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6】亲子阅读儿童文学系列之《记忆传授人》

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1096天。


今天分享美国作家洛伊丝·劳里的小说《记忆传授人》。

或许对于一些朋友来说他还有点陌生,但在欧美他的名字已经家喻户晓了。早在1940年,劳里的小说《数星星》就拿下了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

今天分享的《记忆传授人》也同样地获得了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不仅如此,《记忆传授人》还在美国初级中学必读图书,加拿大高中必读图书之列。在《美国人民最喜爱的一百种书》调查中,《记忆传授人》也是脱颖而出,名列前茅。

美国《纽约时报》曾经评价它,说它是一部雷霆万钧,容易引起共鸣的小说。2014年,和原著同名改编电影问世了。电影中的传授人是由奥斯卡影帝杰夫·布里吉斯饰演。乔纳斯则由《沉睡魔咒》中的“菲利普王子”布兰顿·思怀兹饰演,全球著名女歌手泰勒·斯威夫特则出演了萝丝玛丽的这一角色。

这电影一播出就获得了极大的反响,就好评如潮。那么一部青少年小说为什么能受到如此的推崇呢?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当“痛苦的苏格拉底”还是“快乐的猪”呢?

乍一听这个问题好像有点摸不着头脑,一起去书里找找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吧。《记忆传授人》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完美”的社区里。在这儿没有争吵,没有杀戮,没有死亡,任何危害人类生存的事情都不存在。

为了避免极端天气,社区里不会出现雪。为了避免夫妻吵架,家庭不和睦,这里的夫妻俩都是被精心安排过的,他们的性格、脾气、爱好都很匹配。

因此,他们永远都不会争吵。为了防止出现人口过多或者人口过少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社区规定了每个家庭的人口数量,一对夫妻必须养育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由此来维护社会人口平衡。甚至为了减少女性在分娩时候的痛苦,社区还培养了专门负责生育的“孕母”,孕母生下来的孩子被精心照料,送到最美满的家庭中去。对比我们现在的生活,小朋友的生活中会有什么问题呢?

小朋友也许跟父母吵架,跟朋友吵架,有很多成长烦恼。大朋友可能会有事业不顺、感情生活不如意等等的情况。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是痛苦的,而社区居民的生活是快乐的。然而,他们的快乐并不纯粹。

在担任记忆传授人之前,乔纳斯就是这一群快乐居民的一员。可是,当传授人把记忆一点点传给乔纳斯的时候,这个小男孩逐渐意识到社区居民快乐的代价是无知。乔纳斯发现社区居民没有感受过阳光,也看不见任何颜色。他们不懂战争的残酷,也不理解爱。

社区那些规则制度的另一面逐渐被揭露,消除颜色的记忆,不仅是因为颜色对社会的发展无关紧要,更是因为有不同的颜色,人类就会有所偏爱,而一旦有了差异,有了偏爱,就会引发嫉妒和战争。

在长老会的安排下,社区的居民生活自由,他们会被安排最适合的工作和配偶。看上去,每个社区居民都得到了最完美的生活,可实际上这些安排和自由是社区长老会高度集权的结果。他们残忍地剥夺了社区居民的选择权,消除了居民的记忆,让居民完全服从自己的安排。

细思极恐地是,居民们在这样的统治下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丧失。而更糟糕的是,为了避免人性中的冲动和感情,社区删除了居民有关“爱”的记忆,并要求成年居民吃一种能够控制感情的药丸。

长老们想当然地认为,删除了感性,就能让社会绝对理性,实现最高效率。可是他们没有意识到,人性正是由善恶构成的,没有了自私和邪恶,善良和纯洁也显得虚假冰冷。以至于家庭中只剩下冷冰冰的权利和义务,失去了原本的温情和爱。

在小说中,乔纳斯发现所谓“解放”的真相时,一度精神崩溃。他不能容忍爸爸是个杀人犯,也不能接受自己的朋友都将变成无情的杀人机器。这时,传授人告诉他,乔纳斯他们也无能为力。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当感知、记忆和思考能力被夺走后,人就会变成统治者的工具。他们活得很快乐,确切地说,他们自以为活得很快乐,可实际上他们已经失去了作为人,最关键的感觉和思考的能力。

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说的“快乐的猪”。他们的快乐是因为无知,与之对应的就是“痛苦的苏格拉底”了。在没有接触记忆之前,乔纳斯就是一只“快乐的猪”,当他初步尝到快乐记忆的甜头的时候,他非常地兴奋,激动。

可是随着记忆传授工作的深入,乔纳斯逐渐发现历史的记忆不仅有快乐,他还会看到战争中死去的孩子,他能感受到人类历史上的饥荒和痛苦。而这些沉重的记忆,打破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认知,他又开始感到痛苦了。

当乔纳斯不堪忍受社区的生活,决定带着加波逃走的时候,他也终于亲身经历了那些痛苦,他发现逃亡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吃不好,睡不好。有很多时候,他会想起在社区生活的日子,那种吃喝不愁,井然有序的安稳日子。

当知道生活的残忍真相之后,而且真正尝试了这些残忍的时候。乔纳斯就是那个“痛苦的苏格拉底”,他给社区居民多了独立思考和选择的能力。他可以感受人类的浩瀚历史,可以决定是否离开。这让他充满智慧,也让他感到痛苦。

俗话说“人类忧患,自识字始”,当人们没有解开人生残忍真相的时候,他们是无知的,也是快乐的。可一旦了解了更广阔的人生,那就意味着更高级的智慧和更深刻的痛苦。所以我们就回到最初的问题了,如果是你,你想当“痛苦的苏格拉底”,还是“无知的猪”呢?

或许大朋友,小朋友们会说,当快乐的猪挺好的,现实生活已经这么艰难了,我们就不能“躺平”,做点儿快乐的事情吗。

的确,在人生的低谷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都会想象,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争吵,没有贫穷,没有痛苦该多好啊。我们每个人脑海里都曾幻想过如同那个《记忆传授人》书中一般的美好乌托邦。

用这些美好的幻想调剂一下枯燥的生活,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是,如果过分沉溺于想象中,因为现实痛苦而逃避现实,拒绝面对生活,你就永远无法获得成长。

作者洛伊丝·劳里也曾经说过,《记忆传授人》讲述的是一个孩子理解复杂世界的故事。如果我们抛开书中一些科幻的设定,就会发现乔纳斯接受记忆的过程,就是一个无知懵懂的孩子,逐渐认识世界的成长过程。

孩提时代的我们,就像是12岁以前的乔纳斯,我们认识的世界是完美无暇的,那个时候王子和公主一定会过上幸福的生活。正义的奥特曼一定会打倒入侵地球的邪恶怪兽。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会发现世界并不是完美的。梦想不一定会实现,世界也不是黑白分明的。在正义和邪恶之间还有很多灰色的角落,就像歌词里说的,哈利·波特可以骑着扫帚自由自在地飞,而我的扫帚却只能用来清理垃圾堆。

面对这样的落差,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乔纳斯的做法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完美的生活是假象,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就沉浸在假象中,不能拒绝认识生活的真面目,同时,知道残酷真相,并不意味着要跌入深渊。相反,在懂得了更多道理之后,我们有了选择权,可以在残酷的现实中,选择一条光明的路,并把我们对世界的美好记忆当成加油站,在好坏参半的生活中披荆斩棘。

鲁迅先生说过,真的勇士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所以“痛苦的苏格拉底”既哀痛又幸福,因为他在懂得了生活的恩赐和残忍之后,依然能够保持思考和纯粹。比起无知的快乐,这种主动打破“铁屋子”的桎梏,让阳光洒进来的勇敢或许更接近成长的真谛。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小说《动物庄园》这本书中。动物们就是生活在一个看似“完美”的世界里,很像《记忆传授人》中的完美社区。除此之外,动物农场的猪们就是通过控制其他动物的思想,让它们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最终甘愿服从了猪们的统治。

这一幕在《记忆传授人》中同样可以找到相似点,长老会们也是通过控制社区居民的思想,让他们在长老的统治下生活,并且丝毫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权利丧失。只不过《动物庄园》中,猪们控制思想的方式是洗脑,而《记忆传授人》中是通过消除记忆来达到目的的。

其实,除了《记忆传授人》、《动物庄园》之外,还有很多小说都是通过描述一个看似完美的世界,揭露乌托邦世界背后思想控制的可怕之处,达到警醒读者的目的。这类小说被称为“反乌托邦小说”,代表作品还有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乔治·奥威尔的《1984》。

长久以来,人类都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我国古代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人们总是希望世界没有战争,没有痛苦,“乌托邦”就是这个美好世界的代名词,而“反乌托邦”并不是反对人们想象美好的生活,这里的反是“反面”。

换句话就是当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很完美,挑不出一点儿错的时候,那就需要警惕了。因为你所生活的乌托邦世界,可能存在一个恐怖的反面。这就是“反乌托邦小说”存在的意义。

“反乌托邦小说”兴起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西方社会高度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于是逐渐放弃了思考,沉沦在物质的享受中。

在《记忆传授人》这本书里,长老们不让居民阅读,以此控制他们的思想。可现实中,因为人们越来越沉浸于低端的享乐中,所以即便手边有大量的书,也不愿意再去读了。用刺激的快乐代替独立思考,这远比小说恐怖得多。

因此《美丽新世界》、《1984》、《记忆传授人》这类小说就是想提醒洋洋自得的人们,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准确认识现在的生活和我们自己。

所以,庆幸我们每天还能有所抱怨吧,毕竟这表示我们还有痛觉,还能思考。毕竟如果一个完美的世界,需要以人的尊严和爱做交换,那代价实在太大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1096】亲子阅读儿童文学系列之《记忆传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