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期货——白糖

一、白糖概述

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食糖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原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赤砂糖、土红糖等。白砂糖、绵白糖俗称白糖。一级及以上等级的白砂糖占我国食糖生产总量的90%以上。

世界白糖产、供、销情况

07/08年度全球食糖产量为1.67亿吨,食糖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美国,泰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巴基斯坦,俄罗斯。这些国家的食糖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5%左右。近年来全球平均每年消耗食糖约1.4亿吨,人均年消费食糖约23.65公斤。食糖的国际贸易以原糖为主。进入世界贸易的食糖相当于世界总产量的1/4,约为4000万吨,其中约1/3受政府双边协议支配,其余2/3是自由贸易,供求的变化都集中在4000万吨的世界食糖贸易量上。

二、白糖的生产、消费与流通概况

1.世界白糖生产情况

(1)产区

地球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许多国家都种植甘蔗,生产甘蔗糖;北部地区包括欧洲、日本、美国北部、加拿大和我国北部等地种植甜菜,生产甜菜糖。甘蔗糖与甜菜糖的比例约为7:3。甘蔗糖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大洋洲、亚洲、非洲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国家;甜菜糖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的发达国家,少量在亚洲等地。中国、美国、日本、埃及、西班牙、阿根廷和巴基斯坦既产甘蔗糖又产甜菜糖。

(2)产量

全球年产糖量约1.21-1.40亿吨(见5.1)。世界上产糖国家和地区有107个(欧盟15国作为一个地区统计),其中产糖在50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31个。食糖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泰国、菲律宾、古巴、南非。这些国家的食糖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

因所处纬度及气候不同,世界主要食糖输出国(地区)的制糖生产期(糖料收获期)不同。巴西中南部为5月至12月,东北部为9月至翌年4月;欧盟7月至翌年1月;澳大利亚6月至12月;泰国11月至翌年1月;古巴12月至翌年5月;南非5月至翌年2月;墨西哥11月至翌年7月;哥伦比亚10月至翌年9月;毛里求斯1月至12月。习惯上,世界制糖生产期从9月至翌年8月计算。

世界食糖消费

全球平均每年消耗食糖约1.24亿吨,人均年消费食糖约23.65公斤。从95/96榨季开始,全球食糖消费量基本以2%的速度稳步扩大。

3.世界食糖进出口

食糖的国际贸易以原糖为主。进入世界贸易的食糖相当于世界总产量的1/4,约为3700万吨,其中约1/3受政府双边协议支配,其余2/3是自由贸易,占世界总产量的17%。

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国为:巴西、欧盟、澳大利亚、泰国、古巴,这5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约占世界食糖出口量的65%。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美国、印尼、欧盟、日本、韩国、埃及、伊朗、马来西亚、加拿大,这10个国家的进口量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40%。主要进口国的消费量和进口量相对比较稳定,而主要出口国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变化较大,出口国出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比进口国进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大。

(二)国内生产、消费与进出口概况

1.我国食糖产量及其分布

我国18个省区产糖,南方是甘蔗糖,北方为甜菜糖。甘蔗糖占全国白糖产量的80%以上,近三年达到90%以上,2003/04榨季,全国食糖总产量1002万吨,甘蔗糖产量944万吨,占94.1%,甜菜糖产量59万吨,占5.9%;2004/05榨季全国食糖总产量917.4万吨,其中甘蔗糖产量857.10万吨,占93.4%,甜菜糖产量60.3万吨,占6.6%, 2005/06榨季,全国食糖总产量881.5万吨,其中甘蔗糖产量800.8万吨,占90%,甜菜糖产量80.7万吨,战10%,比例有所增加。

我国白砂糖产地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其中,全国产糖量的95%集中于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五个优势省区。

我国白糖产区分布图

中国有18个省区产糖,主产糖区集中在中国的南部、西南部和北部、西北部,沿中国边境地区分布。甘蔗糖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及邻近省区;甜菜糖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内蒙古及邻近省区。中国糖业生产中,甘蔗糖占90%,甜菜糖占10%。

2.我国

按照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食糖仅仅是调味品,很难达到西方国家食糖消费的水平。我国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费国,多年来我国年消费食糖约8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食糖消费量的6.2%。2003年和2004年我国食糖消费量有较大的增长,分别达到1030万吨和1140万吨,人均年消费食糖量(包括各种加工食品用糖)约8.4公斤,仍然是世界人均食糖消费最少的国家之一,远远低于全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23.65公斤的水平,也低于同期台湾人均23.9公斤、香港人均31.0公斤的水平,为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食糖消费 “低下水平”的行列。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一般人均年消费食糖35-40公斤,高的达到50-70公斤。

我国食糖消费与人民生活水平和含糖食品生产基地有密切的关系,我国食糖主要消费区分布在华东、京津、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其中华东和京津地区的消费量最大。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的食糖消费市场还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由于糖的需求对价格的忍耐力较大,食糖价格常常对大量上升的消费量影响并不大。

食糖消费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糖精超量超范围的滥用。据统计,我国糖精每年销量达到1万吨左右,按400-500倍的甜度当量计算,相当于400—500万吨食糖。因此,今后十年如能有效禁止糖精的使用,则我国食糖生产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外,近年来的较高的食糖价格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食糖消费,同时刺激了淀粉糖的快速发展,挤占了一部分食糖消费空间。2005年全国淀粉糖产量达到430万吨,2006年预计520万吨。

根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2004我国食糖消费总量中,工业约占60%,民用消费约占40%,2004年工业消费占79%,民用消费占31%。工业消费包括食品工业、饮料、制药等,食糖是其重要的原料。近年来工业消费的稳定增长是我国食糖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

近些年我国食品工业、饮料业、饮食业等用糖行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食糖消费的稳步上升,70年代消费量以每年3%—3.5%的速度增长;80年代食糖的消费增长率每年接近2%。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用糖平均每年增长幅度约在17%左右,其中主要是饮料和糖果、罐头、糕点等行业用糖。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提供的2002年数据,含糖食品用糖量年增长40万吨左右,加上未进统计范围的数字至少有此数量的三分之一,食品工业用糖每年递增量估计为60万吨。按照上述两方面的统计,食糖消费年增长量在5%左右。可以肯定的是,食糖的消费增长主要是含糖食品的增加。饮料等含糖食品的销售旺季促进销量稳定增长。

2005年产品产量增长幅度超过15%的食品有糕点、乳制品、罐头、果汁及果汁饮料、液体乳和冷冻饮品。自从国家加强对化学合成甜味剂的监督管理以及推行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以来,食糖销售出现了跳跃式增长。

3.我国食糖的进出口情况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结果,中国对粮、油、糖、毛等大宗农产品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中国政府同时承诺,从1999年发放160万吨进口食糖关税配额,5年内配额数量每年增加5%,到 2004年,进口食糖关税配额增长到194.5万吨。在该项配额内,进口原糖关税为20%,白糖为30%,到2004年降低为15%;配额外进口关税到2004年将从76%降低到50%,并同时打破国家对食糖进口的垄断,目前我国进口配额和关税水平维持在2004年的水平上。

(1)近年来中国食糖进口情况

为稳定供应,我国与古巴签订有长期进口原糖协议,每年从古巴进口原糖40万吨。进口原糖大都直接转入国家储备。

我国食糖,一直靠进口来弥补缺口,因而成为世界食糖进口大国。1992年进口食糖110万吨,1993年则达200万吨以上。在1993年之后,我国食糖产量迅速提高,食糖供应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还连年剩余,不再依赖进口。1999年底,南方主要产糖区受灾,使糖产量有所下降,2000年主要以国储糖出库补足供需缺口,净进口12.59万吨,2001年因自然灾害因素影响产量导致全年食糖缺口152.4万吨(占需求量的19.1%),净进口100.31万吨。2003年,我国食糖生产量和消费量双双突破1000万吨大关,其中食糖生产1063万吨,消费1030万吨,结转库存33.5万吨,2004年产量达到1002万吨,消费预计1140万吨,缺口140万吨,全年进口达到100万吨,2005年进口食糖89.42万吨(如图4.8,表4.2所示),2006年1-5月,我国累计进口食糖31.45万吨,出口食糖7.98万吨。

1.糖料生产的波动。

糖料生产的波动是食糖市场波动的根本原因。影响糖料产量的有:(1)播种面积。在正常情况下,糖料播种面积增加会导致产量增加,糖价会下跌,反之,糖价会上涨。(2)气候。甘蔗在生长期具有喜高温、光照强、需水量大、吸肥多等特点,因此,对构成气候资源的热、光、水等条件有着特殊的依赖性。干旱、洪涝、大风、冰雹、低温霜冻等天气对生长期中甘蔗具有灾害性的影响。

2.产销关系。

食糖产销不稳定是造成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我国食糖消费主要依靠国内生产,国内食糖产量或是消费量的大幅变化,直接引起了市场供求关系,进而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

3.季节性因素。

食糖为季产年销,季度生产(南方广西一般为11月-次年5月),全年销售。

4.国家宏观调控。

如收储,抛储。

5.替代品。

食糖的替代品主要有糖精、甜味剂、玉米淀粉糖等

6.节假日的影响。

春节和中秋节之前都会进入用糖高峰。

7.国际市场的变化及进口量。

8.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9.其他因素。

了解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投资新手村(tzxsc7)

免责申明:以上文章部分数据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文中信息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当以该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依据该信息做出投资策略。对于投资者依据本信息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期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你可能感兴趣的:(农产品期货——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