲述着闭上眼睛从中体会自己最看重的需要。
- 这时候讲述着第二次提出请求。
- 后面还可以继续去体会当需要被满足会给你带来什么,去挖掘更底层的需要,再第三次提出请求。
经过上面的步骤,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后面提出的请求跟第一次提出的完全不同,我自己的体会也是这样,刚开始的请求总是有一些要求的意味,后面的就变得柔和、开放,真正像一个礼物
这种对需要层层深入的觉察,就像剥洋葱,一步步接近自我的内核,看见内在的真相。
我感觉自己没有什么特别放不下的心事,就讲述了和女朋友之间发生的一件小事。
几个月前我给她做了一次乌鸡汤,剁完鸡骨头后才发现菜刀有了两个小缺口,我心里还在想这把刀也太不结实了。等到女友回来,我得到的不是肯定,而是大发雷霆,说我把她心爱的陶瓷刀弄坏了。
后来我们有过很好的沟通,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我现在体会当时的需要,我需要理解、信任、接纳、看见、关爱,提出的请求是希望她能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情绪。经过上面对需要层层深入的觉察,我体会到最看重的需要是放松,看到她发脾气我会有一些紧张不安,这时候我提出的请求是希望她告诉我在这段关系中她最看重的需要。中间还提出过第二次请求,希望她不论有什么情绪,不管我们之间有什么冲突,但有一个底线我们要守住,那就是对彼此的爱,不能破坏关系。
最后,扮演者跟我反馈了他听到我上面三个请求的感受:
- 听到第一个请求,会感到不舒服,觉得是指责,是要求。
- 听到第二个请求,会觉得“但是”、“底线”这两个词有些刺耳,不如直接说“请相信我是爱你的”。
- 听到第三个请求,就感觉好很多,这时候感受到我的注意力放到了她的身上,体会到关心和爱。
表达感激
下午请summer带领我们玩了两个即兴喜剧的小游戏,热身之后,老师请我们想一想这三天值得感激的人,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感激。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大伟哥,当他走到我面前,我还没反应过来,他说第一个要感激的人是我,接着讲了一些具体的事情,非暴力沟通、即兴喜剧、私董会等,最后讲了他的感受和需要。听到这些,我很感动,没想到我能给他的生命带去这些美好,其实不论是在线上还是这三天,他都给了我很大帮助。这一刻,我体验到了感激的力量,我也知道了该如何回应感激,不是“不用谢、不客气”,而是积极回应对方自己的感受,或者直接一个拥抱。
记得樊登老师在《可复制的领导力》中讲过二级反馈的方法,他将反馈分为正面和负面,正面反馈又分为三个级别,0级是没反应,看到了不说,一级反馈是表扬和肯定,二级反馈是表扬肯定之外,说清楚为什么或是什么,按照这个逻辑,非暴力沟通的反馈就可以称之为“三级反馈”,因为除了表达欣赏、肯定、感激,除了说清楚是什么事情或具体行为,还要反馈满足了自己什么需要以及感受。
NVC之舞
这是我借用《非暴力沟通主持人工具箱》中的概念,老师当时的说法记不清了。
练习是这样的:
地上有三个区域,分别是同理自己、同理他人、诚实表达,有三个角色,当事人、扮演者和调解人。
有一位学员上抬讲了自己的事情,她对自家保姆阿姨有一点很不满意,家里的东西全部是按照她的方式收纳整理的,阿姨却经常把一些月饼盒、礼品盒留下来,这导致她找东西很不顺手。
这时候,老师请令一位学员当扮演者,老师自己当调解人。调解过程是这样的,当事人可以在同理自己、同理他人、诚实表达这三个区域中自由切换,扮演者给与相应反馈,目的是帮助当事人找到自己内在的需要,同时同理到对方。
互相依存
老师让我们体会“互相依存”这个需要,可以用某个手势或姿态表达出来,接着大家进行分享,不同人脑海里出现的画面真的是完全不同。
我想到的是这样一个画面:
蓝天白云、清风绿草,我和另一个人背靠背坐在草坪上,相互依靠,彼此存在。
收获礼物
学习的最后,老师请我们分享这三天收获的礼物。
在倾听的时候,我很受触动,觉得每个人的分享都很真诚,也都有各自不一样的点,可奇怪的是,过了一两个小时,我和大伟哥在地铁上复盘的时候,居然很难想起大家具体都说了什么。
记下能想起的这么几个:
- 找到生命的意义
- 丰富生命体验的厚度,见证用生命影响生命
- 慢就是快,细细体会感受和需要
- 觉察能量的流动,感受生命被滋养
- 改变了看待世界的眼睛
- 同在、同理
-
互相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