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心理学》:了解科学的心理学,对“伪心理学”说不

如果让你说一个你所知道的心理学家,相信90%的人会脱口而出“弗洛伊德”。但你知道吗?在现代心理学中,绝大多数的心理学家并不认可弗洛伊德。

据统计,美国的APA(美国心理学会)中,只要不到10%的会员认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而在美国的另一个重要心理组织APS(美国心理协会)当中,认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人不高于5%。

为什么一提及心理学,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弗洛伊德呢?又为什么大多数现代心理学家不认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呢?这些问题,在《这就是心理学》中都有答案。



《这就是心理学》的作者是基思•斯坦诺维奇,他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的国家首席教授,曾担任过加拿大应用认知科学的首席科学家。2012年,美国心理学会给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他曾写过很多畅销书,如我们所熟知的《超越智商》、《机器人叛乱》等。

而《这就是心理学》在1983年就完成了第一版,出版30多年来,一直广受欢迎,被人们称为“心理学入门的经典之作”,全球有300多所教育机构采用了这本书。到今天,这本书已经出版到第11版了。

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导论类教材,书中的很多内容是心理学课堂上不曾讲授的,也是许多心理学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作者由此为初衷,结合一些妙趣横生、贴近生活的实例,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心理学中的基本原则。

这本书不仅适合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心理学研究所必要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意识,而且它也非常适合所有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因为它通俗易读,它可以帮助我们纠正一些常见的心理学误解,学会独立地评估心理学信息,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培养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分享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一、大众对心理学的常见误解

有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曾经跟我吐槽,每当他跟别人说起自己的专业时,对方都会问他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你一定会催眠和解梦吧”,或是“那你会读心术吧,你一定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咯”等等。

或许是受影视剧的影响,大众对心理学家的印象大都停留在穿着白大褂对病人进行催眠或是一秒洞穿对方的心理活动上。但其实,催眠、读心术这些并不是心理学的范畴。

受当今大众媒体和市面上的一些心理学书籍的影响,很多人误以为心理学无所不包,他们将星座、属相、血型、玄学、人生哲理及各种心灵鸡汤等等都划分到了心理学的范畴,这其实大大夸大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功能边界。

还有人认为心理学是无所不能的,学了心理学就能读心算命,或是在千里之外控制他人的大脑并操控其行为,甚至有些媒体把一些超自然现象归为心理学,这些其实都是误解。

除了以上无所不包和无所不能的误解外,还有文首提到的—以为心理学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即心理咨询。之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其他的心理学家,主要是弗洛伊德盛名在外,掩盖了其他领域心理学研究者的工作和成就。

但弗洛伊德所构建的精妙理论却并不被后世心理学家所承认,甚至当今很多伪心理学和虚假治疗手段的滋生和发展都和其理论有关,并非后人嫉妒他,而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很难用实证的方法加以验证。

这些误解,跟心理学很少在表网上露面有关。一方面对心理学的渴求使得大众产生了特殊的期待,而心理学术语体系所产生的阻隔让人对科学心理学很排斥,在加上一些基础研究和大众的生活有距离、一些学院派系工作者喜欢从概念出发做干瘪乏味的研究,大众媒体的错误言论广泛传播,就让大众难以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的心理学了。

二、什么是科学的心理学?

要想知道什么是科学的心理学,我们首先要了解科学的心理学研究,必须要遵循的三个原则:

1.追求系统的实证主义。意思是必须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得到真实的数据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个人主观看法去定义问题。即研究的问题要基于可以观察的事实,而不能是一个简单的纯粹理性思考。

2.必须遵循对可实证解决问题的研究。意思是研究课题必须是通过现有的科学手段解答的了的问题。即研究的课题要非常清晰具体,并且要保证有能力去做相关的实验得出准确的解答。

而像一些本质主义的问题,如人为什么活着,人性本恶还是本善之类的终极领域的问题则不属于科学的领域。原因是目前的科学水平有限,心理学家无法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获得答案,而心理学家的专注力主要是在可解决的实际问题之上,所以类似的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不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3.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必须具有可重复性,需要被公开接受同行评议。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结果必须要经受心理学家共同体的检验(同行评议)才能公开发表,通过后才能算是新的研究成果。

也就是说,一个心理学家得出新的研究结果,自己说了并不算数,需要其他的心理学家检验研究程序没有问题,对照着重复做同样的研究都能得出一样的结果,才能通过审核,新发现才能称为科学的理论。

三、伪心理学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迷惑大众的?

按照这三个原则,我们就会发现市面上很多流行的心理学”其实是伪科学。而这些伪心理学类的读物通常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伪装成心理学的伪科学书籍,如心灵感应、千里眼、意念移物、超前感知、转世重生、生物节律、星体投射、金字塔力量、通灵手术等。事实上,这类超感官知觉和超常能力的研究并不是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现代心理学不认为超感官知觉是一个可行的研究主题。

第二类是那些自助类读物,如有些书声称自己发明了一些新的疗法能够帮助你快速减肥节食找到女朋友之类的。这些书往往在市面上很畅销,但他们的结论只是依靠个人的研究或者少数病例研究得来的,经不起推敲。

可为什么这类伪心理学却可以流行起来呢,它们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迷惑大众的呢?

伪心理学大都采用三种不容易识别的伎俩来迷惑大众:

第一个常用的伎俩是不可证伪性,即其结论无法证明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对的还是错的。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心理学家不认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原因,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几乎可以解释一切事情,无论是什么都可以做出合理解释,也就存在不可证伪性了,不符合科学的要求。

第二个伎俩是利用个案研究的证人证词,我们经常看到市面上的那些让受益者出来现身说法的例子就属于这类。如那些打着心理学旗号说治愈抑郁症或者减肥的,他们就会让受益者站出来讲述自己受益的经历来证明他们的方法有用,以此来迷惑大众。

第三个常用的伎俩是他们的内容是不可泄露、不可外传的,只有特定的人才能体验到。比如通灵术、超自然力等,那些以此来欺世盗名从中渔利人就喜欢用不可泄露来做掩护。而不可泄露、不可外传则意外着不能成为公共知识,经不起同行检验,属于伪科学。

除了上述常用的三类伎俩,还有一些混淆因素或者实验的操控条件设置不严密等等,都可能让一个不靠谱的伪心理学理论看起来很科学,而这些貌似科学的伪心理学观点往往最能直戳大众的痛点,让大众买单。

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的心理学,我们才能学会独立评估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那些心理学信息,辨别真伪,避免上当受骗。同时,学习心理学,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一些行为。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才是心理学》:了解科学的心理学,对“伪心理学”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