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比、练、悟,多种方法促应用

单位换算是历届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之一,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不理解造成的,而是因为这是一个涉及低级单位、高级单位、进率、小数点移动规律等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每一个知识点学生可能都比较清晰,但一旦综合应用,学生的能力缺陷就很明显的暴露出来了,关于单位换算,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容忽视。

一、情境创设,感受必要性

好的情境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充分感受数学的实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本节课开始时,我创设了以下情景帮助教学:先出示四个学生的身高数据:80厘米,一米45厘米,1.32米,0.95米,让学生说一说这组数据比较起来是否方便,为什么?学生能很快发现这组数据比较起来不够方便,因为单位不统一,只有变成统一的单位比较起来才方便,从而充分感受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二、两种方法,感悟转化

把80㎝化成用m作单位的数,讲解时,不能急于进行转化,而应让学生充分观察:从cm到m,哪个计量单位大?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转化,数字80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经过观察思考学生会发现: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80会变小。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

有两种方法可以进行转化:一是把80厘米直接用分数表示成80/100米,进而转化成小数0.80米;二是根据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用80÷100=0.8米,学生在讲述为什么用除法时出现了困难。我引导他们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进行思考,先从整数想起:如果是800厘米,化成米该怎样列式?看800里面有几个100就有几个1米?列出算式是800÷100,再让他们思考:这里的800换成其他的数字是否可行?从而推导得出,要想把80厘米化成米,也应该列出算式80÷100。

三、对比学习,体会异同

例2是把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方法可以由例1的方法迁移得来,因此,我没有过多讲述,而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尝试。

第一个孩子在转化时就出现了错误,认为0.95米=9.5厘米,这正好给了其他孩子一个展示算理的契机。一个孩子说0.95米里的9代表的是9分米,5代表的是5厘米,9分米和5厘米加起来应该等于95厘米,另一个孩子用进率的方法来解决,因为1米等于100厘米,0.95米就有0.95个100,列出算式是0.95×100。

经过这两道对比性例题的学习,孩子们对单位换算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单位换算的方法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四、小结提炼,内化认知

小结提炼不仅能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内化吸收从而形成能力。两个例题学习完后,我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小结归纳,做这样的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孩子们发现,无论是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还是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转化的方向,然后根据转化的方向确定算法,再根据算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该怎样移动?根据他们的回答,我把板书进行简化整理,以便他们更好地记忆,即:1.明方向,2.确进率,3.移小数点。

方法只是学生内化知识的桥梁和媒介,因此不能把方法固定统一下来,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内化知识,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比、练、悟,多种方法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