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写给30岁的我们

1990年生人,戴着所谓的“90后”标签,一直当自己还是个孩子,不觉已随波逐流活了30年。古人说:三十而立。昨夜睡在床上翻来覆去,夜里噩梦连连,30这个数字仿佛一下子带给我很大的压力,逼问我到底在干什么,到底要什么?


想想父辈这一代人,他们30岁在干什么?往小了看,我爸爸30岁的时候,我已经10岁了,虽说事业平平,但是家庭幸福。往大了说,我另一个爸爸 “马爸爸” 在30岁那年已经是杭电的一名大学英语老师,而且在教师岗位上出类拔萃。1994年末,“马爸爸”开始他的创业之旅,直至现在的阿里巴巴。

我今年也三十岁了,我在干什么呢?我要什么呢?每个时代的经济发展特点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职业路线、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也就不同。现在的年轻人20岁结婚已经不多,晚婚晚育是常见现象。现在创业的人很多,但是能成为下一个“马爸爸”的估计不多。审视自己,我既不甘于想我父亲那般平庸的生活,又自知没有“马爸爸”那般的韬略和胆气,我又该怎么办呢。

简单梳理下我的成长路线,用三个词形容:努力、单调、随波逐流。1997年上小学,2003年上初中,2006年上高中,2009年上大学,2013年大学毕业读研,2016年硕士毕业参加工作并在职读博。是的,生活就像这句流水账一样单调,但是的确很努力,感动了父母和自己,是父母和别人父母口中的好孩子。我们的生活早就被安排好,人生的这条路只能这么走,随波逐流地走。然而我们现在长大了,看的东西多了,想的东西也多了,要的东西也多了,得不到的东西就更多了。我想试着去考虑自身价值的实现、所做之事的意义。人生如此之短,不能每天都过得浑浑噩噩。除了日复一日的打卡式的工作,我想能找到自己真正爱做的事并能从中实现自己价值,这样一辈子也算不白忙活,总归是要开心一点的吧。


可真正令我恐惧的或许不是30这个数字,而是我自己。想想大学里的自己,也曾经是一个阳光自信的男孩,现在一点朝气都没有。总结一下我身上的一些改变:

1、以前会定期写些自我总结或者日志,现在只会发朋友圈。

2、以前会拿着一本纸质书慢慢读,并用笔在上面写读书笔记,现在只会看手机上的公众号。

3、以前每周都会做一些计划并执行,现在偶尔立一些flag也都是不了了之。

4、刚参加工作还能坚持学习,现在越来越懒散。以前学的东西不久以后就要还给老师了,当然老师不会把学费退给我。


像这种没有有营养输入,只有无尽的消耗式的生活终究会把自己变成一个废柴。如果到了40岁还这样,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做了一个决定,希望能在自己30岁这一年挽救下自己。

1、不在朋友圈立flag, 有想法到多写写文字;

2、关闭朋友圈,减少手机使用时间;

3、少看公众号,多看纸质书吗,多做笔记;

4、定期给自己做规划,坚持健康饮食、有规律的作息;

5、多看专业书、课外书,多学习新的技能,培养自己的嗅觉。


的第一篇生活感悟,权当是送给自己新年的第一份礼物,也希望跟和我一样迷茫的小伙伴们共勉。

不求惊天动地,但求不负韶华。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负韶华——写给30岁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