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小伙误入传销当街抱交警”心理学告诉你:如何防止被传销?

前不久“98年小伙误入传销当街抱交警求助”冲上微博热搜,在大家纷纷夸赞交警小哥哥可靠的时候,“传销”这个词也再一次冲入了人们的视线。


要知道就在这条新闻不久前,“32岁DCM董事总经理去世”“DCM魏萌死因疑与精神控制组织有关”相关的词条频频出现在人们视野,引发热议。


我第一次接触到传销,还是在暑假和同学一起去贵阳的火车上。对面一个年轻的男孩子坐在中间,两边的人看着像是家人。后来接触之后才知道,对面、后面、左侧坐的都是他们一家人。旅途漫长,我们一路上打牌聊天。下车的时候,对面的男孩主动跟我们交换联系方式,邀请我们之后去他们那边玩。

结果!

他一个表哥在帮我们提行李的时候,突然凑过来说:“别跟他联系,他是搞传销的!”

虽然我中间一直觉得他老说什么“我们老师是清华的……可厉害了”之类怪怪的,但也只是怀疑。他哥直接给我实锤了!!!

原来是那个男孩子在河北某个地方入了传销,一家人是专门过去解救他的,一路都得牢牢看着他,回到老家之后也一样。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谈起“传销”总是为之色变。传销=洗脑。传销团伙令人害怕,被传销的人也令人感到发怵。

那么,被传销洗脑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被传销洗脑,或者解救那些被传销洗脑的人?

最近我在陈晓的《什么心理》一书找到了答案,陷入这种骗局可能是因为产生了认知失调。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一整章的篇幅,讨论了态度的转变,这其中就涉及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认知失调理论。我们每个人对世界万物都有很多看法,这些看法和行为,以及各种看法之间都会有不一致的时候。当一个人感觉到这些不一致的时候,内心就会产生一种非常不舒服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就是认知失调。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态度决定行为”,但费斯廷格却说:你的行为反过来也会改变你的态度。这一点在“被传销”这件事尤其发挥了重要作用。

哪些人更容易被洗脑

根据阿伦森的观点,传销有两个关键因素:

第一,是否是自愿选择;

认知失调在现实中有四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恰当理由与认知失调、自由选择与认知失调、努力与认知失调、决策后认知失调。

为什么同一部电影,你第一遍看时觉得不怎么样,但当你看完第二遍,可能会改变对这部电影的看法,由原先的不喜欢变成喜欢?

这种行为就是认知失调的中的“自由选择与认知失调”。指的是如果一个人自由选择做了某种违背自己信念的行为,他随后也会改变自己原有的看法。

如果是自己一意孤行要加入,事后却被证明是传销,这就意味着自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但“传销”在人们心中的印象,这个错误之大,是人很难接受的。自尊心越强,越难接受这件事。此时就会出现认知失调。

第二,这种组织所传递的信息是不是与参与者的自我概念密切相关。

如果是,参与者则容易被洗脑;如果不是,则被洗脑的可能性会小。那些容易把我们洗脑的信息,往往都和个人内心的核心自我概念非常重视的东西有关。


比如,如果你对自己的容貌很在意,就可能比较容易陷入医美相关的骗局;如果你对自己的健康很在意,就可能比较容易陷入保健品的骗局,这也是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陷入保健品骗局,因为他们最看重的就是健康。如果你现在经济困顿,那你一定要小心那些告诉你可以很快赚大钱的人或组织,这也是为什么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金融诈骗发生率反而会更高。

如何避免认知失调?

①保持对内心的觉察。

认知失调产生的一个更为核心的原因是人们往往很难接受一个事实:只要是人,就有可能犯错,会做愚蠢的决定。自尊心越强的人,越难接受这件事。有时候人们为了“要面子”,宁愿选择自我洗脑,也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错误和愚蠢。

所以一定要保持对自己的内心觉察,时刻回到自己身上来,不被所谓的自尊心绑架,才能做到及时止损。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先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在你不清楚做这件事情的原因之前,不要贸然投入过多的精力或时间,否则当你完成之后发现结果不是你想要的,你可能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要消除认知失调,就必须承认自己做了错误的选择,接受这个现实,尽管这非常难。能够勇敢直视自己的内心,承认自己的愚蠢并真正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人,才是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他们能及时止损,从认知失调中脱身。


②为行为寻找“外部借口”,从而打破行为。

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已经进入传销组织的人拉出来?书中也给了我们启示。

如果行为和核心自我概念关系不大或者行为与态度的距离比较小,就有可能从外部寻找行为的借口,就不一定会产生认知失调。

书中也讲了一个例子。故事的主角不顾身边人的劝阻一意孤行地要加入传销组织,后来,他的家人告诉他,去可以,但是不能用自己的钱来做这件事。他的家人拿出一笔钱给他作为投资,并告诉他即使钱亏光了也没有关系,只要他能安全回来就可以,后来他带着这笔钱加入了传销组织,不久后钱花完,他就自己脱离了组织。家人送的这笔钱为他增加了一个外部借口,预防了他出现认知失调,越陷越深的情况。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老人住在一所房子里,每天都有一群小孩在院子里吵闹。老人想了一个办法,第一天给每个小孩子1颗糖并跟他们说:“明天过来使劲闹,爷爷就再给你们糖”。第二天小孩子们又过来吵闹,他们如愿以偿的得到了糖。第三天孩子们又过来吵,又得到了糖……后来某一天当他们再次过来时,老人却不给他们糖了。小孩子就说,你都不给糖,谁来帮你吵!于是他们再也不来了。

吵闹本来是小孩子的自愿行为,他们是为了自己开心而闹,如果老人直接制止他们,他们可能反而闹得更凶。但老人选择了让他们为自己而闹。原本他们吵闹是为了自己开心,但现在却只是为了得到糖果的手段,没有糖果,自然就没必要这么做了。

行动的理由,从内部,转移到了外界。很显然,改变一个人的外界要比改变一个人的内在简单太多。

结尾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认知失调的例子?你认为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改变这种状况吗?

人是复杂的动物,行为和态度背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什么心理:我们为何这样想,那样做》,让我们站在元认知的角度去观察和了解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98年小伙误入传销当街抱交警”心理学告诉你:如何防止被传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