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天从入门到实战

英语学习怎么入门?前三个月的学习过程无非是依靠一本好的教材:背单词,读文章,做课后习题。《新概念英语》作为一套畅销多年的经典教材,是我首先想到的。我从《新概念一》开始学,手机里下载了新概念的应用程序。当时我的单词量不到200个,基本都是高中那时被老师逼着听写的一点残留印象。首要任务是增加基础单词量,提高语感。你需要具备初级基础和大约2000个词汇量才可以进行我后面提到的实用口语训练。不过有趣的是,同样是我在高中时候接触过的新概念的教材,在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信念后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有趣。(高中时代我从来没有想过学英语除了考大学还有什么用)

2014年从国企离职后,我坚定了出国工作的信念,同时也想证明自己。当你不顾一切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找到所有能帮助实现这个目标的资源。我首先重心放在了中国学生薄弱的听力和口语上。《文心雕龙》里面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于是我在网络上搜索了各种提高听力口语的方法,并研究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英语学习像武功修炼,从书本上获得的仅是一招一式,在实战中能打才是最关键。

两个多月后,通过朋友Cara介绍,我去了人生中第一个英语角,是在南坪万达广场中一个咖啡厅里举办的。四,五个人围坐一起用英语聊不同的话题。第一次去英语角是惨败而归的,Cara的朋友,也就是咖啡店的老板,英文很不错。我是一个很爱说话的人,却因为语言障碍完全开不了口,就是一种想说话却被人点了哑穴的一种感觉,那滋味很不好受。脑子里充斥着零散的单词,却不知道怎样去把它们组成一个个句子。每次去英语角回家后,都是一个深深的刺激,一是羡慕英语角高手的流利口语,二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改变自己哑口无言的状态。回家后,我作了总结,为什么看了那么多新概念文章,还是说不出来一句自己的句子呢?后来才知道,反复复读已经完成的句子,只会锻炼大脑临摹的能力,而非创造。要在实际中用出来,必须训练大脑组建新句子的能力。这种感觉就像游泳在陆地上学了很多招式后突然下水那一刻的仓皇失措。换句话说,读一百个句子不如自己组织一个句子。

为了训练组句能力,在具备一定的基础和单词量之后。我采取了了一个思维,两种方法的模式。第一,Think in English。即尽量用英语去思考日常生活发生的一切事情。也就是母语思考法,可以让大脑最大化得到英文思维的训练;然而要做到并不容易,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语,英语国家的小孩从小也会学习英语。我们学英语跟西方的小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在学第二语言,他们在学习母语,他们自然会Think in English。 而我们有了第一语言的干预,往往是:Learn English, think in Chinese。这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之一。首先,如果你每天学习4个小时英语,算是刻苦的吧?我把它称为系统学习时间。但除了这4个小时,你跟朋友,家人都是在说中文。而母语国家的孩子,除了上课系统学习英语的时间,下课后跟小朋友玩,回家后跟父母聊天,所处的整个环境都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英语。这些除了上课的学习都是环境学习时间。环境学习时间不仅比系统学习时间高出好多倍,而更糟糕的是,我们太“优秀”的中文能力会形成“母语迁徙”,导致我们有难听的中式口音,难以记住英文单词,先想中文再翻译成英语,逻辑顺序冲突等等。都是“母语迁徙”带来的影响。赖世雄老师曾说过,把自己当成一个新生儿,英文就是我们的母语。用英语去想思考,才能做到母语式的学习。

二是即兴话题训练法。你可以找到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话题进行自我回答练习,比如说:"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like?" ,"What kind of sports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do in your free time?"。你可以写下一些key words(关键词),然后围绕你的关键词去展开回答。切忌不要写出完整答案然后照读。这个原则同样可以运用到作笔记,演讲等等。试想在真实的交流中,对方问你同意的一个问题,你用的每字每句都不可能和上次的回答完全一样。因为这样你的大脑才会无时无刻地运转,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为你“生产”表达思维的句子,而非复读。

第三,实在找不到话题的时候可以描述今天发生的事情,或者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故事,描述一个你熟悉的人等等,这些都是随时可用的话题。我把它称为口头日记训练法。这个方法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练习到不同的时态,在我的下一篇《时态虐我千百遍,我待时态如初恋》有详细论述。欢迎在下方留言区说出你的想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90天从入门到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