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相聚

       


八月二日,上午,娇阳似火,大地宛如蒸笼一般,酷热难耐,院里的蜻蜓躲在树荫下,唯恐怕被太阳晒化了翅膀。我在家庸懒地蜷在沙发上看着电视。

        中午时分,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位女同学打来的,这让我倍感惊奇,听出声音是我在外语师范进修班的团支部书记葛怡明。她在电话里说,从八零年进修学习到现在已过去四十年了,同学们一直都想聚聚。

        四十年了?这让我猛然一惊!都说光阴似箭,可就是这么一箭竟然穿越了四十年的时空。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四十年?

        我在恍惚中答应了聚会的要求,约定明天下午召集几位同学一起商讨这件事情。放下电话,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如潮水般涌来。

        七十年代末,自国家恢复高考后,各地的外语教师奇缺,临沂县更是首当其冲。县教育局急于止渴,临时抱佛脚招考部分应届高中毕业生及少数顶班的学生,又抽调了部分在职青年教师组成进修班,委托临沂外语师范培训学习。班内同学们的年龄参差不齐,大的三十多岁,最小的十四、五岁,整整是两代人。中间是一群高中生大都十七、八岁,正值花样年华,人数在班内最多,是进修班的中坚力量。班内年龄差距大,看待事物的观念、认识不同,给组织活动、统一思想带来极大的困难。但是尽管如此,同学们还是团结一致,克服困难,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走上了教师岗位。

        往事如烟,转眼四十年过去了。我收回思绪,自言自语:“我们是该聚聚了。”

        第二天,临近傍晚,太阳仍旧眷顾着热腾腾的大地,迟迟不肯落山。我徘徊在马路边树荫下,等待着同学们的到来。不一会儿,同学们如约而至,寒暄之间依然亲热。邻居家开了个家庭会馆,厨师一手的鲁菜,室内环境整洁舒适。到齐八位同学,我们组成聚会筹备小组,推选出袁静同学为秘书长,协调此次聚会的事宜,同时大家敲定下聚会的时间为八月二十二日,周六,农历亦是个双日子,图个吉利。商定分头联系老师、同学,择选聚会的地点等初步需要做的事情,大家七言八语相谈甚欢。

        同学聚会活动的准备工作,从这天起进入了快车道。

        八月七日,我们在组建的同学微信群里发出第一封邀请书,结果反响不大,这让我心中忐忑不安。参加聚会的人数,决定着活动的规模与格局的大小,还要牵扯涉及活动场所内部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又等了几天,还是靠筹备组的同学们通过多方奔波查询、想方设法打电话联系,最后决定在群里面“接龙”,方才确认能参加活动的同学有二十几位。筹备组的同学为了聚会能如期顺利举行,她们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东跑西颠的忙碌,让我十分感动,真该好好谢谢她(他)们。

        同学们的动力来自进修班这个大家庭的凝聚力,事实再次证明了“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是一条真理。

        日期、人员确定后,我们又分头忙着挑选合适的地点,准备聚会的所需品等等,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几经周折才把地点定好。

        八月十七日,上午,我们用“请柬”的形式向同学们发出正式邀请,同时征询了老师的意见并取得了一致。

二、聚会

        公元二零二零年八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在同学们的热切期盼中终于到来。

        这天,天空白云轻舒,秋风徐徐扫去了往日的闷热,多了份秋的味道。

        一大早,同学从四面八方向着集结地——商城蓝海国际酒店赶来。刘树良同学为能喝上一杯酒,诉说心里话,放弃了开车,从几十里路远辗转换乘,坐公交车赶来了;李红同学心情格外激动,开车错过了几个路也赶来了;蒋克景同学外地的亲属来家,原本请假不参加了,可他还是安顿好客人匆匆赶来了;王文芳同学开车绕道几十公里,专裎接来了老大姐周景霞同学…… 一幕幕感人的场面,宛如一曲曲动人的旋律,飞向聚会现场。

        宴会厅里,同学们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王玉荣和戴永红俩同学忙于同学们的签到;付玉先站在高处在和朱学军、张报春仨人整理会标,刘冬云同学架起了相机在调试着焦距和光圈;葛怡明和袁静洗出了一盘盘水果,端上餐桌。大厅很快被大家妆扮一新:正面墙上悬挂着的红色的“临沂外语师范教师进修班联谊会”会标,在一簇簇气球的映衬下鲜艳夺目。北侧的窗帘换上一幅题为“青春不老”的画面,烘托出欢快热烈的氛围,张扬着青春时尚的气息。

        青春不老!写在同学们兴奋与欢乐的笑脸上,跳跃在每个人激动和喜悦的内心里。

        聚会在张报春和付玉先两位同学激情的主持中拉开序幕。

      “我们一起走过漫漫人生的长路,我们一起淌过时光涓涓细流。”

      “我们是祖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见证了这场巨大的社会变革”……

        饱含着浓浓深情的主持词,把同学们带回到青涩的学生时代。大家仿佛又回到了恬静的课堂、喧闹的操场;回到了清早那抹晨辉的嫣红中小树下读书的身影,回到了青春在血液里涌动的芳华岁月……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永远跟党走,永远热爱祖国!”主持人一声高亢的声音,犹如铮铮誓言,铿锵有力。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道出了人民教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勇于奉献的心声。大厅内顿时掌声雷动。

        我作为老班长回顾了四十年前我们一起走进校园,共同学习、生活的美好往事,走出校门后我们支撑起临沂县乡镇中学外语教学的半壁江山。四十年来,同学们边工作边深造求知,用自身的行动实践着人民教师的优秀品格、高尚师德,培养教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四十年来,同学们的付出赢得了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赞誉,许多人评上了高级职称,成为高级的学者,不少同学荣获了省、市级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四十年来,同学们用实际行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我们没有辜负老师的殷切期望和付出的心血,无愧于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学校。尽管学校的建制早已被撤编,我们仍是外语师范人,尚若外语师范学校今还在,定会为我们取得的成就而自豪。

        四十年的漫漫长路,我们一起走过,有艰辛,更有辉煌;有泪水,更有欢笑。有付出,方得回报,而今我们桃李遍天下。

        按照事先约定,我们向远在外地休养的吴强老师通过视频在线问候。同学们齐声高喊“老师好”!并一一向老师汇报了自己的工作情况。老师对没能亲自参加聚会深感抱歉,同时祝贺同学们相聚圆满成功。尽管师生们是在视频中相见,老师犹在们跟前,大家相聊甚欢,亲如家人。

        敬爱的老师,何日回?同学们想你了!

        钟华老师原本决定参加聚会,我们为美女老师准备好了花篮,可是学校考务工作应急繁重,无法脱身。同学们只好与她连线,在视频中她一再表示歉意。同学们向她问候致意,大家委托汲长睿同学会后把鲜花献上。

        会上,团支部书记葛怡明十分动情地作诗一首:“四十余年写春秋,如今相逢再聚首。春华秋实庆丰收,师生情谊天地久。”

        诗中道出了同学们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

        苗智敏同学现已安家在北京,此次聚会无法参与。她发来了热情漾溢的贺词,祝同学们聚会开心快乐!苗智敏同学是我们班的文艺委员,缺少她的指挥,我们原本要唱响的《八十年代新一辈》这首青春之歌,只好搁浅了。

        青山依旧在,同学情未了。就把这首歌放在下次吧,等苗智敏回来,我们重新把它唱响!同学们记得背好歌词哟。

        聚会在欢乐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刘树良是班上年龄较大的同学,他是学习期间在农村老家结的婚。他手举酒杯动情地说:“我永远不会忘记结婚的那天,同学们骑自行车跑几十里路,参加我的婚礼。我依然记得,大家还是在我家简陋的小锅屋里吃的饭。几十年过去了,这份同学情让我难以忘怀。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就觉得愧对同学们。”说话间,他眼角发红,几度哽咽。这是一位多么可爱又令人可敬的人啊!

        只有质朴憨厚的人,才会更加懂得珍惜感恩。

        我默默地注视着眼前一位位都已年过半百的女同学,岁月的年轮已悄然爬上了她们的额头,霜花也染上她们的鬓稍。可今天,她们如沐春风,个个容光满面,英姿焕发;依然象当年那样闪动着亮丽的青春芳华,依然是当年那群永远叽叽喳喳欢声笑语的俏姑娘。

        岁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颜,但它却改变不了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陈秀彩是我们班上年龄最大的同学,今年七十多岁了。今天她没能到场,她一再叮嘱张报春同学(她们住在一院)给她要一张大家的合影照片,她想看看并记住同学们如今的模样。

        一位应该是多数同学的长辈了的同学,心里依然掂记着她的小同学、装满了浓浓的爱意。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同学情?我想即便是碧波荡漾的沂河也装不下这份情谊。

        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同学已退休,但退休不等于退伍。刘冬云同学背起相机走天下,几年来,拍下了十几个国家的名胜风景,记录下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参与组团拍摄“沂蒙老兵”的公益活动,当年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他们为共和国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如今他们都已是耄耋老人,大多体弱多病,生命进入人生倒计时。

        这是一场发掘式的采访,刘冬云和她的团队在与时间赛跑!

        他们顶风冒雨,跋山涉水辗转于沂蒙山区,挨家挨户上门走访,留下老兵们的音容相貌,记录下他们的英雄事迹。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不记个人得失,扛起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壮举,令人由衷敬佩。

        还在教学工作岗位上的同学,都是学科的带头人,她(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克守职责,兢兢业业。学习发扬老一代教育工作者顽强拼搏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把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生命,把党和人民所给予的荣誉当作动力,这种奉献精神难能可贵,

        意未尽,情未了。不知不觉中时间已是下午了,同学仍然依依难舍。

        聊不尽的话语啊,请先放一放吧,我们来日方长。

        我内心深深地感受到同学们舍不得这难得的相聚,更舍不得的是外语进修班这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家庭!

        分手不说再见,我们会时常点名的,请同学们记得答“到”!

              摄影 刘冬云

              编辑 张报春

            作于二零二零年八月三十一日夜

                                          (二稿)

你可能感兴趣的:(迟到的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