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性消费与不确定消费

用户分两种,A类:一种是确定性消费,B类:另一种是不确定消费,两种用户产生两种消费轨迹。

【A类用户——确定性消费】比如你已经想好要买什么东西,什么产品,什么餐厅,这个时候你的关注点是品牌,服务,价格,价值,口碑,履约速度等,这对应平台:天猫,淘宝,京东,美团,点评,国美等。

①如果是同一品牌的产品比价格,服务(履约),信誉度,你购买家电手机时的场景就是类似的。

②如果是相同的产品差不多质量,比品牌,价格,你购买纸巾时类似的场景。

③在确定性消费里,比拼到最后往往是“价格,价格,价格”,但是各个平台的盈利模式往往会引入竞价排名,因为CAC不断增加这就造成产品的价格不断上升,达到某个临界点C端产生不满B端产生厌恶,市场就会出现新的流量平台,然后又进入死循环。

【B类客户——不确定消费】你在大街走着走着本来想去买手机,突然看到有人敲锣打鼓在卖菜刀,各种骚操作后让你产生冲动性购买,这对应的平台:电视购物,抖音,快手,直播等。

①从不确定到确定,如果该类产品是知名品牌等,你也回到确定性消费里。

②从不确定到冲动,如果该产品是不太讲究品牌效果的,那这个时候决定消费者行为,是“内容,内容,内容”。

③新的流量入口在于你抓住那批不确定性客户,抖音/快手就属于这一类。

【本地生活的场景应用】

场景1(确定性)你想去某家餐厅吃饭,然后打开大众点评查看一下评价,然后横向比一下同类产品距离更近,价格,评价,排位情况,最后做出一个最符合自己的决定。(不确定性)你也不知道自己要吃什么,最好是附近,然后打开抖音刷附近的餐厅视频,看到某家内容特别骚,然后就去了。

场景2(确定性)你想点外卖,吃面,打开美团饿了吗输入面,比较一下评价,价格,距离,然后确定。(不确定性)你也不知道自己要吃啥外卖好,但是希望30分钟吃到,打开抖音搜过附近外卖,有一家做面特别骚的内容吸引你,然后确定。

【总结】大部分商业逻辑都是围绕着“确定性消费”来进行,而几乎所有平台都是以抽佣+竞价排名来盈利,而不管是产品/服务都是A到C点通过B来进行协调转化,当B越来越大时,要求利润率越来越高,成本转嫁给A跟C时就会产生效率变低成本变高。而未来增长点很可能就是这帮“不确定性消费群”有趣的是头条系的自身流量成本看起来比各大平台都要更便宜(有种拳打BAT窥探美团点评的感觉),做好短视频内容传播获取不确定客户是各个行业当下最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确定性消费与不确定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