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776年,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当中提出了“理性人”的假设。之后,现代经济学不断发展完善。
但经济学的重要基础之一——理性人假设一直屹立不倒,为历代学者所沿用。
2002年,丹尼尔卡尼曼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颠覆了这个假设,用试验和数据证明:人类根本就是不理性的动物!
建立在理性假设基础之上的现代经济学,就此分崩离析,轰然倒塌。
从此,经济学回归到普罗大众,,而不再是理性人的经济学。
丹尼尔卡尼曼将毕生研究的精华,浓缩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
此书之深刻,之经典,不愧是行为经济学的开山之作。
亚当斯密凭《国富论》一书,建立现代经济学。
弗洛伊德凭《梦的解析》一书,建立现代心理学。
而丹尼尔卡尼曼这本《思考:快与慢》则奠定了行为经济学的基础,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学科。
说起丹尼尔卡尼曼,只能用传奇二字来形容。
他出生在以色列,是个犹太人,同时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教授。
2002年,卡尼曼以心理学家的身份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事有些奇怪啊?我们往下看。
他做了几十年的心理学研究,行内也是颇有名气的。
不过,跟一般的心理学家不同的是,卡尼曼往前走了一步:他把自己在心理学的研究,用在了经济学领域,提出了著名的前景理论。
这多走的一步,就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学科:行为经济学。
而卡尼曼本人,就是行为经济学的开山祖师。
这个新学科,不但填补了传统经济学的空白,还拓展了心理学的视野。
有个笑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厨师就不是好学者。
用在卡尼曼身上,就是不研究经济学的心理学家,拿不到诺贝尔奖。
2
《思考:快与慢》一书,是一本非常深刻的学术专著,系统而又严谨地阐述了人类的思考方式。
全书一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讲述人类大脑的运行方式。
人人都有大脑,但是,大脑如何运转,却很少有人了解。
第二个部分,讲述直觉的缺陷。
原来,直觉主导我们的大脑,所有人都是如此。但是,直觉有缺陷,经常让我们的生活阴差阳错甚至啼笑皆非。
第三个部分,因为大脑与生俱来的错误,我们的判断和决策也是漏洞百出,跟理性相差甚远。
第四个部分,前景理论,也就是丹尼尔卡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核心理由和贡献。
第五个部分,是卡尼曼对一些人生重大课题的反思:比如婚姻,幸福,人生满意度等等。
《思考:快与慢》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系统、充实,到处都是知识点。
每读一部分,都需要停下来,细细思考之后,才能继续。
这里挑几个特别突出的亮点来分享吧。
亮点一,人类根本不理性。
我们的大脑有两个操作系统,直觉系统和逻辑系统,代表系统1和系统2。
大部分时候,直觉主导大脑,自动导航,跟理性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只有遇到意外和困难的时候,系统2才会打开。一旦问题解决,系统2即刻回到辅助的位置,系统1继续主导。
咱们举个例子吧。
每天早上去上班的时候,你是怎么到达公司的?
还能记得具体的细节吗?
是不是脑袋里杂七杂八的一边想事情,一边坐车赶路?
反正,天天差不多,你也不会特别留意。
偶尔那天发生了意外,比如塞车了,或者没有赶上车的时候,你才会注意周围的环境?
一般的情况之下,做熟做惯的事情,都是交给系统1来自行处理的。
无需我们劳神,系统1自动自觉,又快又好的就完成了。
我们根本没有感觉。
塞车或者没有赶上车,就是意外情况,那么,只能开启系统2.
看,只有在遭遇意外或者问题的时候,才能开启系统2。
这个逻辑系统掌管理性,没事不会出来。
那咱们自认理性,这个理性程度又有多高呢?
亮点二,人类用了几十万年的直觉,原来充满了偏见和弱点。
这种观点,不但激怒了学术界,也令普通人大为恼火。
因此,《思考:快与慢》这本书读起来,令人又爱又恨,拿不起更放不下。
真相是: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犯的错误,这不是别人智商低,根本原因在于,偏见和弱点是人类的天性。换做是别人看我们,也是如此。
看,这个观点,把人类的傲慢,自大和无知一巴掌打的粉碎。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情何以堪啊?
自然有人不服气。
没关系,卡尼曼做实验,积累数据。
只管反对,不说理由,那是普通杠精。
反对之后,拿出一大摞数据进行支撑的,叫专家级杠精。
《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当中,卡尼曼列出了大脑的三种偏好和四种心理效应。这三种偏好四种效应我们统统都有,不,是全人类都有。 简单说:偏见就是我们的天性,与生俱来,而且无法根除。
不仅如此,《思考:快与慢》这本书,还把实验,统计数据,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以及卡尼曼自己的反思,全部整整齐齐,摆在书里。所有的案例充实详细,逻辑上严丝合缝。
如果单单是卡尼曼的观点,那只是一家之言。但是,其他学者的研究也从侧面,验证了卡尼曼的理论。
世界上,偏偏有卡尼曼这种学者,用扎实的试验和硬邦邦的数据,把我们的日常行为解剖的淋漓尽致。理智上,我们承认卡尼曼的研究非常有道理,但情感上我们却难以接受。因为书中的结论,违反了我们的直觉。我们一边火冒三丈的阅读,一边又被无法辩驳的数据和论证折服。
我们的对待此书的态度和方式,恰恰印证了卡尼曼的观点:人类的天性充满了偏见与弱点。
亮点三,我们的想法和行为不一致
书中的原话是这样的:“我们脑海中的世界并不是真实世界的准确反映:
我们对事件发生频率的估测也会受到自己接触这些信息和频率与个人情感强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一个人是否理性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
我们自认为,说到做到、言行一致是一种基本能力,而且,我们完全具备这种能力。
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
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是有这种想法而已。至于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现实当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工作累了,准备休息十分钟。于是,打开手机闲逛,越看越精神,一不留神一两个钟头就过去了。结果,工作又延误了。
放个假吧,满心指望自我提升一下,可是翻开大部头看了不到三页,就跑去泡咖啡,一会又去削个水果,然后再打开朋友圈瞄一瞄,一个下午就没了。
明明知道锻炼很重要,却眼睁睁的看着腰部赘肉不断增加,运动服买了很久,也没有下楼锻炼过几次。
说好的努力呢?奋斗呢?
看,我们总是管不住自己,喜欢放纵自己,不仅学会了偷懒,还常常失控。
想法和行为不一致,绝不是偶然,这是人类自带的系统错误。
原来说一套做一套,是所有人的通病啊?
那些说到做到的人,根本就是少数,特例。
你看,我们居然是这样的:不理性也就罢了,先天还自带偏见和弱点,导致我们的想法是一回事,行为又是另外一回事。
那么,扪心自问:我们真的认识自己吗?
总之,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自以为是的理性,又有多少呢?
最后,还有三点感悟跟大家分享:
首先,人类能够在地球上活下来,而且活了这么久,直觉系统功不可没。但如何用好自己的直觉,却是个技术活儿。
其次,有一种状态叫做心流,又能干活又不劳神。原来还真有马儿不吃草就能跑得快的好事啊。
最后,绕了一大圈,原来宝贝就在自己的肩膀上。有功夫羡慕别人,不如好好练习自己的大脑。人家天赋出众,我们可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