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稀缺后感--敏捷中的如何利用稀缺

稀缺这本书早就购买了,却一直搁置在书架上没有拆封,可能也是因为时间稀缺,一直没有列入我的读书计划。由于疫情的原因隔离在家,终于得闲翻阅了一遍。

总体来说,整本书翻过来倒过去就是论证一个道理,稀缺(scarcity)将导致稀缺心态scarcity mindset,无论是缺时间、缺金钱、缺关系(孤独)等。稀缺并非没有益处,它会让人获得专注红利:专注于迫切的需求,做的更好,但也因此会产生“管窥”效应,见木不见林。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

专注的“得”与管窥的“失”

研究发现稀缺心态会让人智力和自控力均有所下降,因为稀缺会俘获大脑,让我们的思想自动而强有力的转向未满足的需要。这种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之中,无论我们主观上是否愿意,稀缺都会牢牢的俘获我们的注意力。

截止日期的作用就在于此。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比如说需要提供给客户一个复杂的方案,往往我们会抓耳挠腮,不得思路,久久不能落笔。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到了我们心理的一个“点”,我们的内心告诉我们,不能再拖了。我们就会下定决心,开始全身心的专注于这个方案,反而在短短的时间内,可以确定很多我们犹豫不决的事情,获得惊人的进展,并在最终截止日期之前交给客户。

说到专注的得,我想到小时候玩电子游戏的一个体验。我们玩游戏投一个币,一般会系统会给你三条命,为了能玩更长的时间,通更多的关卡,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游戏表现。因为一般的孩子没有太多的零花钱,买游戏币的钱往往是吃饭的钱里省出来的,所以游戏币是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稀缺,这种稀缺激发了我们更好的表现。相反身边也有个小伙伴,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零花钱相对比较多,玩游戏的时候投币从来不眨眼睛。我就发现这些小伙伴,往往在游戏表现上偏差。

在SAFe中,所有同步的团队的都有固定的节奏在前进:固定的冲刺结束时间,固定的PI结束时间。这样的冲刺周期, 除了为了达到多团队的协同前进,也是为了借用不可变的截止日期来促进团队在冲刺内形成专注。

这也是为什么在团队里,我们也是一直推荐两周的固定周期冲刺,是为了让团队真正的认同截止日期。相反对于一个可变长度的冲刺周期,产品负责人会更加频繁的添加新的冲刺内容,开发团队也会认为冲刺目标达成不了,可以再延期。


专注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也会导致我们有管窥之见,让我们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我们称之为目标抑制(Goal inhibition).这就是管窥现象背后的运作机制。

带宽,即心智的容量,是对我们计算能力,关注能力,英明决策能力,坚持计划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的衡量,包括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不断将我们吸入“管子”的视野之中,形成带宽负担,并由此抑制我们的各项基本能力。

书中有分享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邀请了两批人参与同一个实验,其中一半人被禁食了几个小时,处于饥饿的状态;另外一半人,则处于非饥饿状态。实验对象的任务很简单,认出屏幕上一闪而过的字。你可能觉得饿肚子的实验对象成绩会比较差,但实验的结果是他们和另外一组对象一样优秀。有趣的是,一个特例除外。当出现与食物有关的词时,比如“蛋糕”,饿肚子的实验对象会更快更好的识别出来。因为饿肚子的人在实验的时候一直在思考食物。这个事情告诉我们,稀缺已经俘获了他们的大脑。

我们的注意力会被稀缺以从下而上的方式俘获。这也是为什么称之为非自愿行为。带宽负担除了会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还会 影响执行控制力。

实验室布置了一个一个记忆任务,一组人被要求记住两个数字,一组人被要求记住七个数字。之后实验对象被引导到一个等候区。等候区摆放着蛋糕和水果。结果发现,记住2位数的实验对象,多选择了水果;儿满脑子都是七位数字的选择蛋糕的概率,比前者高50%。---这说明抑制我们吃蛋糕冲动的能力降低了。

管窥心态会导致我们为了解决眼下难题而极度专注,我们就是只能局部的、暂时性的解决问题,而无法有效的规划未来。

当你形成稀缺心态时,就等于认同自已是贫穷的,忙碌的,或者孤独的。一旦我们形成这样的认知预设,你就会不断重复着贫穷、忙碌与孤独,恶性循环。

在SAFe中, PI Planning可以有效的帮助团队,既关注短期目标,也关注中长期的一个目标。避免团队的管窥效应。

同样,在Scrum团队中,一般我们也要经常做好PB的梳理,或者形成一个多个冲刺的初步计划。以全面的视野引导团队的开发工作。

那如何才能解决由于稀缺心态而导致的众多失误呢?节省带宽才是好方法:

1. 确保余闲时间存在:

安排时间不能满,要有余闲,否则容易出更大的问题。也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谷歌的“20%时间”工作方式,允许工程师拿出20%的时间来研究自己喜欢的项目。语音服务Google Now、谷歌新闻(Google News)、谷歌地图(Google Map)上的交通信息等,全都是20%时间的产物。

在我们设置冲刺目标的时候,一定不要设置的太紧凑。通常要预留一些缓冲,这些预留并不是为了让大家无所事事,相反充分利用这些缓冲区思考更长远的目标,比如做一次架构的优化,比如说做一次需求的创新,比如说学习充电为为未来做技能储备。


2. 缓冲机制的构建需要在资源充裕时进行。

比如时间多的时候多学习,赚钱容易的时候多攒钱投资。“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管理自己和改善稀缺,其核心还是自我管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稀缺后感--敏捷中的如何利用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