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需求预测?

---1、导读

我们知道企业有三大支柱职能:研发(产品管理)设计个好产品,营销(需求管理)卖个好价钱,供应链(供应管理)以合适的成本和速度生产出来、配送出去。

而供应链是把采购把东西买进来、生产来增值、物流来配送---这是供应链的三大执行职能,他们按照计划的指令行事;计划是供应链的引擎。那如何做好计划,以及计划与执行的联动?总结为 三个环节:那就是需求预测、库存计划和供应链执行。

---1.2、需求预测是什么?

当然,需求预测虽然很重要,但它并不能被当做需求计划,也不能被当做销售目标。所谓预测,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的一种假设,本质上还是一种推测,只能作为参考,而需求计划则是保证目标能达成而做的决策,更具有权威性和可执行性,销售目标则是希望达到的结果,三者不能混为一谈。

①所有的预测都是错的,但是错多错少 不一样,要尽力做出准确度最高的错误预测;

②所有的预测都是错的,所以我们要设立安全库存或安全产能来应付;

③预测失败,安全库存不够,最终要靠供应链的执行能力来弥补。

---1.3、为什么要做需求预测?

那么既然预测的都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还要做需求预测呢?

首先,需求预测是基于历史数据和未来的预判得出的有理论依据的结论,有利于高层对未来的销售及运营计划、目标,资金预算做决策参考;其次,需求预测能为采购计划、仓库作业资源调配起推荐作用,有助于采购部门做采购计划,仓库提前做排产计划,减少受业务的波动影响。

如果没有需求预测,公司内部很多关于销售、采购、财务预算的决策都只能根据经验拍脑袋而来了,会导致对市场预测不足,产生库存和资金的积压或不足等问题。

1.4 、需求预测怎么做?

需求预测怎么做?基本的方法论是“从数据开始,由判断结束”,在历史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计划作出基准预测;根据营销等的反馈(判断),做出适当调整,成为最终的需求预测。需求预测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企业最大的挑战不是选择什么样的预测模型,而是建立销售与运营对接的流程,把公司前后端最佳的智慧凝聚到一起,做出准确度最高的判断。


一.从数据开始

关键点:

1.1 谁的数据

对于制造商来说,最理想的就是越过渠道,直接利用零售终端的销售历史,来生成需求预测。协同计划、预测和补货(CPFR)就是打通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通道,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及时、准确地把终端销售数据传递给制造商,以安排后续的库存计划、补货和需求预测。对于零售商,让他们做基于分析的工作,比如制定需求预测、设立库存水位、确定补货数量等,就很难做到位。而制造商,虽然分析能力是整个供应链上最强的,却远离一手数据,不得不依赖经验判断做出各种决策来。供应链的挑战,就是把这两类企业对接起来,整合前端的判断能力和后端的分析能力,完成“从数据分析开始,由专业判断结束”的需求预测流程。

1.2 从数据里面学什么

①先看发货数据的时间单元,是按月还是按周划分,也就是说,记录的是每周还是每月的发货量。在供应链运营上,周是个比月更理想的时间单元,是企业运营管理细度的体现。

②订货的频次也反映了客户的运营水平:运营水平越高,订货的频次一般越高,订货量一般也越平稳,这些更可能是优质客户的体现。

③从发货数据中,还蕴藏着更多的客户信息。比如客户的订货习惯:每周还是每月下订单?是不是接受部分发货?

④还可分析客户的集中度。摘取一段时间的需求历史,比如6个月,按照料号、客户、月份分解,你就能判断,对于特定的料号,是否有客户占了相当的比例。

⑤ 还可以从发货历史中看需求的变动性。比如基于13个星期的发货历史,你可以计算每个料号的需求标准差,跟13周平均需求值相除,就得到度量变动性的变异系数。

1.3 如何做准预测:选择合适的预测颗粒度

预测的颗粒度:颗粒度越大,预测的准确度越高,反之亦然。

预测的颗粒度是个三维概念:组织、产品和时间,每个维度都有多个层次。就组织维度来说,我们有全国、大区、分公司等;产品维度有大类、小类、SKU(存货单元)等;时间维度有季度、月度和星期等。

概念上很简单: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差就是偏差。

1.4 需求预测的方法

二、关于销售判断

要求销售做判断,一定要把需求预测分解到适当的层面,针对特定的产品,找到合适的人来做判断。如果判断主要集中在销售大区层面,那就分解到销售大区;如果得依赖地上跑的销售,那就得分解到客户,再找到对应的销售。

聚焦到具体的产品、具体的客户,是获取销售判断的关键。

对于大多数产品来说,一个产品有多个客户,需求相对均匀地分散到各个客户,每个客户只占微不足道的份额,需求起伏对整体影响有限,而且往往会互相抵消。

真正重要的,是那些需求集中在有限客户的产品。比如一个产品虽然有25个客户,但其中一个客户的需求占比是40%,其余的客户都平均分布。这个大客户的需求一旦变动,对供应链的影响就很明显,要么是短缺,要么是过剩。


其它,关于库存

我们知道,库存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周转库存,这是由周转周期决定的。比如生产周期是3周,那生产线上就有3周的过程库存;运输周期是28天,那就意味着有28天的在途库存。周转库存一般会得到相当多的关注。周转库存=需求预测 × 周转周期,其中周转周期一般假定是恒值,对于作为变量的需求预测,总是有很多人盯着,根据实际需求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这点我们在第一篇详细谈过,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类是安全库存,用来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供应的不确定性,以达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有货率)。安全库存的高低取决于三个因素:①需求的不确定性——需求变动越大,需要的安全库存就越多;②供应的不确定性——供应越不确定,需要的安全库存就越多;③有货率的要求(服务水平)——服务水平要求越高,安全库存水位也就越高。

第三类是多余库存,比如预测失败、订单取消、最小起订量等造成的库存。周转过程中充满不确定性,所以安全库存往往跟周转库存并行。需求预测没法回避,安全库存也是。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做好需求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