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学生每天课外阅读低于1小时丨别让孩子错过阅读带来的“回报”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汪锋在近日举办的一次论坛上发布了《中小学读写现状调研报告(2019)》。

报告显示,近七成中小学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低于1个小时。

其中,约19.6%的受访者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足0.5个小时;

50%的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为0.5-1个小时(不包括1小时)。

而且随着年龄的提升,每天阅读时间不足1个小时的学生明显增多。

“短期回报”的心态不可取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是这种抽象的、模糊的理念信仰,因其并没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反馈,故而难免会被忽略、被搁置了。

功利化的价值评价体系之中,“阅读”的作用,往往会被低估。

家长们的想法,很可以理解。补课可以提分拉成绩,“才艺”可以表演和考级,而“阅读”能带来什么呢?

一直以来,太多人之于子女的“教育投资”,都期待着一种立时可见的短期回报。为此,他们不惜砸下重金只求“速成”,而各种证书、各科成绩约等于就是“投资收益”的凭证。

很显然,“阅读”无法提供家长们所期待的东西。甚至,不少人的观念中,“课外阅读”仍属于是“看杂书”“看闲书”,属于是不务正业、耽误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纵使在中小学生本就不多的“课外阅读”中,大量读物还是学科周边图书,乃至于就是为了写作文而读的“素材”。这种极其功用、狭隘、封闭的阅读,注定是低质量、低层次的……

就形成个体的知识体系、理性逻辑以及心性品行而言,广泛的阅读都是不可或缺的。阅读的魅力是多元的,阅读的影响是长远的。

只是很可惜,太多的家长们看不清、等不及,于是早早遏制了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养成。

阅读是能够带来“回报”的

阅读是一种不功利的行为,我们不应该过多谈阅读回报率的问题。阅读最多是增进你对人生、生命、你自身的价值、利益的认知。

阅读的人会有一个比较丰富的、完善的内部世界,你通过阅读知道自己人生的价值。如果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这是阅读最大的回报率。

但是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把阅读当成一种投资,如果把这个当做回报率来谈的话,那就应该这么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童年、少年、青年乃至终生阅读,阅读是我们唯一可以改变我们社会阶层的方式。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中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但是我们社会是有阶层的,有农民阶层、工人阶层。


当我们发现为知识付费成为社会共识以后,知识赚钱比那些卖体力的人赚钱更容易,儿童阅读有没有回报率?回报率就在于这里,你的孩子可以通过阅读改变他的社会阶层,这是真实存在的。

有一本叫做《朗读手册》的书,里面有关于阅读影响社会阶层转变的内容。

作者跟踪调查了三十个家庭,发现三十户家庭当中,给孩子买书、给孩子阅读,甚至有亲子共读时光的家庭,他们从蓝领阶层上升,有超过二分之一的数据。

这个数字就足以能够回答“阅读到底能不能带来回报”这个问题,通过阅读从上一代到下一代改变了社会阶层,这是有数据支持的。   

阅读的回报不仅体现在孩子身上

给孩子从小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有没有回报的问题,对每个家庭来说都不一样的。

如果你和孩子每天有固定的亲子共读的时间,那它其实是维系家庭情感非常重要的纽带。有这样一种亲子共读时光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整个家庭氛围是非常和谐的。这也是阅读一个非常好的回报


通过跟孩子一起阅读、一起画画,一起做这些亲子时光的事情,对于家长而言,其实也是一种回报。很多我们的知识盲点,实际上是通过跟孩子一起阅读时发现的,让我们重新去找回自己的阅读。我们发现家长的成长在这里更巨大,因为你必须得快速成长,才能赶上孩子的快速的迭代。

孩子在阅读时会去寻找他感兴趣的知识点,逐渐发现一个大场景,慢慢形成一个知识库。当他感到有太多东西不知道,就会去一点一点琢磨,去找相关的东西读,来丰富他的知识库。

父母要有意识地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帮他奠定结实的知识体系的基础,这个基础会在他日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社交环境中凸显出来。

阅读带给孩子更多可能

我们说,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阅读是最“便宜”的兴趣。

当家长们都是抱怨孩子费钱,总是各种焦虑、各种报班,又是否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对“阅读”有偏见、对“教育”有误解。

充分的、多样化的阅读,意味着更成熟的个体智识,也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

“近七成学生每天课外阅读低于1个小时”,他们所失去的,是平行于学科教育的知识积累和思维训练机会,是通往更广阔世界和更优秀自己的另一条路。

学校课程,所呈现的只是知识系统一隅;形形色色的书籍,才是承载了真实世界的大部分内容。

阅读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不必期许当下的回报,但终究会在未来兑现价值。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多些时间课外阅读,这既是尊重知识,更是尊重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近七成学生每天课外阅读低于1小时丨别让孩子错过阅读带来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