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章节依然读了三遍,对于如何提高自己的选择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深入了解应该算不上,还需要实践来承载这一概念。
【1】“剩男”和“剩女”是怎么“剩下”的吗?
就是因为这些人的每一条都是很一般的要求,没要求最好,只要求在1/3以上,为什么找不到。这里笑来老师把它当做数学应用题来算了,对每个要求都只剩下1/3的选择,最终只剩下差不多4%的选择,而事实上,每个人在适龄阶段能进行足够深入了解的人不超过150个(包括同性),所以,算下来得活上“三辈子”才有可能真的碰到满足条件的人——还没有考虑另外一个因素:对方也在挑!
那“没剩下”的人的思考模式大抵是这样的:对方只要能满足最重要的一条就够了。
所以就是“价值观决定命运”或者说“价值观决定生活质量”。
价值观就是思考“什么更重要”和“什么最重要”,然后盯住重要的,而不是那些不重要的——就这么简单。
所以,人生是有算法的,这么看下来,好多人迷迷糊糊的过完一辈子,又或者把自己活生生变成了“优质剩女、剩男”,还觉得自己很对,越到后面越挑,把人的所有毛病都挑出来了,最后就只剩下自己过了。因为他们谁都将就不了谁,谁都包容不了谁,也觉得麻烦。可是,我的感觉是还是要成家,有一个自己的爱人和孩子,每天都是幸福的, 特别是有了女儿之后,那甜甜的小脸和温柔简直要把我和老公都融化了。
【2】人生中什么最重要?选择最重要。
人生就那么几件大事,上大学,选工作,和谁结婚,创业等就这些大事,自己想了想也确实是,数量并不多。这真的是另外一个维度去思考人生了。人生都可以计算的。能想到这些之后,那就要把自己的大智慧用到这些大事上。至于别的事,“难得糊涂”其实是个好建议。所以,锤炼自己的价值观就等同于提高选择的质量。再进一步,作出选择的更深层方法论是什么呢?
【3】添加必要的条件
亚马逊是地球上第一个真正成功的电商企业,它选择的第一个商品是书。
这就很好奇,为什么亚马逊选择的第一个商品是书,而不是别的。看看他们是如何选择条件的,自己可以好好学习一下:
1. 市场一定要足够大。
2. 品类必须有长期成长性。
3. 消费者复购率要足够高。
4. 关键在于,要选择一个售后成本很低,甚至干脆不需要售后服务的商品。
这又是一道简单的数学应用题:如果在每个条件中都严格地去掉90%的选项,其结果就是在10000个商品里只有1个能够满足条件。复盘时,所谓“秘密”就显得过于简单了。可是,“简单”不等于“容易”,能够作出这种高质量选择的团队,做不成大事才怪呢。
我们把选择的深层次方法论重新断句,再次理解一下:
添加〡必要的〡条件。
每增加一个条件,选项就会大幅减少,如果有没必要的条件掺杂进来,就会提前使自己“全无选择”,这很可能是绝大多数人最终放弃深入思考的根本原因。现在,我们知道了所谓“选择”就是增加条件,也明白了那条件必须是“必要的条件”。选择,是在我眼里“奥卡姆剃刀法则”最应该严格贯彻执行的地方。
这个道理就很深刻了,真的,我看到的是在大脑深处加减法的原理,能够把完全复杂的一件事情简要化,而且能够剥去一层雾让自己看的更清楚,也就简单了。在这里,我只能码笑来老师提到的内容,这样让自己更踏实。
【4】要尽量“只考虑且不遗漏那些最为必要的条件”
所以像剩男剩女能剩下就是因为他们把太多没必要的条件放了进来,进而导致选项全部过滤。而亚马逊当初的选择最终被证明是极为明智的,因为他们肯定是由于在选择的时候只放进了那些最必要的条件并严格依据那些最必要的条件进行筛选,从而找到了那个“难得的选项”。
事实上,高质量选择者,不是“什么都想到了”,而是尽可能都做到了“想到那些必要的条件”。无论是谁在设么时候作出的选择,最终都要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所以,即便选择足够正确,最终也不一定会成功,但是胜算更高——这是显然的,是吧?
这个内容真的很受用啊,而且马上就能用起来,因为每天遇到的事情很多,都可以采用这一原则对难易程度的事情进行有效的必要条件的选择,真的很感激了。把我多年的疑问自然解决掉了,心里又有一块乌云飞走了。
【5】这里提到:绝大多数人在重大选择上毫无能力。
绝大多数人甚至回避认真思考重大选择(无非就是“筛选必要条件”和“用条件严格筛选”),然后把自己有限的宝贵注意力放到鸡毛蒜皮的事情上——纠结一切。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一样的结论:绝大多数人根本不配做投资——因为投资是最看重行业选择的啊!因为绝大多数人会回避真正有意义的思考啊。因为绝大多数人就是不回避也想不出所以然。其实,古人常说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也是在描述绝大多数人的状态。
在对待重大选择的态度越来越严肃、越来越认真之后,怨天尤人的念头就被根除了。
实际上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想到的是:这句话绝对是反人性的,因为绝大多数人在重大选择上毫无能力,这的有多可怕啊。所以自己还是要反省自己,让自己成为少数人,最起码可以自己做重大决定。
【6】铁岭(CoBuild基金)的创业方向选择原则:
1. 高频
2. 刚需
3. 大市场
这个可以作为自己去分析公司产品包括自身的成长性作为基础,也可以成为帮别人分析项目的三要素。
【7】选择能力不是天生的,它属于通过后天习得与锻炼的能力。所以以下为练习方法:
1. 面对任何选择,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当然,要从小事练起——都可以拿出纸和币,罗列筛选条件。
2. 为每个条件的重要性打分(可以是1~5分),然后将它们重新排序。
3. 考虑每个条件的必要性,打分只有1和0(要么有必要,要么没必要)。30分钟之内,结果就会一目了然。但,别急,还有下一步。
4. 第二天再花30分钟重新考虑、打分。如果选择本身的重要性很高,那么这个过程可能最要重复更多次。
所以做记录很重要,很多人纠结,是因为从来不做记录,总以为自己什么都能记得住,但事实不是这样的,而且记忆力与大智慧并不是完全正相关的。只要有记录,就可以回顾,就可以反思,就可以改进,就可以提炼,就可以通过不断雕琢最终形成完善的价值观体系,而这恰恰是绝大多数人彻头彻尾欠缺的好品质。
而且,保持最记录的习惯很可能是解决绝大多数人“遇事乱纠结”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不要小看积累的力量,时间久了,那些我们曾经使用过的筛选原则总是可以在“意料之外”的地方用上。
【8】总结
我平时有记录的习惯,从小写日记开始,到具体的事情上,直到现在,因为我觉得我的大脑记忆力再好,也会有忘的时候,特别是在有好几个项目同时进行的过程中会漏掉很多内容。但有一点是,我的记录不是连续的,包括对自身的反省,接下来要调整自己的记录方式和重点,早日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