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瓦》‖张爱玲式的讽刺,女儿终归是“赔钱货”?

我们的瓦,是美丽的瓦,不能跟寻常的瓦一概而论。我们的瓦是琉璃瓦。

这是张爱玲的《琉璃瓦》中,亲友们以“弄璋弄瓦”来打趣姚先生,说姚太太是“瓦窑”时,姚先生对大伙的回应;话语中他不但不以为忤,反有沾沾自喜的成分在。

话说,古人习惯把“璋”也就是美玉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格;把“瓦”也就是纺车上的零件给女孩玩,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红。要说起其中的寓意倒也无伤大雅,毕竟古时候一切日用几乎全都出自双手,女孩子理应学会女红;只是,“璋”和“瓦”这两种“玩具”实在差别太大,难掩其中对女孩子的轻视。

再加上,自古以来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人们逢“弄璋之喜”自然喜上眉梢、喜不自禁;而逢“弄瓦之喜”则自觉矮人半头,悻悻然打不起精神。

好在这《琉璃瓦》中的姚先生并非如此。姚太太一连给他生了七个女儿,他依然不以为意;因为他自信虽然“女儿是家累,是赔钱货,但是美丽的女儿向来不在此列。”只可惜,这位做父亲的似乎高兴得太早了。

故事中,姚先生共嫁了三个女儿,各个不尽人意。不管是他做主的,还是女儿自己做主的,其结果都一样令人窝心。大女儿夫妻关系破裂,女婿出轨;二女儿夫妻感情倒是和睦,只是出嫁后依然倚靠着娘家维持日常生活;三女儿眼看就远嫁北京,还真就应了那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指望不上了。

在这篇短短的故事里,充斥着张爱玲式的讽刺。使人忍不住去思考姚先生家悲剧性的结局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姚先生属于那种重男轻女的家长吗?

1、从姚先生的择婿标准,看他对女儿们的爱有几分

很明显,姚先生的择婿标准不外乎钱和权。他把大女儿静静嫁给了印刷所大股东的独生子,对他的事业发展很有帮助;把二女儿安排在某大机关做女秘书,周围人才济济全都是少年新进;给三女儿安排的相亲对象,是杭州富室嫡派单传的青年。

单从这一点,我们便很清楚地了解了这位父亲。他想把女儿嫁入豪门,或者最起码是有前途的青年;至于目的,一是为女儿好,二是对自己有利。

或许是女儿们的反应太过激烈了,让我们深刻地体会了姚先生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觉得他的女儿们一个比一个不体谅父母、自私心重。

不过,细想来,又觉得似乎有哪里不对。虽然女儿们做得确实过了,但毕竟是父亲太过看重男方的外在条件。

你可能感兴趣的:(《琉璃瓦》‖张爱玲式的讽刺,女儿终归是“赔钱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