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与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我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也不喜欢颠簸的旅途。但我绝对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人。不仅仅是听个热闹,而且从一个又一个的故事里去体悟人世的经历,去看清一个人的真实情感,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

       初见靖哥,并无什么特殊之感,顶多觉得他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人吧。然而,个性在当今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OK,无论感觉如何,课还是要上。课也如预判的那般没有死气沉沉,也符合新东方的一贯作风。但当看到靖哥大学时的那张照片时,惊讶如水滴入平静的湖面,泛起阵阵涟漪。确实,岁月是把杀猪刀,把曾经的白嫩小哥磨砺成粗糙沉稳的汉子(当后面深入的了解,可能体会了那句“人间正道是沧桑”吧)。

      他曾讲过他当兵时的经历,一遍又一遍的夸耀着自己的三字箴言——不要脸。当然,一天只专注写好一个字的也是他。没错,他确实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坚持慢下来,慢到最后比谁都快。也许,他在讲课时回味起来北漂的社畜生活时,可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我就这样,在他的故事里旅行着,看他用自己人生做素材拍的电影。

        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这二十二年的人生中,职业教师遇到了许多,老师也遇到了几个。但是称之为“师”的,掐指算来也就二又四分之一吧。靖哥算是那四分之一。我不相信平行宇宙,也不相信心灵契合。他讲的故事让我有种“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觉。在他的故事里,最让我拍手称好的就是“一专多能”。这是我在大四保研完后的研究生规划里的基本原则之一。原本以为自己是原创,没想到却已有人早已实践并系统的总结。略有惋惜,但幸运更甚。惋惜的是自己并不是独一份儿,幸运的是已经有人走过这条路,并且讲给我听。那么我可以做的更好,真正的做到病树前头万木春。但同样,我也不是很同意他的一些观点与做法,觉得略显激昂,有点孩子气。可能性格使然?经历使然?亦或是我的另外两位“师”的故事使然?这也不得而知。但这样也好。毕竟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孰对孰错在我们各自的旅行中自会有分晓与感悟。时间关系,我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再去体验,只看了一部分故事,所以他是那四分之一的“师”。

       最后,希望我们各自安生,相忘于江湖。希望我们可以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希望我们做一个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终得逍遥。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