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爱和自由》- 第十七章 因为有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能够顺从 - 28&29天

爱和自由

作者: 孙瑞雪
领读者:博庚

#因为有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能够顺从#

@作者说——

01 我们谈论到儿童品格时,都要谈到两点,一是顺从,二是意志。对于成人,我们讲的是对真理与事物本质的客观的顺从,是坚持与探索真理的主观的意志。

02蒙特梭利学校根据老师发展情况和工作效果、根据儿童发展情况调换老师。

03孩于的顺从几乎是无限的,而且无限地感人。当孩子出现顺从状态时,你让他做什么都行。在这顺从中,儿童的意志力也就出现了。

04有时孩子还不能从理智中决定行为,他是从爱中决定顺从,从意志中执行顺从。

05蒙特梭利告诉我们,传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压抑和强迫了儿童,长久以来儿童突然发现,他不得不服从某一个人或某一位老师,这时他内在就产生出极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当老师不在或者没人控制时就会爆发出来,他就开始胡闹。所谓有压迫必有反抗。

06这些人认为从蒙特梭利幼儿院出来的孩子不懂得守纪律。实际上恰恰相反,接受蒙特梭利教育的孩子最懂得遵守社会的准则与纪律。而且他们说到做到,他们能把握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意志来遵守某种规则。

07纪律不是在老师的喝令和压制下建立的。

08接受蒙特梭利教育的儿童,在正常状态下都有自我控制的力量,他会自己明白在什么场合下应当怎么做。

09在自由中,如果无人扰乱儿童的话,儿童可以用心灵观察环境,自我调节。

10自由状态中的儿童,因为受到了尊重,因为他所有的举止和动作都是依赖于自己的断定,那不守纪律的现象就变成偶尔的现象了。

11 蒙特梭利说,儿童的品格、人格、智力的形成完全依赖于他自己,根本不依赖成人。

12 儿童通过工作来建构他的一切,但这种能力6岁时就消失了。 6岁以后,孩子用6岁前建构的这个基础开始接收知识,也就是说,人生这座楼房的基础完全是6岁前打下的,这个过程依赖儿童个人,不依赖于老师或父母。

13 通过十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们发现蒙特梭利的这个说法还需要商榷。 6岁以后儿童的吸收能力不一定消失,在一些孩子身上这个时间可以延续到8岁,甚至更晚。

14 我们通常所说的意志是指有目的地克服困难。比如有一个孩子遇到困难,他能克服,我们就认为他有意志力。实际上,克服困难、完成工作,是儿童乐此不疲的。害怕克服困难的不是儿童,而是成人。

15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跟成人的命令斗争到底的精神也叫意志力,儿童一旦有心理问题时,他就没办法同成人抗争了。这个能力一旦丧失,他就开始屈服于成人,看成人的脸色,当他开始看成人的脸色时,他的意志力就被完全地剥夺了。

16 所谓天才儿童是什么样的人呢?他内在有一种内驱力,就像我前面所讲过的,儿童一旦形成了自己的品质,这种品质不断告诉他去干这件事,他不做这件事就会觉得很痛苦。在这种力量的驱动下,儿童做一件事情会做得非常好,这种儿童叫天才儿童,他不依赖于任何成人对他的强制和扶持。

17 儿童的精神胚胎指导他去做的事情都是建设性的行为。零到6岁发展精神胚胎,把精神胚胎实体化的这个过程是建设性的。如果这些建设性的行为都得到满足的话,就像蒙特梭利说的,他所有的行为就都是善的,他一生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完善自己,包括恋爱与理想。

18 ,人自然的、正常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意志力形成的过程。儿童做他感兴趣的事,总能深入其中,这种深入变为专注,意志就开始形成。

19 国际上,幼儿教育观念在本世纪初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已经不再用口授的形式给儿童进行教育,儿童是不断地通过行动来构建自己的。

20 蒙特梭利说,我们常常在控制儿童的意志,我们有的时候支持儿童的意志,有的时候剥夺儿童的意志。口授过程就是一个剥夺儿童意志力的过程。

21 儿童必须通过生活自立而获得身体上的独立;必须通过自由的选择而获得意志上的独立;必须通过不受干扰的工作而获得思想上的独立。

22 蒙特梭利说:事实上意志不会导致混乱和暴行,混乱和暴行是情绪紊乱、痛苦的表现。

23 蒙特梭利认为,如果孩子零至6岁没有发展好,就会困在琐碎事情与物质利益之中,一辈子跳不出这个圈子,就像被困在一堵围墙里面。

24 人的一切努力就在于要超越物欲本身而达到一个精神的状态。我们现在已经偏离了人的正常发展轨道,不知道人的状态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很少看到一个正常的人,所以把不正常的人当做正常的人。人如果达不到正常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就是一种斗争的关系。

25 每个孩子在做他们喜欢做的工作,而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蒙特梭利说,有件事情应该是不言而喻的,意识和意志是随着运动和活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

26 蒙特梭利提到,在意志的形成过程中,人的精神是一座在秘密中自我构建的建筑物,它的建筑者既不是母亲也不是教师,而是儿童自己。无论是母亲还是教师,他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儿童工作,帮助是他们的任务与目的。

27 意志只有凭借一个人自身的力量才能得到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意志力是在他们自发的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并不依靠我们没完没了的说教,我们不能把儿童的意志和想象闲置,意志一旦被闲置起来,一个人就会失去了成功的品质。

@领读者说——

顺从的话题大家比较感兴趣,作为成人来讲,都喜欢孩子听话。在孩子可被控制时用强势的方式让孩子听话,去控制孩子,但当孩子慢慢长大,逐渐变得不可控了,孩子开始反抗叛逆了,且越压制孩子,孩子就越叛逆。孩子的叛逆是每个家长心中的痛。如果能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孩子更多时候是顺从和自主,那是让人快乐且惬意的事。

孩子的顺从来自于自由,来自于尊重。只有当孩子得到了的自由,感知到被尊重后,有独立自我的自主权后,会更愿意服从或顺从。自由,来自于爱,当成人用爱的心去支持孩子成长,让天性得到释放时,孩子更愿意服从。有时成人经常会谈到一句话——吃软不吃硬,或者说叫以理服人。对于孩子来讲,很难从理智中来顺从,孩子的顺从来自于爱,来自于被尊重。

当孩子是比较弱小时,通常只能服从大人强势约束,在压制和压迫中长大的孩子,心理可能会被扭曲,被迫的屈服于权威,一旦种压迫或权威消失,天性使然,孩子通常会开始胡闹,这是孩子自我释放的一种状态。同样大人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当内心有太多的压抑时,有机会是会歇斯底里的发泄一番。释放,是为了缓解或自己逃避当下情境。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心理情绪释放。压迫或压制孩子,让孩子服从,并不是一种理性的方式,压迫的顺从只是假顺从,当孩子具备能力时终会反抗。孩子在爱的滋养下,会自己愿意来顺从,会有更强的自主性,意志力也就此产生,从而具备了去面对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所谓的天才儿童,大多数都是有内驱力的。这种内驱力来自于6岁之前,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被压制,从兴趣出发,做想做的事。在做的过程中,体会都乐趣而更专注,专注造就了意志形成的惯性。儿童通常去做他们想做的事,且乐此不疲,这不是成人口中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让我联想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心流,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擅长且有一定难度,当沉浸挑战时,就会进入幸福的专注忘我的状态。顺从于难度,忘我于意志中,那是多美妙的感觉。

儿童通过生活自立而获得身体上的独立;通过自由的选择而获得意志上的独立;通过不受干扰的工作而获得思想上的独立。这样的孩子必然更能理解并愿意归顺与权威。

@书友说——

叶子童书 (叶子童书|二期成功妈妈读书会):

第十六章,爱和自由的教育实践(部分),这一章讲了理念落地执行,又揭开了很多成人误区,例如普遍幼儿喜欢五颜六色的卡通,其实幼儿的审美高于成人,且更需要简洁的环境;例如成人常用的教授方式与挂图形式,都是干扰注意力的方式,应该用简洁、明白、客观的方式引导幼儿,告知重点“干货”即可,无需废话和主观观点。

第十六章:这一章太难读了,虽然每一句都在直接了当的说“教师/成人应该怎么做”,但是如果对理念没有深刻理解的话,感受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读的过程中心里不停涌出“原来是这样”的感受,也有“这样做好像有道理,但是我好像没办法落地”的困惑。需要继续学习解惑。

———————

童汇馆托教中心(琳琳) (童汇馆琳琳|二期成功妈妈读书会):

读书打卡

《爱和自由》第十八章

幼儿期是形成意志的关键期,当儿童不顺从的时候,正是他没有能力顺从的时候,那是他的意志力没有完善

———————

阮雯 (阮雯|二期成功妈妈读书会):

打卡17章 爱、意识、意志方面,从爱中决定顺从,从意志中执行顺从。克服困难、完成工作,是儿童乐此不疲的。

———————

R陳 (R陳|二期成功妈妈读书会):

第十六章 “爱和自由”的教育实践

总结本章的学习心得,体会最深的是书中提及的一句:“让你说的每句话都算数”。跟家里其他人建立了一个默契,就是答应孩子的要说到做到,这是对孩子的一个承诺,也希望她能从中学习到这样一个品质。书中引申了一个新的概念,说话做事要简洁,明白,客观。这点值得我好好琢磨。因为平时的做法是给孩子介绍一个新概念,新生字,必须要讲故事,做比喻,图文并茂的解释一番,其实也不知道孩子有没理解到。同时也要检讨自己现实自己一些做法确实要改了,例如经常忽悠孩子[偷笑]。。。

书中好几张都提到了不要打扰孩子任何发呆,沉思,玩耍,学习。给孩子自由,这是他们培养专注,概念内化,自己养成秩序的方法。养成这些的过程会很慢,但是我们要学会等待,学会尊重孩子这样慢慢变化的过程。

2019.10.21 第十七章 因为有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能都顺从

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的相处,我们跟孩子争吵,指骂孩子时候,孩子是绝对不会乖乖听我们话的。反而会跟我们对着干,我想这点就是书中说的有爱才会愿意顺从。反叛不就是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爱而希望引起关注吗?!

儿童更喜欢工作而不是游戏。日常中孩子很喜欢我给她“指派”任务,“安排工作”,原来,克服困难,完成工作,是儿童乐此不疲的事情。“害怕克服困难的不是儿童,而是成人。

蒙特梭利说“儿童的品格,人格,智力的形成完全依赖于他自己,根本不依赖于成人。”通过学习这一章,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改变,改变对孩子爱的方式,在日常相处中有意识的帮助孩子,让孩子孩子的建立顽强的意志力。我想这是一辈子中最重要的财富。

———————

陈莹莹 (陈莹莹|二期成功妈妈读书会):

第十七章 因为有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能够顺从

儿童的品格,一是顺从,二是意志。孩子既有极强的顺从,又有坚强的意志。孩子是从爱中决定顺从,从意志中执行顺从。蒙氏教育下,孩子都有自我控制的力量,儿童在自由中,如果无人扰乱儿童的话,儿童可以用心灵观察环境,自我调节。自由状态中的儿童,因为受到了尊重,他的所有举止和动作都依赖于自己的断定,不守纪律的现象就变成偶尔的现象了。蒙氏说,儿童的品格,人格,智力的形成完全依赖于他自己。意志是指有目的地克服困难,儿童在自我的发展过程中自己形成了意志力。儿童通过生活自立而获得身体上的独立;必须通过自由的选择而获得意志上的独立;必须通过不受干扰的工作而获得思想上的独立。身体,意志,思想三方面的独立,他的人格状态也就被完善地构建起来了。意识和意志是随着运动和活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

———————

静舍瑜伽 张蓁 (张蓁|二期成功妈妈读书会):

第十三章心得:

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人必须是自己的主人,否则就会产生痛苦。

儿童是非常愿意遵守规则的,这样的规则必须由儿童自己创造才有乐趣。

纪律在工作中产生,专注是思维活动,专注产生智慧。

儿童得自然法则就是不断地发展生命,黑儿童自由就能很好的发展生命。

智力的发展不是放在首位,人格的发展才是第一位。

只靠惩罚和所谓的教育,只能使孩子暂时控制自己的行为,靠尊重孩子,孩子才会有尊严和自尊。

静舍瑜伽 张蓁 (张蓁|二期成功妈妈读书会):

第十四章心得

为什么人们自称爱孩子,而孩子却在无爱中长大?意识和潜意识是相对立的,意识上我们觉得爱孩子,潜意识里只是照顾自己的心理和观念。人类的进步就是在于如何把潜意识变为意识,警惕自己的潜意识,把潜意识提升上来,才叫真正的爱。

爱孩子需要学习,学习正确的科学得意识取代积累下来的潜意识,然后把正确的意识变为潜意识。

家长要学会比孩子,就要和自己的潜意识作斗争,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发现主观意识之外的东西。家长的生命状态越好,越能理解孩子。

静舍瑜伽 张蓁 (张蓁|二期成功妈妈读书会):

第十五章心得

对儿童来说,掌握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被动意味着被迫,被迫意味着做不想做的事。

生命的头6年对儿童来说如黄金般宝贵,占用这6年,就是占用了孩子心智发展和成长的黄金时间。

成人喜欢用成人的观点揣测孩子,孩子们深有恶的意识,除非成人不自觉地强化。没有错误的孩子.只有错误的成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读|《爱和自由》- 第十七章 因为有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能够顺从 - 28&2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