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奉行做到一个字《恕》

图片发自App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是适用的,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值得学习。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卫灵公》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

孔子的学生子贡,希望老师能够给他一个处世的金科玉律,说:老师你就跟我说这一辈子你就告诉我一个字,我就可以终身受益,你告诉我一个字,让我一辈子就遵守它。你说什么教育能缩成一个字?孔子说:其恕乎。说如果有这么个字,那这个字就是“恕”字吧,然后孔子又为这个“恕”字加了八个字的解释,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一般来讲,就是宽恕,用孔子自己的话来解释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

说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恕道就是“推己及人”,其背后有一个对自己某种欲求的克制,所以“恕”表现成行为就是“克己”。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饶恕、宽容、沟通、理解。你给予了他人最大的理解和尊重,别人也能够宽容你,我们站在了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去感同身受,这才是人能够得到的最大的尊重和关爱。人格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仍有闪光点。获取别人尊重的最佳途径是首先去尊重别人。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孔子说:“曾参啊!我讲的道,拿一个道理把它贯穿起来。”曾子说:“我明白了。”孔子就出了。曾子的师兄弟来问:“这是什意思呢?”曾子就告诉他们:“我们的老师所讲的道,讲忠恕之道而已。从这里开始学,学到圆满的境界,就是道。”

忠恕之道是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据孔子的解释,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偏重对己,忠偏重对待他人。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原则的问题,贯穿于一个人一个事物的始终,是不能改动的。这是人格的坚持,也是成功的唯一道路。

“忠”是指什么意思?忠就是竭尽所能,坚持自己的理想、抱负、信念。

“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恕”要求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强加给别人。

孔子之道的核心是“仁”,分开来便是“忠”、“恕”二字。在孔子的有关伦理学说中,“忠”与“恕”是并列的。因“恕”而得“忠”,为“忠”以行“恕”。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在世奉行做到一个字《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