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只做一件事真的能看到效果吗?》
6月,夏天已经开始,我却慌乱了,感觉有一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但是我的内心又明白的知道,抛弃我的不是社会而是我自己。我想有一点作为,有一点价值,可是,一时间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该学什么,该做什么。
原来我荒废了太多的光阴,挥霍的时间留下一地焦虑的废壳,扎着我的心。
一,迷雾中的一点光
在6月初的一天,我一个不经意间的动作,点开了一个读书学习营,在体验了一周的时间后,激起了我从小就埋下的写作的种子,于是我作了一个决定,报了正式的学习营。
那是2020年6月6日,一个看起来非常顺的数字和一个晴朗的天气,学习营正式的开始了。那一刻,我像迷雾中的人看了一点微弱的光。我跌跌撞撞的奔过去,是幻觉还是真实,我都得跑过去。
我对自己说,30天,我要全情投入学习阅读写作这一件事,我想看看,认真做一件事能不能让自己发生一些变化。虽然下了这样的决心,但是第一周还是有点不着方向,毕竟前20多年不论学习还是做事都是凭着一股感觉,对于方法论是不善长的。所以在一种迷茫焦虑中,突然开始有人跟你说,读书也是要讲究方法的时候,报名前和报名后都是抱着质疑的态度的。一边质疑一边又寄着希望,因为此刻我没有更好的方法能够解除当前的困境,我像抓一根救命的稻草,有点孤注一掷的决绝,死马当活马医吧。
在这样萧瑟的心境中,我倾注了从未有过的热情。试试吧,哪怕结果事与愿违,阅读这件事本身也总是于己有益的。
二,清晰目标让坚持有了动力
一个月的时间想要把阅读、写作、创造这三件事学会并运用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是每个人都能一个月就学会,那遍地都是写作者,各个都是产品人了。正是知道它的不易所以才更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在有方法的基础上去练习。也许我知道这件事难但总觉得自己能够克服,梦想嘛要有,还要大一点,坚持下去,怎知没有实现的一天呢?
比起被迫学习,自己确定了阅读写作的目标,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每天都想着要好好的听课,好好的练习,快快的交作业,最好还能得到优质作业标签。
二,30天,我学到了什么?
30天的课程分为三个大版块: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创造产品方法。
第一个十天,学习阅读的方法,在上课之前虽然一直觉得自己是喜欢阅读的,家里的书也排了一书架。但其实对于阅读这件事是嘴上说喜欢心里有着莫大的抗拒的,因为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手机上,刷微博、刷剧,刷短视频等,变得特别的没有耐心,喜欢少而短的文字,不喜欢看书和读长文,即使耐着性子看一篇长文通常是看的慢,看了中间忘了前面,看完不知道具体表达什么,相当于浪费时间,什么也没有看明白,内心也并没有探究的动力,看不懂就跳过,所以关注的公众号长久的不去打开,颓废而茫然。
当课程开始讲授阅读法的时候,我感觉这就是针对我这种情况而设计的啊(可能再不自信的人都有自恋的感觉吧),简直句句扎心。于是兢兢业业的按着学到的方法练习了几次,第一天学了倍速阅读,要让自己练成一分钟1200字的速度,测试发现,易读的书300字/每分钟,稍微晦涩些的200字/每分种,实在慢的不像话。没办法,练呗。
第二天又学了苹果法,带着问题从书里找答案,1小时翻完一本书,想想也是不太可能啊,但是我想老师既然实践过,应该可以练出个一二,这个法子靠练习确实可以,不过只针对一些非虚构类的书籍,像小说啦,经典文学啦,或者比较有深度的专业类书籍,这个方法就不太适用,需要一个新的阅读法叫费曼阅读法,这个方法可以说是看起来很笨,但也是最实用的方法,就是哪里不会从头来过,大有一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再配合卡片阅读法,把一些好句好观点摘录下来,加入自己思考的部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一种主题阅读法,就是当你想往某一个领域深入学习的时候,给自己列出相关类目的书籍,进行深入的学习。
每一个方法就像是一个武林秘籍,你知道,你也大概的明白,但是在运用上还需要不断的练习,这还是跟自己的积累有关,书看的少,对于文字那种亲切感就不够。人家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我是一目一行,过目就忘,说是要练,但每天一个新的课程新的方法,要忙着听课,作业,计划的练习总是一拖再拖,关于执行力,被长久以来积累下来的隋性打败,明知道不好,改起来也是十分不容易。关于方法的掌握没有别的方法,练呗!
接着第二个十天,从输入转到了输出,开始练习写作,虽然以前也是做过文案,但有3年多的时间,发了什么疯似的改了行,这三年与文字跟结了仇一样,不想看不想思考的避着。现在突然要开始写,有一点怕下笔,不知道会写出什么牛头不对马嘴的东西来,叫人家笑话。而不敢写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一直以为来这个训练营的人都跟我差不多的水准,没想到一堆的大神,写出来的文章已经很有模有样,我就纳了闷了,这还学什么啊?莫不是他们就是传说中的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的人?看着他们驾驭文字的能力,实在叫人灰心。但又不甘心,主要是心疼学费,这可不是以前上学被迫交的学费,这可是我自己为了心中的梦想,上赶子给交出去的,如果我一点收获都没有就放弃,我实在不想再一次半途而废。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至少坚持这30天,跟上课程做到每天打卡吧。
我后来又想想,反正我哪怕文章写成一坨翔,点评的班委也得看,难受的是他不是我,他还要给我提出改进的意见,他提出的问题越多我岂不是越知道怎么改?这么一想,还怕他个什么(估计助教看到这段想打死我的心都有了)?写呗!
到最后的十天,开始学运营读书类知识产品,我当时的内心又是一万个拒绝,这会不会步子跨的太大了?书都没看几本,文章都没写出几篇,就跳到运营层去了?这个时候就不是自不自信的问题,而是现不现实的问题了。后来学着学着,见识多了,又想明白了,让你站在高处去看一件事,你的格局也会更大,也许你现在觉得学了用不上,但你知道要运营一个知识类产品的过程,你就会发现你知识的薄弱点,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你就可以针对性的去突破。
接受每一个知识的开始,都有一种怀疑的态度,然后边学边调整,情绪就像狂风天的大海,波涛汹涌,大起大落的。一会被同学们多给的几个赞就乐的飞上了天,一会又因为写不出东西枯坐着抓头发,信心像撞在岩石上的浪花,被击的粉碎。
能怎么办?就只能想着眼前的问题,调整心态,调整自己的进度,先把课程和作业认真的完成,再慢慢去复盘练习写作。只有清晰了目标,才能知道前进的方向,虽然慢一点,情绪还是会一日三变,但是心总算是稳下来了,不再那么焦虑,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我唯有交给时间,交给自己,坚持下去。熬呗!
三,30天,我看到了改变
很多人应该对21天养成一个习惯不陌生吧?在这30天的学习里,我逼着自己每天5点半起床,晨读,每天把学习当成最重要的事,还创建了一个坚持写作群,叫《吃掉那只青蛙》是根据博恩·崔西的同名书起的,就是把自己一天的事进行排序取舍,选择最重要必须要完成的事,把它当成青蛙,在早起的时间里,先把它吃掉,也就是完成这件事,然后再开始日常的工作流程。这个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拖延症的问题。一群有着同样目标的同学们聚到了一起,互相督促打气,每天做复盘总结。哪怕学习营结束了,我们也还是可以一起努力。看着优秀的他们在进步,都让自己不敢懈怠,虽然自己与优秀的同学还是有着差距,但是我相信用这样的方法坚持下去,会有所改变。
方法就像一本剑谱,怎么熟练的运用只能是不断的去练习,熟能生巧这件事,是任何人都帮不来的。你没有阅读到一定量的书,没有走过一定量的路,没有看过一定量的人,没有经过一定量的事,都不可能有太多的深度和广度。所以我不相信速成,我知道在这样的年纪还想着从头开始是有多么的幼稚,但能怎么办?有些人就是很迟才能找到目标。而我只能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种一颗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四,如果重来一次,我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
这30天,我收获了很多的方法,也尝试着写了很多篇的文章,比较平平,但总算是跨出了第一步,在此之前,我已经很久没有像样的写过一篇超过2000字的文章了。当我写出点赞特别高的文章时,收到班委、助教和同学们的夸奖,最高兴的是别班的班委也来点评甚至分享到他们的班里的时候,我第一次体会到被认可的感觉,虽然以前在工作的时候,也经常受到客户的认可,但那种被认可的感觉是不会嫌多的,也是不一样的。
很感谢这样一个正能量的群体,感谢班里的班长和助教,时时监督着我们学习,给我们辅导,点评作业,30天从不懈怠,多晚找他们都在,感觉他们就像是24小时在线,随时待命。为了激发学习的热情,还每一个阶段给予奖励,让缓慢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的收到回馈,让坚持这件事变得有趣。
今天是最后一天打卡,30天每天期待的事突然要停了下来,还真是失落的很。没有班长和助教的督促,一时还真是不习惯,学习这件事变成了一个人孤独的前进,还好还有小青蛙坚持写作群的小伙伴们一起坚持一件事,还有一个精进营的未完待续。
如果回到6月初的那一天,我点开了那个广告推送,看完后还是会做这个决定,学习让自己进步从来不是一件坏事啊。比起一个月前的颓废,至少我现在每天都是很积极的状态。
要坚信唯有坚持积微者,才能最终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