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阿里在数字乡村领域的布局

1-阿里


数据来源:

业务部门:阿里云数字产业发展部

资料/数据来源:阿里云《城市大脑数据智能解决方案》

章节:14、17(其中14章指的是社区维度,更多的属于城市范畴;17章社会治理,相对全面)


目录章节(需要方案原文可百度或私信笔者)

14-城市治理社区微脑解决方案

图片截取方案pdf

     客户定位:面向区县级公安和街道客户

    这里的客户定位很有意思,其实整个城市大脑方案的包装是面向“地方政府”,至少是一个地级市或者县级市起步。但这样的方案往往又太大, 于是就将方案包装成比较小的名字,向某些区县、公安单位去做推广。这种定位非常符合政府的工作方式,领导决策层不会轻易花大价钱去采购,如果要中标大项目,必须先做出成绩或者有成功案例。(除非你是客户关系极好的国企)

    因此这个小的部分,非常适用于某个局部地区做推广或使用,就像屈臣氏推出的试用装一样。软件产品在很多地区为了推广平台,甚至是整套服务免费提供。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方案结构分析:

    整体分为:用户层、应用层、场景举例、数据层。

    这个描述方式还是非常“亲民的”,没有加一些阿里云的技术内容、例如弹性计算、云服务、高性能之类的,更加关照了领导“不懂”技术的情况,也更加侧重“业务描述”。

    整体方案的产品来源,大部分来源于阿里已经有的体系,或者基于阿里云体系去做拓展。比如钉钉,应该是单独一个事业部,这说明城市大脑的方案在阿里内部也是跨部门的协作方案。另外的一些警务大屏之类,很可能来源于某些基于阿里云平台的三方厂商,这些厂商通常是阿里直接或间接投资的。

     这部分方案目前看来,结构清晰,也很高大上,但是对于治理的定位,笔者个人略有不同看法。

首先用户层的对象比较局限,仅公安部门就分为很多体系,有刑侦、交警大队、巡逻大队、经济犯罪、治安等等。社区治理目前还涵盖不了这么大的范围,因此公安体系应该浓缩到某几个部门才更加精准。比如针对某些大型企业才有的经济犯罪,完全不在这个版块的体系,就应该排除在外。

然后用户群体的定位最好唯一确定,公安是行政机关单位,街道或者区县政府是基层政府的派出单位,二者相互独立,虽有少量业务往来,但是其管辖领域、业务范围、财务支持等方面相当独立。因此方案的汇报应主攻牵头部门,由具体的牵头部门来负责,目前的方案二者并列,还纳入了物业、城管、消防等,更加不太明确。因为这样的表述会导致目标范围概念较大,实际操作中几个相关单位很有可能相互推诿。

另外,重点我们来看应用方面,首先是应用内容,公安大屏和警务C端目前在全国绝大部分城市地区应该都有独立省级、市级公安系统,这块大蛋糕应该基本上是已经切割殆尽。因此警务或公安相关的系统更多的是“对接”,或者服务增值,而不是应用。

公安大屏、街道大屏很多都需要硬件支撑,一块大屏价格不菲,海康的9电视大屏通常需要50w以上的费用。另外,街道或者社区的工作有很多上门服务类性质,不太与公安的“工作大屏”相符合。

还有物业大屏,物业能够保障小区的卫生、治安、绿化、电梯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大屏更是不太可能。这里不如推广基于视频监控的软件产品,做人口统计之类的,可能应用场景更加贴切。

场景举例就更加隶属于“综治拓展的范畴”,场景只是在市面上通用的综治系统之上,增加了物业、关爱维度的治理,比如早期很多综治系统都支持重点人群监控、来访登记等等。现在增加的是关爱老人、关爱弱势群体、关心垃圾问题、车辆问题。整体的价值体现不足,即我把小区的老人、僵尸车、垃圾解决后,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益并不明显,现在只是在介绍,我有什么功能,我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至于你需要什么,那么你来选择。


个人脑图


    这里的结构其实不用多说,应该将方案结构与“场景介绍”分开。可单列“故事性的场景,讲述系统或者平台提供的服务”,社区治理服务。比如幸福指数的提升,社区稳定提升、能源节省、文化繁荣等等维度。

      故事性可以以某个个人的案例,来讲故事,这里可以多多学习“腾讯为村的运营,讲了很多故事,比如厕所改革的、农村电商的,小孩上学的”,下文将有介绍。

    应用场景及价值浅析

    应用场景城市大脑主要讲了4个:

一是公安社区管控服务,这个跟大部分的综治系统类似,新意不多,不再赘述。

二是政府社区治理服务,这个主要是想让政府为社区、街道购买信息服务,也是非常成熟的业务。

三是业务管理服务,同类产品也很多,主要看影响范围,是否能覆盖所有的小区和物业。

四是住户社区便民服务,这个主要基于支付宝小程序来做,提供很广泛的生活服务,这也是支付宝很成熟的业务,只是现在把它冠名给政府推广。


图源于城市大脑方案

                方案价值比较“官方”,可能源于某地方政府的政策截图。这里有几点可以更加优化:

                 一是数据价值,通过整体小区的数据上云,可以获得更大的数据价值,反哺各个应用场景;

                 二是方案中更多的是让政府购买系统,自治、德治、法治如何融合体现不强。三治融合的核心个人认为是降低社会成本、行政成本、救援成本、警务成本。

调整后的结构

用户层更加体现为社区居民服务,同时体现平台的信息赋能、互联网赋能、数据赋能,融合现有的各单位、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工作方式,为居民提供立体化的服务。

另外是事件感知层面,除了人、房、车之外,再将原有的隐患、警情纳入到事件体系,同时要增加设备的维度,比如监控故障、厌恶报警器故障、水表故障、消防栓、小区的花草树木、路面等等,都纳入体系。


调整后的结构


差异化特性不足

(未完待续……)




2020.1.11 更新


阿里城市大脑第十七章——社会治理综合解决方案


图来自阿里城市大脑-17章


结构分析:

应用层+应用对象层+数据层(外加事件感知引擎、数据融合引擎)

方案的架构是比较通用的架构,但是对于事件感知引擎和数据融合引擎的概念描述较弱,让人无法理解这两个引擎的具体作用。


梳理后的结构图


场景举例:


场景-图源于阿里城市大脑


场景2-图源于阿里城市大脑

场景举例问题:

1、案例之间重复性高,首先“社会治理综合管理系统”已经包括了后面的几个案例;然后平安校园本身就是重点区域管理、学生群体本身就是重点人管理。

2、社会治理指数指标未公示。

3、统一地址库类似的统一人口、统一车辆等等都是类似的,可以更加放大。

综述:

社会治理本身是比较复杂的概念,因此各地负责政府单位都不太一样,正因如此,在解决方案中,还可以加上对“组织机构”、“智能划分”的建议,就近需要哪些组织去完成哪些社会工作。

另外,整个社会治理的方案更多的表达是“售卖服务”的概念,而不是服务带来效果的理念。购买社会治理综合管理系统之后,能够给企业、政府、个人带来哪些便利,体现不足。即更多的是我有什么,而不是我能解决什么。

这里,我十分建议对“社会治理指数”进行量化,虽然它跟居民幸福指数一样,本身是很难量化的,但是逐步量化的过程即是解决方案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要对事件感知引擎、数据融合引擎做深层次的介绍,究竟通过哪些技术手段、哪些行业经验开发的这些引擎,这些引擎能解决什么问题?具有怎样的前瞻性,比当下的常规做法有哪些优势?

整体看来,社会治理的方案非常“传统”,面向的仍旧是传统综治为主,也就是综治办对矛盾调解、社会稳定、信访、重点区域(学校、老人等)、重点人员(学生、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社会闲散人员、吸毒人员等)的传统领域范畴,并未有新概念的提升。

虽然在场景上有更多的案例,比如欠薪报警、火警风险等,但并未对这些有更深次的介绍,因此整个方案的吸引力就大打折扣了。

不过还是非常建议大家去看看央视的纪录片,对社会治理诠释的非常深刻!






2-腾讯


数据来源:腾讯云——解决方案——政务解决方案——腾讯云TDC数字农村解决方案

地址:https://cloud.tencent.com/solution/countryside-details


基本情况-来源腾讯云官网




结构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腾讯阿里在数字乡村领域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