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获奖动画《包宝宝》:多少亲子关系,你以为是“给”,其实是在“要”

在家庭教育的话题里,父母的控制欲从来没缺席过。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一部7分钟的中国风短片《包宝宝》,获得最佳动画短片奖。

这部中国风动画《包宝宝》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加拿大的华裔母亲,某天她包的一个包子突然变成了包子宝宝,喜出望外的她把包宝宝视如己出……

但随着包宝宝越长越大,他开始谈恋爱,有了自己的秘密,想要属于自己的空间。妈妈对他的过度保护引发了他的抗拒和叛逆,母子关系也逐渐恶化。妈妈为了阻止他搬出去结婚,竟然一口将包宝宝吞下……

再讲另外一个故事,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嬉皮风"劲吹的年代,生长在母亲精心呵护下的失明青年唐纳德,为了自由和理想毅然离家独立生活。邻居吉尔是个生性活泼开朗,又对爱情、婚姻缺乏信心与责任的姑娘。两个年轻人的邂逅,敞开心扉的交往,使他们迅速坠入了爱河。

唐纳德母亲的突然到来,对儿子选择的难以理解和接受,激化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自由及爱恋都受到了挑战……

(以上的情节来自美国百老汇名剧《蝴蝶是自由的》。图为国语版。)

是不是很像?在家庭教育的话题里,不论中外,父母的控制欲从来没有缺席过。

有网友看过《包宝宝》评价:“打着对你好的口号,强迫孩子们按父母的意愿去做事情,对于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深有感触,对于我洗脸是否要用毛巾,是否可以每天洗头,每周健身锻炼的次数,都想把控……心累……”

父母们其实都应该看看。这部短片,刻画了很多中国家庭里普遍存在的育儿问题,父亲在教育中缺位,母亲对孩子情感的寄托、保护过度和控制,越要把ta放在自己的羽翼下保护,孩子反而越叛逆。


多少人屈服在父母的那一句“我是为你好”,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而活?

曾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女孩的心情树洞:

“我并没想象中那么勇敢,从小到大我一直是父母和别人眼中的乖乖女,没有主见,也活得不像自己人生的主人,我只是个傀儡,父母的爱压得我透不过气,那究竟是爱还是控制欲,我已无所谓了……今天,我和他和平分手,两个人都哭得很伤心,终究没能熬过五个月,我很珍惜这段感情,也很感谢他,希望他今后可以过得幸福快乐。”

还有前段时间,有网友称,自己买了一套灰黑色的床单被罩,但母亲却认为这是给死人用的,暴怒道:“你是希望我早点升天是不是?别再作了行吗?”

说实话,日常生活中,父母确实会对我们的穿着打扮不认同,爱好审美不理解。但万万没想到,有些家长的控制欲已经大到这么可怕没边界的地步。

不要以爱之名对孩子进行情感绑架,控制欲强的父母是最自私的。


我的人生就不能有属于自己的想法吗?

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剧中有五个单元剧。 在《妈妈的遥控器》里,只要儿子不听话,妈妈就会按下遥控器,让儿子反复重做那些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事。

儿子无数次的反抗换来的不过是一次次“重启”。补习重来,谈恋爱重来,即使儿子自杀,也照样重来。

“你到底想让我再死几次?”

 “直到你选择活着为止。”

为什么爸妈总是认为自己说的就一定是对的?为什么他们认为孩子就应该“听话”?因为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出来的,所以是“我的”孩子。

就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里所有的妈妈那样,每个孩子都被父母认为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就像《包宝宝》里的妈妈那样,你不听我的话,我宁愿吃掉你,也不能放你离开。


“中国父母有个通病,只要孩子过得不开心,他们就觉得自己不配开心。”

同事曾经晒过她的父母,在她和姐姐离家工作之后,父母常年在外旅行,每次爸爸都会帮妈妈拍美美的照片,虽然同事每次说起父母都“抱怨”他们太过秀恩爱,但我们都知道,她特别开心看到爸妈这样。

更多地父母是什么状态呢?时刻关注你的朋友圈,偶尔你一周没有更新,他们便会发信息询问,你是不是生病了,最近在加班吗,怎么不和朋友出去玩了呢?你是在忙吗,看到消息给我回复。

我承认这是满满的关心和爱意,但这些小心翼翼地牵肠挂肚一度也让我深感压抑。

《奇葩说》里有一期的辩题是:在外地工作,过得不开心,要不要跟爸妈说。

傅首尔的选择是不说。“你不开心的时候告诉他们,说了一堆事,但是你高兴了也要告诉他们,同步更新,不然她们会一直以为你不开心。中国父母有个通病,只要孩子过得不开心,他们就觉得自己不配开心。”

焦俊艳在《我家那闺女》里说,不能把痛苦告诉父母,因为那样会得到双倍痛苦。


找到了和父母相处的最舒服的模式,就是最好的亲子关系。

Papi酱在和焦俊艳聊天时对于自己的人生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当她说出这些话,我想不少屏幕前的同龄观众都是点头认同的,长久以来的教育和文化,导致我们太难开口说自我。

但节目里的爸爸们反应也如出一辙,仿佛没有想到孩子会把自己放在末位,但即使孩子把自己排在最后,他们仍然还是会把孩子放在首位。

大张伟一针见血,“你们以为是给,其实是在要。”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父母的过于关注感到压抑和厌烦,甚至有过怨恨。

但当看到节目里高亚麟对焦俊艳说,“父母是你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父母在,比如说你今年30,你不会做(结婚),哪怕你60,也不会想,因为有一堵墙挡在那,你看不到死神,父母一没,你直面死神,你开始能清晰看到你人生的尽头。

为什么老人会喜欢催你,唠唠叨叨的,因为他们看到了死神,所以他们想完成那些没完成的。”

我开始一点点接受和释怀。

现在的我,选择告诉他们部分烦恼,改变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完成的,而是我渐渐发现,他们变得脆弱了,从前他们鼓励我,现在我要激励他们。如果在和父母双方中有一方脆弱,那我选择坚强的那个人是我。

我能怎么做呢?即使没心情,偶尔也要发发朋友圈,为的是让父母安心,你看我过得还不错。我要努力挣钱,为的是在他们担心费用的时候,能说出那句我来担。

就像傅首尔说的那样,“你们老说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应该这样,亲子关系应该那样,亲子关系没有固定的模样,每一个家庭的亲子关系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标准是一样的,那就是应该舒服。你找到了和父母相处的最舒服的模式,就是最好的亲子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奥斯卡获奖动画《包宝宝》:多少亲子关系,你以为是“给”,其实是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