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书话1018》181—190 作者 向明

181

忘了在哪本书上读到的,典型的城市表述为:“城市的荒地是‘一片丛林’,其中部分原因是街道上到处都是热诚的食肉动物。”纯粹的乡村表述是:“雨下得跟牛在路边的石头上撒尿一样。”就我个人的体验,城市太喧闹,乡村又太安静。不少中国人喜欢爆竹的声响,或许就与他们刚从乡村出来有关。

 182

有时,我们“以貌取人”的心理惯性,对于判断力的影响,甚至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欧美的实验室,曾随机请人看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合影,并要求只对男人进行评估。结果,依偎在这男人怀里的女人越漂亮,他就被认为很聪明、很成功,对其评价也就越高。反之,就被认为是不很聪明或不很成功。

183

西晋石崇的“金谷之会”,多少有些故作风雅的俗气。他在《金谷诗序》中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就是说,他的酒桌上无白丁,都能写字赋诗。若酒量不济,醉不能诗,便让其一醉到底。这不是以酒取人吗?至于“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则无关贵贱,是人都会感叹。

184

据说,雅典公民走路的样子是:双手背在背后,漫步经心地溜达,一会儿向东走两步,一会儿向西走两步,凑到人前去侃一阵;一会儿再朝西走两步,和另外几个人再辩论上两句。据说,这种梦游般的走路方式常常酝酿出哲学的思想。咱们清末的八旗子弟,不也喜欢这样遛弯嘛,怎么就走不出一个现代哲人?

185

“我们享受着触觉的、口舌的、视觉的舒达,却终日在堵塞的道路上奔波,在工作职责和家庭责任的轮番轰炸下疲于奔命,即使有一点仅剩的时间也被压榨出来‘投资未来’。”这其实是混得不错的城市白领的一种矫情。没人逼你享受美食,更没人逼你加班,众多进城打工的“农二代”,才是被逼的生存。

186

 日本人和辻哲郎80年前写的《风土》一书,现在读来仍有些“新意”。他将风土分为季风、沙漠和牧场三种类型,季风包括中国、日本,典型的是“南洋”;沙漠是阿拉伯、非洲、蒙古等地;牧场为欧洲。并提出了“世界史必须给不同风土的各国人民留出他们各自的位置”,这一“风土文化论”的主要观点。

187

和辻哲郎说,季风带来热带的酷暑和潮湿,形成了人们丰富细腻和忍辱负重的双重性格。沙漠气候干燥,缺少生机,一片荒凉,养成了服从、好战,讲实际与意志坚强的性格。牧场夏季干燥、冬季湿润,这种气候阻止了野草的肆意繁衍,也很少有暴雨洪水冲击,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产生了合理主义的精神。

188

满人是中国人,旗人也是。故而和辻哲郎说:“在日本人眼里,那些手提鸟笼,终日仰望天空的中国人真是不可思议。”还说:“相对日本人的小里小气,中国人总是从容大方”。殊不知整日提笼架鸟的是“吃俸禄”的八旗子弟,“7岁以上即食全俸。6岁以下为半口,减半给粮。”这些待遇还是终身的。

189

源于中国的日本茶道等艺术,特别擅长做减法,且崇尚“小而细”的感动。据《叶隐闻书》记载:“‘梅’字诗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用‘数枝’有富贵感,所以改作‘一枝’。‘一枝’简素而幽寂,得闲寂本意。”为此,和辻哲郎认为:“日本人摄取的中国文化养分已不再是中国的了。”

190

《叶隐闻书》又称:“使用茶具,须与身份相称”。中日两国的讲身份,均源于等级分明的古代社会。在纲常等级“乱了套”的中国,只好等而下之地讲起面子来。我国古人之“知廉耻”,在日本发展到了极致水平,如放屁也当注重身份。“知耻的女性,会为放一屁而舍一命,所以,命是比屁还轻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书话1018》181—190 作者 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