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用人》 第十章 苦乐

红林悟道《韩非子-用人》 第十章 苦乐

红林悟道《韩非子-用人》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世事无常。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不停的变化着,没有永远固定不变的东西。世事无常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就是世间的人无常,也就是人心叵测的意思;第二就是世间的事情无常,事物随着时间在不停的变化着。第三就是社会也在不停的变化着,永远不变的社会是不存的。用伟大领袖的话说就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核心思想就是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的,难以捉摸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世事无常的思想在韩非子时代就有了,他说:“世未尝无事也。”天下一直太平是不可能的,社会从没有平安无事的时候。人只要做事就会出错,韩非子认同“举事无患者,尧不得也”的思想,做事不出错,尧也办不到。

在韩非子看来,人犯错误、社会动荡的根源是君主没有依法治国,民众没有依法办事。人的认知局限和世事无常是矛盾对立的,我们的认知追不上事物的发展,所以我们掌握不了全部真实的事物发展规律,所以办事时总会出错,包括君主管理国家。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韩非子的答案就依法治国,依法用人,依法办事,法首先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包括社会发展的规律),其次是国家律法和行为规范(操作规程)。

韩非子依法治国的思想是现代国家的治国方向,原因就是他承认现实,承认人的特性和人类社会的特性,重点是缺点,正是基于人及社会的现实,所以依法治国才会有如此大的生命力与力量,实现了以一人之力统治一国的目的,并能保持长期的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韩非子举了介子推的故事来说明依法用人的重要性,也揭示了人性的两面。韩非子说“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德,书图著其名。”意思是:过去介子推没有爵禄,凭着“义”追随晋文公出亡;途中饥饿难忍,又凭着“仁”割下身上的肉给晋文公吃,所以君主铭记他的德行,书上著录他的名字。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这是“仁义”之心所为,但历史上又有几个这样的仁义之士,治理国家需要成千上万的仁义之士,而不是介子推一人,靠仁义只能获得一个介子推,依法用人却能拥有许多介子推。

仁义之士行仁义,君赞仁义书著名,这都是人性的光明面。但,这样的光明凭仁义之心,君赞书著是实现不了社会长久的和谐国家长久的稳定。所以韩非子说“人主乐乎使人以公尽力,而苦乎以私夺威;人臣安乎以能受职,而苦乎以一负二。”意思是:君主乐于使臣下为公尽力,而苦于他们为私夺权;臣子安于量才录用,而苦于身兼二职。君主遇到介子推这样的臣子当然高兴,但也苦于田成子这样的权臣,如果不依法治国,不依法用人,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情况会成为常态,这显然不是君主想要生活。君主只有依法治国依法用人,才能让介子推式的臣子久居在位,仁义之风成能常在,而田成子式的臣子昙花一现,国家的稳定也能长久,动荡只是一时。对于臣子来说能遇到铭记自己的德行让书著其名的君主自然是欣慰,但遇到暴君只能自认倒霉,臣子只凭运气得宠而不想依法得赏,欣慰与倒霉会时常交替出现,而且倒霉占多数,显然这也不是臣想要的生活。臣子还是希望君主能依法治国依法用人,自己能被公平公正的对待。

韩非子讲完人治的弊大于利后,总结道“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意思是:所以明君除去君臣苦恼的事,设立君臣快乐的事。何为君臣苦恼的事,对君来说就是田成子式的臣子权倾朝野,弑君篡位。对于臣子来说就是昏君随心而治奖罚不明,随时都提心掉胆的活着。何为君臣快乐之事,对于君主来说就是臣子都像介子推一样忠君尽职,对于臣子来说就是遇到像晋文公这样的君主,对于自己的德行能铭记著书。世事无常,苦乐交替,但人们总是向往美好生活,想让“乐”多一点久一点,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实现。

【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德,书图著其名。人主乐乎使人以公尽力,而苦乎以私夺威;人臣安乎以能受职,而苦乎以一负二。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

“天行健”是我们一直向往的,天地永远都有规律的运行着,无伤无害,平等公正。人类也想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韩非子的依法治国是唯一的道路。宇宙依法运行,天行健,社会依法而治,和为贵。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韩非子-用人》 第十章 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