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一课//
每天一刻钟
轻松做教育
本周刘慧老师重点讲解了,关于孩子一些行为背后的成因,让我们学会分析问题,帮助更多家长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不良问题。
No.1
案例分析●●
爷孙俩抢遥控器,爷爷循循善诱,孙子软硬不吃,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在我们讲解哪种办法更好之前,先分析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信息,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说出的这些话又代表了什么?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问题:
第一:在家里,对孩子绝大多数的要求是有求必应的,所有孩子想要的,想看的,都是优先给他,这些做法让孩子认为这些都是应该的,都是他的,别人都要让着他,所以孩子会说出抢我的遥控器。
第二:爸爸和爷爷在孩子心里的地位都不高,所以不管是爷爷的话还是爸爸的话,对他都没有效果,就跟没听见一样,就算没有矛盾的时候,孩子对爸爸、爷爷说话的时候很有礼貌,但是在内心里没有真正的敬重。
因为如果他觉得自己的爸爸很厉害,特别崇拜他,就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如果爸爸在他心里地位高,跟他说要尊重爷爷,他的反应应该是爸爸说的对,我要听爸爸的话。
现在他得不到爸爸的支持,根据孩子这种心理,猜一猜他会怎么办?
————找”外援“
仔细看看妈妈在听到儿子说话后的表情,从表情中能够看出妈妈心里的真实想法就是我们说的第一种,让孩子看,但是碍于长辈在,所以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后面孩子又叫儿子坏老头儿,妈妈批评了他,孩子还是置若罔闻,说明了两点:
1:孩子在家基本就是小霸王,孩子要是不高兴,谁的话也不听。
2:孩子心里对爷爷没有敬重感,再怎么告诉他要讲礼貌,要尊重长辈也是没用的。
这一点不分年龄,成年人也是一样,只不过成人知道社会法则,不会表达的这么直接,心里不认可对方,但是表面上还是很客气,很尊重。
妈妈也不帮他,我们再看看孩子是怎么想的,他要是不高兴,全家人都别想消停。正是这种想法才让他出现了这样的行为。
所以让不让孩子看电视,并不是一道选择题,不是简单的让看或者不让看,要看他行为的背后都有哪些信息,了解了之后,看和不看都可以,重点是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知道了要如何说,如何引导,怎么才能改正孩子心里不对的想法,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否则,今天因为看电视闹脾气,明天、后天还会因为饭菜不可口有情绪。
No.2
那么怎么能让孩子改正这种“唯我独尊”的想法?
告诉他要懂得分享,不能什么什么都只想着自己,体会一下讲这些道理有用吗?
需要让他感受到,感受到自己发脾气是没用的,家长的冷处理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感受方式。
孩子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大闹天宫,奶奶和妈妈的反应只是从孩子现在的行为表现考虑的,所以想的是怕孩子摔倒,但是没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他想达到什么目的?
如果这时候进去安慰他,那么以后只要自己不满意,就会又哭又闹,家长就被孩子抓到了软肋。
该干什么干什么,从家长心里不要当成是问题,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这招没用的时候,自然就放弃了。
当孩子获取了这个信息,感受到了哭闹没用,自己不应该那么霸道,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哭闹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因为他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变了,不再是唯我独尊,行为自然而然的就会跟着改变。
No.3
找到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当我们发现孩子的问题时,不要先想着怎么制止,先体会一下问题的背后都隐藏了哪些信息,了解之后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的目的,而不是制止眼前的这一个问题。
举个例子,地板上渗水了,如果找不到渗水的原因,只是把地板上的水擦干净了,那以后还是会再渗水。
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在家称王称霸,在学校不遵守课堂纪律,随意走动,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规则,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不对的,这些信息需要我们家长从平时跟孩子的交流中,用他能理解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
今天我们视频中的这个孩子,如果想让他改进,除了需要给他这些信息,更重要的是提高家里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这样父母说话的分量才重,才有用,否则说的再多也没有效果,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让不让孩子看电视是个小事,也算不上是问题,从这个小事中,看到孩子的真实想法才是重要的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教育知识请关注公众号:妈妈是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