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寄生虫》:穷不只是一种气味,更是一种思维

豆瓣8.8的高分电影《寄生虫》,刚斩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充满底层生活气息的第一个镜头,一下就抓住观众的视线;隔着屏幕,大家就已经开始猜想,住在这环境里的人是怎样的?后来为何“寄生”?

家里客厅的窗户,正好与外面的马路持平,犹如监狱里的天窗;镜头随着儿子基宇找WiFi的路线,让观众对这个简陋狭窄的家,一目了然。

这一段,形象地刻画了金家四口贫穷的生活环境:物多而脏乱。

然而随着故事的开展,我们看到这一家人的窘境,并不止是经济层面的贫穷,还有“行为上靠欺骗,生活上靠寄生”的贪婪、无赖式贫穷;最可怕的是这一切交织在一起后,凝固成“思想上的贫穷”。

韩国电影一向敢深挖人性“恶”的一面,尤其把弱势群体、社会边缘人、内心腐朽的富人和虚伪的当权者等,通过电影的镜头、台词和演员的表情,传达得精细而准确。

而《寄生虫》更是把这些特质表现得更为真实、残酷。由导演奉俊昊自编自导,节奏紧凑,剧情多次翻转且不落俗套;把不同阶层的人物内心、对话和行为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当3个不同的家庭以“黑色幽默”的方式交叠在同一空间时,更精细地展现了人性的私心和黑暗面。

01、当贫穷的思维越来越腐化,就是走向灭亡的开始

听说幸福感是对比出来的,那么贫穷也是如此,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电影的开始,伪造学历去当家教的基宇还心存斗志,想为学业继续进取;但在见识过朴社长一家的富贵后,自卑脆弱的身心被现实狠狠击碎,被腐蚀了思想只余下“寄生”这捷径。

为何基宇“变节”的速度会如此之快?

这大概是因为他骨子里就没有坚持的特质,又或者早就被拮据的生活磨平棱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已经穷苦太久了,“穷怕了”的恐惧如见缝插针的恶魔,轻而易举地掌控住他。

从最初为了家里生计而造假,到后来以“连环计”的欺骗方式,接二连三地,一家人都以员工的身份,成功寄居到雇主家中。

他们的每一步都更接近法律的边缘,人性的深渊,然而他们没有片刻反思,甚至变本加厉的想以“女婿”的身份,来深入这个富裕的家庭,让他们更接近财富,直到最后获得财富。

那这样的歪念、邪念是如何一步步深陷的呢?

我认为其中最至关重要的原因:是身为父母的基泽和忠淑,给儿女灌输了不正确的观念。

言传身教,那么教“好”还是教“坏”,就在父母的一念之间,显然这对父母选择了后者。

流浪汉在自家的窗户旁小便,父亲基泽只敢嘴巴抱怨而不付诸行动;儿子的同学送来一块石头礼物,母亲忠淑嫌弃“还不如买点吃的来”。

父母是儿女的镜子,后天虽然能改变人生的一部分,但原生家庭所给予的,才是深埋在儿女骨子里看不见的影响。

电影里为我们真实地展现了这对父母“不靠谱”的一面:基婷为哥哥伪造学历,为妈妈当保姆伪造家政公司。然而这些触犯法律的欺诈行为,居然得到父母的夸赞,并且一副引以为豪的模样。

基宇是重考生,大学考试落榜4次,但学习基础是不错的;基婷有美术天赋,但父母没钱交学费。从经济条件上看,确实是家庭的贫穷耽误了他们;从家庭教育上看,就是这对“上梁不正”的父母祸害了儿女。

分析一段基宇、基婷与披萨员工的对话,他们是爱耍小聪明的人,并且嘴皮子厉害;这很可能就是源于生活的磨砺,但这点长处,他们却没用在对的地方,而是在父母的错误引导下,把“能说会道”的本领发展为骗人的伎俩。

当意外接触到富人家庭时,金家人仿佛看见了一个新世界;那里有他们渴望却无法拥有的一切;于是贫穷、脆弱的心理防线被奢侈打破,越对比,越深陷漩涡。

02、越对比越不甘,越对比越自卑

心态就是个弱不禁风玻璃罩,尤其是自卑敏感的时候;看似坚强,但让心态崩塌,也不过是一两句话的事。

其实他们都能看穿雇主和妻子的善良,不过是虚与委蛇,是俯视和施舍;是因为“有钱所以才善良”,他们的友善都是有条件和目的的。

电影中安排了一个比较巧妙的“点”,用“气味”来区别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距,于是就有了戏剧化的一幕:雇主家的小儿子,闻出了金家人的味道。

金家人身上一样的气味,不止单纯地表达他们用一样味道的洗衣粉,还有无法分离的底层生活气息;不仅是表面同血缘的汗水味、屋里的消毒水味,还有由内散发出欺骗、贪婪的气息。

我设想了一下,如果此时他们能觉悟,大概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但很可惜,当雇主一家出门,坐享其成的他们,自以为已经够着富裕生活的门框。他们肆意享用雇主家的一切,把客厅弄得脏乱不堪,就如他们那个地下室的家一般。

精致有品味的奢华生活确实需要钱,但就算没有钱的穷困生活,就不能过得干净整洁了吗?环境可以在有限的条件里改善,如无法改善,心也不能蒙灰,但此刻的金家人,全被一叶障目。

由此可见,他们狭隘思想中的小格局,已经限定了他们的人生发展;如果让他们中了一百万,他们绝不会利用钱去让自己进修学业或事业,而是毫无计划地挥霍一空,然后再次一贫如洗,继续做着发财美梦。

所有能欺人的,大都是肉眼所见,而背后的真相,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当细节被揭露、深挖,经不起推敲时,就会被撕裂成血肉模糊的伤疤,狼狈又悲哀。正如忠淑的一句话:“如果朴社长突然回来,你就会立刻像蟑螂一样躲起来吧?”

这无限贴近生活的画面,深刻地触动了观众;可怜又可恨的金家人,忽而生出一股令人厌恶嫌弃的气味,扑面而来;他们躲躲藏藏的生活方式毫无尊严,短暂的鸠占鹊巢,也不过是一时快意。

这一幕,基泽狠狠地揪住忠淑的衣领,那一刻爆发出的情感,绝对是带着愤怒的;而忠淑扭曲的表情,从愤怒到悲伤的皱眉抿嘴,再到大笑,这片刻间精彩的表情,诚实地反映出她内心的情绪;只是夫妻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疯狂的笑来掩饰内心真正的想法。

然而自欺欺人的富人生活,犹如黄粱一梦。

当残酷的现实送来一场滂沱大雨时,金家人那股沾沾自喜的小火苗,轻易被熄灭,以至于再无回转之力;雇主一家,可以在自家庭院雨中露营;而金家四人,则在大雨洪水中失去家园。

贫穷,还失去家园,这样苦难的生活已经够残酷了吧?然而更残酷的是,有的人一直活在地狱里。

03、比生活在地下室更可怕的,是活在地狱

在电影的重头戏部分,导演用无比现实、幽暗的情境,向我们展现出“生活”和“活”的不同。

金家人在地下室的生活,似乎已经是我们所能想到的最底层;但还有一种难以想象的活法,是行尸走肉。

导演用一个深暗的地下通道,让剧情进一步揭开穷苦生活没尊严的一面,用强烈的镜头感,让我们看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残酷。

随着保姆打开被遮掩的门,我们跟着忠淑的背影,走下一层层楼梯,仿佛走进一个窒息又无望的世界;难以想象,保姆的丈夫,竟在这暗无天日的斗室里,生活了4年!

“没有最贫穷的,只有更贫穷的”,这句话恰好表现出金家人和保姆夫妻的生存条件。

这个地下室远离地面多少米呢?对保姆夫妻而言,大概就是“人间和地狱”的距离吧。

保姆夫妻如吸血水蛭,“寄生”的日子从前雇主到现任雇主;保姆的丈夫犹如过街老鼠,偷吃着雇主家的食物,宁可毫无尊严地苟活,也不愿打工赚钱还债,只想躲着拖着。

平日里,只有雇主一家出门时,保姆才会让丈夫出来呼吸新鲜空气,然后享受着他们就是奋斗十辈子,也无法拥有的奢侈生活;然而这种日复日,年复年,犹如蹲监狱时偶尔放风的日子,他们竟然觉得是满足、惬意的。

当秘密被发现,保姆立即跪地求助,诉说生活的苦难;这时,我们大概会被混淆视听,觉得他们夫妻确实挺可怜的,反而彰显出忠淑的刻薄。

然而此时,剧情瞬间反转。当抓到金家人的把柄时,保姆真实的本性也暴露了,从卑微的下跪哀求,到占领优势的鄙视嘴脸,言语粗鄙,变脸术也是手到擒来。

两家人都是五十步笑百步的货色,于是无法避免的大战打响了。

这时的他们大概只是心虚,生怕让雇主知道真相会开除他们;只是意外总爱跟命运开玩笑,忠淑错手害死保姆,这才是刺激了保姆的丈夫杀人。

多年相依为命的妻子死了,苟活的丈夫再无理智,心态迅速崩塌,杀人复仇是他最后的生命里,唯一有勇气和魄力去做的事。

他们都是坏人吗?谈不上十恶不赦,但绝对是贪婪和得寸进尺的;而且当这些“小恶”不断膨胀后,“大恶”就会如影相随,无法挽救。

从戏剧冲突来看:金家人为了生计,保姆夫妻为了躲债,不约而同都“寄生”在雇主家,于是就产生了抢夺地盘和资源肢体暴力。

除了被富贵生活迷了眼,更因为这是尽他们全部能力,所能找到的最好的“舒适区”。欺骗而来的工作,主人不在家时的猴子当大王,轻易得来的金钱和享受,让他们更愿意琢磨如何将雇主家的物资蚕食侵吞。

惰性一旦泛滥,随着贫穷思维的无限扩张,他们不会思考如何精进自己,不再琢磨谋生技能和生存能力,而是为了不离开这个安乐窝而越错越多。

所以导致金家人悲惨结局的罪魁祸首,正是他们自己,尤其是父母基泽和忠淑:他们有生存能力而不努力,得过且过。在他们错误的人生观下,不仅一家人生活在贫穷里,儿女更被贫穷思维洗脑,只钻研如何把别人的东西抢过来,用卑劣的手段占为己有。

他们曾经都有回头的机会,但谁也没悬崖勒马,在意外频频发生时,他们都只想着如何瞒天过海,那么结局如何呢?只能同归于尽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豆瓣8.8《寄生虫》:穷不只是一种气味,更是一种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