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微信公众号 文雪倾心
2020.6.29
“漫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萧红
文雪
文/ 文雪 图/ 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全文约 2291字
预计阅读6分钟
▼
很久以前便对《呼兰河传》早已耳闻,其作者萧红更是被鲁迅评为“当代中国最有前途的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有人说,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
可是在《呼兰河传》里,透过她的寂寞,我看到了更深邃的东西。
她因寂寞而保有的敏锐和透彻,在深刻的洞察与回忆的反复洗涤下,呼兰河这个小镇成为了她笔下世界的真实来源。
那些曾经有的,过去停留的,耳濡目染。
都变成了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在《呼兰河传》的阅读过程中,我做了不少笔记和摘抄。因为实在太喜欢,太多东西感同身受感叹感慨,却未必能够用语言全面表达出来,所以想拿来和大家分享。
以下为原文节选摘抄——
1.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2.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
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 ;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
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
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亲死了儿子哭;儿子死了母亲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来哭。
哭了一朝或是三日,就总得到城外去,挖一个坑把这人埋起来。
埋了之后,那活着的仍旧得回家照旧地过着日子。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3.
呼兰河这地方的人,什么都讲结实,耐用,这膏药这样的耐用,实在是合乎这地方的人情。虽然是贴了半个月,手也还没有见好,但这膏药总算是耐用,没有白花钱。
于是再买一贴去,贴来贴去,这手可就越肿越大了。还有些买不起膏药的,就拣人家贴乏了的来贴。
到后来,那结果,谁晓得是怎样呢,反正一塌糊涂去了吧。
4.
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地难舍。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5.
若是夏天大旱,人们戴起柳条圈来求雨,在街上几十人,跑了几天,唱着,打着鼓。求雨的人不准穿鞋,龙王爷可怜他们在太阳下边把脚烫得很痛,就因此下了雨了。一下了雨,到秋天就得唱戏的,因为求雨的时候许下了愿。许愿就得还愿,若是还愿的戏就更非唱不可了。
6.
这指腹为亲,好处不太多,坏处是很多的。半路上当中的一家穷了,不开烧锅了,或者没有窝堡了。其余的一家,就不愿意娶他家的姑娘,或是把女儿嫁给一家穷人。假若女家穷了,那还好办,若实在不娶,她也没有什么办法。若是男家穷了,男家就一定要娶,若一定不让娶,那姑娘的名誉就很坏,说她把谁家谁给“妨”穷了,又不嫁了。
无法,只得嫁过去,嫁过去之后,妯娌之间又要说她嫌贫爱富,百般地侮辱她。丈夫因此也不喜欢她了,公公婆婆也虐待她,她一个年青的未出过家门的女子,受不住这许多攻击,回到娘家去,娘家也无甚办法,就是那当年指腹为亲的母亲说:
“这都是你的命(命运),你好好地耐着吧!”
年青的女子,莫名其妙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命,于是往往演出悲剧来,跳井的跳井,上吊的上吊。
7.
古语说:“女子上不了战场。” 其实不对的,这井多么深,平白地你问一个男子,问他这井敢跳不敢跳,怕他也不敢的。而一个年青的女子竟敢了,上战场不一定死,也许回来闹个一官半职的。可是跳井就很难不死,一跳就多半跳死了。
8.
若有近亲的人如子女父母之类,往往且哭上一场;那哭的语句,数数落落,无异是在做一篇文章或者是在诵一篇长诗。歌诵完了之后,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也就随着上坟的人们回城的大流,回城去了。
9.
就连房根底下的牵牛花,也一朵没有开的。含苞的含苞,卷缩的卷缩。含苞的准备着欢迎那早晨又要来的太阳,那卷卷的,因为它已经在昨天欢迎过了,它要落去了。
10.
绅士之流,也有调情的,彼此都坐在看台之上,东张张,西望望。三亲六故,姐夫小姨之间,未免地就要多看几眼,何况又都打扮得漂亮,非常好看。
11.
人若老实了,不但异类要来欺侮,就是同类也不同情。
12.
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至于人去看戏,逛庙,也不过是揩油借光的意思。
跳大神有鬼,唱大戏是唱给龙王爷看的,七月十五放河灯,是把灯放给鬼,让他顶着个灯去脱生。四月十八也是烧香磕头的祭鬼。
只是唱秧歌,是为活人而不是为鬼预备的。唱秧歌是在正月十五,正是农闲的时候,趁着新年而化起装来,男人装女人,装得滑稽可笑。
时间有限,只是节选了原文和我读书笔记里的以上12条。因为这本书我还没看完,写这篇推送是因为实在太爱了,我想着等全部看完之后,可能还要写一篇。
不过到那时,阅读完的心境和现在肯定又截然不同。
从前听说过萧红的名气,却没有正儿八经地看她的文字,也对她缺乏了解。或许美好的人和事物都这样,一旦了解了,就越来越深入,自带的那种诱惑力,让人一边深入探索一边沉迷究竟。
尤其是《呼兰河传》,有很多地方都有表现呼兰河小镇人民的封建和愚昧,因为闭塞,所以愚昧;因为愚昧,所以悲凉。
在晚清民国时期的萧红,大概不仅用这本书来回忆童年和家乡,也是用一种强大的力量与那时的愚昧和封建思想做对抗吧。
还有,从萧红文字里,我有种看鲁迅文字的感觉。同样的犀利,朴实,又充满了现实的真实美。
阅读的过程都是一种完完全全的享受。
END
或许你还想看:
《上海女子图鉴》:罗海燕的感情史与淋漓尽致的现实写照
你的每一种努力,都不曾白费
我想要的不多,只是一种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