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鱼王

天灰蒙蒙的,空气中有尘土的味道,偶尔有几只鸟从树杈间飞过。山里的生活是极度令人困乏的,村民很少认字,邻里也相隔甚远。一个人的一生或许就在这逼仄的山涧里度过——翻耕着种着地瓜的一亩三分地,然后一年年老去。

对生活在海滨的人来说鱼并不稀有,我很难理解主人公一家对鱼宗教般的信仰。在粗粮炊烟中,鱼的土腥味仿佛是小康生活的象征,穿过绿野中的迷雾和山峦,“鱼王”也成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主人公踏上了寻找“鱼王”的路。在小石屋中他和一位老人相拜为干父子、师徒。在多年如一日的单调生活里,他怀疑过这个矢口否认自己名号的老人是不是父亲认定的“鱼王”,但老人的本领却又不容置疑。在迷雾团团的生活中他们相互温暖,有了如同血亲般的感情。老人在病入膏肓时,向他,这个唯一信任的人道出了深藏心底的故事。

寻找鱼王

老人的父亲本是“旱手鱼王”,可惜同行是冤家,另一个“水手鱼王”为了博取老族长给予的最高认可与独一权力杀害了他。“水手鱼王”与最高权力者结成了儿女亲家,独享着声望与财富,可谓功德圆满。但无意中酿成了两个家庭的悲剧。老人为躲避灭口之祸远避他乡,原本相好的两家人被迫分离,投机者最终也失去了老族长信任。一代鱼王一个命丧深水一个妻离子散,令人唏嘘。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人。祁同伟,他是《人民的名义》中的主角之一。他出身山区家境贫寒,靠自己的天资与日复一日的笔耕,走出了大山,走向了更广阔的平台,这是寒门出贵子的鲜活事例。

在青年时期,他却萌发了对权力财富的强烈向往,攀上了高官子女的“高枝”,从此平步青云。一晃三十载,当一个明媚的午后,他倚着高尔夫车咂着嘴回忆往事时,他说“胜天半子”。他记得曾望着漂浮着薄薄几片茶叶的搪瓷水杯暗自神伤的忧郁,他也曾身为缉毒警察在山林中身负重伤荣立大功,如今他权倾一方不失为封疆大吏。这四个字仿佛是他半生的总结。在逆境中他挣开了希望的一条缝隙,在人生的棋盘上他的确可谓“胜天半子”。

但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一旦心中的欲望被星火点燃便一发不可收拾。作为政法干警他不惜一切的往上爬,肩上的星越来越多,作为高级官员的他开始忘乎所以。他与商人勾结,与使命背离,谋杀当年好友,无视组织约束。俗话说恶有恶报,正义不会迟到。当看到他面对党纪国法垂死挣扎时,我想说“死得其所”。他曾满嘴的誓言最终化为可耻的诳语,他曾视为金科玉律的信仰最终化为泡影。最终,戏剧性地,在他曾经被群众施救的小屋里,祁同伟吞弹自杀。“死得其所”,这四个字仿佛是他一生的最好的结语。他曾戴着英雄的绶带说出“人民是天”,却又与光明逆行。他的仕途是带着自我背叛的,他的人生也必将被自己终结。

当我看完整部《人民的名义》,祁同伟的命运使我百般纠结。实话说,他身上本来带着的英雄色彩十分符合我的审美。他曾奋力越过雾霭,他曾只身前往毒窝,这样的逆袭者在我们的文化里本应极为受人尊敬。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对他的死感到十分可惜。可是在看完这本书后,我对他的印象又有改观。

“那个巨大的黑影再次出现了……那就是鱼王……它看护着水根,没有它,这里就没有水了,老天爷就不喜欢这里了……‘我用了一辈子找到它’……”

那是一个月夜,在瑰丽的月光下,主人公明白了他一直在找寻的是什么。不是“鱼王”——老人或是另外哪个人,是一潭活水中的神秘生物,是大山中所有鱼和财富源头的守护者,它在波光下若隐若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祁同伟能不忘初心,迷途知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话,那么现在留存下的将会是一段人人称道的英雄史诗;当“水手鱼王”还未被利欲熏心,邻里和乐时,如果他能探得人生真谛守护祖业的话,那么就不会有“鱼王”的堕落与另一个“鱼王”的死亡。

可是人生哪有如果。

“我没办法,我再说一遍我没办法……”

“他本来想收养那个‘鱼王’的孩子的…他想积点德……”

当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在行将就木时呢喃着寻求救赎时,他们应当明白,人生没有如果。卷进了欲望的万丈深渊,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天灰蒙蒙的,空气中有尘土的味道,偶尔有几只鸟从树杈间飞过。山里的生活是极度令人困乏的,一个人的一生或许就在这逼仄的山涧里度过,或许不然。虽然迷雾重重,山峦叠嶂,但是“鱼王”就在那里,他或许是一个人,一个臆想中鬓发花白的老人;它有可能是一条大鱼,在虚幻的气氛里若隐若现 ;或许它是一个理想。或许它是一个传说。

祁同伟

但人们知道,循着它的踪迹是可以走出这片令人生厌的群山的,是可以摆脱心灵的贫瘠的,是可以成为一个真正人人景仰的“鱼王”的,这大概就是山里人们的初心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找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