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不进去怎么办?我来教你个办法

其实,我们都知道,养成读书习惯、多读书是一件好事。

但是,很多人马上就会有一个苦恼——“我就是读不进去怎么办?”

尴尬的现实摆在面前,我们只好对书籍敬而远之,自我安慰说,“不读书也没什么大不了!”

我也曾经有同样的苦恼,以及对这个苦恼的同样的处理方式——不读。

后来,阴差阳错的喜欢上了阅读,并养成了阅读习惯。不读书的人永远都不知道读书的好处,并四处宣扬读书无用论。接下来,我想从个人的经验出发,给大家提供一种养成阅读习惯的小窍门。

1、一定要从名著开始读吗?

很多作家、学者、喜欢阅读的人,往往都会建议大家要多读经典、读名著。基于对这些学者作家过来人的崇敬和信任,我们也听从他们的建议,在网上、实体书店买回一堆文学名著,然而,翻书就困,看上几页就看不进去了。接着,我们又换另外一本名著,还是看不进去。最终沮丧的想自己捶死自己——你怎么这么不争气?怪不得混的差。

没办法,我们接受了自己不争气的现实,并将名著们束之高阁,供奉起来。

这种情形是很普遍的。

怎么破?

我的建议是,如果读不进去,就先别读名著了,咱们曲线救国,绕道而行。

2、先读几本有趣的书是极为必要的

每个人都不喜欢折磨自己,苦行僧也不例外。我们看着苦行僧很苦,实际上人家心里乐着呢,只是你不懂。

所以,我们没必要在读书这件事上折磨自己,因为折磨的结果并不是我们从书里收获了黄金屋颜如玉,收获的除了沮丧,真还很难收获有价值的东西。

不是说名著不好,而是因为你的段位还没达到那个级别。文学名著毕竟属于艺术的门类,语言艺术,欣赏艺术的东西是需要审美的,不然你都不知道他语言运用的精妙所在,就像看一个书法作品一样,如果不是行内人(即懂得书法审美),很难去判断一个书法作品的好坏的。所以,咱欣赏艺术暂时有困难,没关系,那就先看一些非虚构类书籍,看这类书籍以获取“新知”为目的,比如看村上春树,先不看他的小说,先看他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本书是村上的一部自传性作品,讲述了关于写作、生活的故事,通过这本书,我们了解了原来作家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这样的啊。还有看前几天我分享的那本《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搞笑的漫画看起来一点也不枯燥,还很好玩,但我们看完就能对中国史上的大事件有一个了解,这些都是获取新知类的书籍,读起来一点不枯燥的。

所以,第二条建议,先读自己感兴趣的,好玩的书。这样你与书之间才能形成一种美好的关系,就像是成了情侣,一旦成了情侣,那就“爱屋及乌”了,还愁看不进名著吗?

3、把读书的收获分享出来

当你读书有所收获或者感悟时,你把你的收获通过文字、语音,或者跟别人的聊天中分享给别人,得到了别人的点赞,或者引起了一番争论,这些都将是促使你继续读书的动力。别人认可你时,你就想啊,原来我读了书可以得到赞美,可以看起来很牛逼,我的虚荣心满足了、膨胀了;如果分享引起了一番争论,你在争论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少的可怜,导致你说服不了对方,这种尴尬导致你想继续深入了解这方面的内容,那么你肯定就想去找找相关的书来研读一下了,以准备下次将对方一举击败啊。所以,不管是收获了一个知识,还是有了某种感悟,大胆的分享出来,一方面你的分享可能真的帮助到了别人,让别人突然开窍;另一方面,分享也会倒逼你不断输入新的知识。

第三条建议,将读书的收获分享出来。

4、刻意练习也是必要的

有本书叫《刻意练习》,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

我们也可以将刻意练习这种方法应用在读书上,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不具备这个“能力”,所以我们通过刻意练习,来养成读书的习惯。比如说你每天都要拿出点时间来用于读书,或者每天读多少页书,这样刻意的去要求自己完成。时间一长,就成习惯了。

第四条建议,读书也需要刻意练习。

还愣着干啥,读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读不进去怎么办?我来教你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