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都要情绪管理?学会人力专这个秘密,让“负能量”助你成功

作者:陈蔚铭

职场上,我们时常被耳提面命:「不要把情绪带进办公室,才能让自己看起来专业又理性」。但像是焦虑、嫉妒、害怕拒绝等「负面」情绪虽能在短时间内被压抑,但累积在心中久了仍会发酵,最终化成委屈的泪水、甚至爆发成对同事大吼的情绪溃堤。

Liz Fosslien是人力资源新创公司「Humu」的主管,他的职涯初期从事金融顾问,而后加入新创公司。忙碌工作之余,热爱文艺的Fosslien也会创作一些财经主题的文章和插画,作品时常登上纽约时报、经济学人等重量级刊物。

2019年,Fosslien与Mollie West Duffy共同出版著作「No Hard Feelings: The Secret Power of Embracing Emotions at Work」,从他累积多年的职场经验中,教大家如何感知自己的情绪变化,理解这些变化发出的讯号,进而帮助读者职涯发展,一起来看看他的三个秘诀。

创新点:正确方式处理焦虑、嫉妒等负面情绪,反而能让职场压力化为动力。

本文获First Round Review授权进行编译,原文为《These Seven Emotions aren't Deadly They're Your Secret Career Superpowers》

本文3大重点:1. 处理焦虑,分类压力来源并列出动力来源。2. 善用嫉妒感,让自己变成自己最羡慕的人。3. 害怕被拒绝或批评?主动出击加强心灵抵抗力。

1. 处理焦虑,分类压力来源并列出动力来源

Fosslien刚出社会时在金融顾问业工作,虽然身处高压的工作环境,但为了随时保持完美的专业形象,就算他心里再紧张,都得装出一副冷静的样子。

此外,为了力求表现,就算他手边已有不少工作,当主管派下更多新任务时,他也会若无其事地接下,熬夜加班解决问题,默默承受许多压力,也时常感到焦虑。

(图片来源:Pixabay )

Fosslien事后回顾,打趣地形容当年的自己简直就是「职场烈士」,而他在职场打滚多年后,也摸索出了一套处理焦虑感的方法。

他建议大家,每当感受到焦虑情绪时,可以花几分钟坐下来好好思考压力的来源,把所有压力源分成「可控」以及「不可控」:

对于「可控」的压力源,写下具体且容易做到的目标。比方说:「今天我要完成简报投影片的大纲」,比起「我得开始做简报投影片」更踏实,相对减轻心理负担。

至于「不可控」的压力来源,我们可以先按兵不动。像是主管不停发出电子邮件指派新工作时,我们可以等信件轰炸暂告一段落时,再一次把所有内容整理出清单,和对方讨论每项工作的重要程度及优先顺序。

但除了被动地处理焦虑来源,Fosslien建议大家更重要的是「主动出击」:随时留意有哪些事会让自己感到轻松愉快。比方说,你期待出差拜访客户、或和某些人合作专案特别顺利,记得把这些让你特别有成就感的时刻记录下来,随时注意有没有相关的机会可以主动争取,让自己在工作里时常保有期待感,才能让职场之路走得更远。33

2. 善用嫉妒感,让自己变成自己最羡慕的人

虽然我们常被告诫不要太嫉妒他人的成就,但Fosslien认为:「如果你仔细分析自己为何会产生嫉妒的感觉,往往会发现职场生涯重大转折的契机。」

(图片来源:Pixabay )

Fosslien举出一位资深律师、也是知名作家Gretchen Rubin展开斜杠人生的故事为例:Rubin原先是个成功的律师,在业界相当知名。直到他发现自己读完一些王牌律师的报道时,只会产生短暂的励志感;但读到一些知名作家的传记时,却对他们的生涯成就产生强烈的嫉妒感。

这样的反差启发了Rubin,开启了他尝试文学创作的契机,最终成为一位成功的作家。

在Fosslien还是菜鸟时,他也曾经非常羡慕那些乐在工作的人,好奇为何他们在高压环境下仍能如鱼得水?但他自问:若自己继续待在金融顾问业,很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成为那样的人。这样的想法,也终于成为他跨出舒适圈,转换跑道的出发点。

因此,处理嫉妒感最好的办法是:拉近现实和嫉妒的距离。Fosslien建议,我们可以不定期检视自己的人际网络,看看哪一位成就最让自己羡慕,再思考如果想达到相同的境界,该如何规划阶段性目标并踏出第一步?也许未来,我们就能成为自己过往最羡慕的人。

3. 害怕被拒绝或批评?主动出击加强心灵抵抗力

面试梦想公司被拒、拜访客户提案却吃了闭门羹,这些日常的打击常常让我们原先势在必得的斗志瞬间如泄气皮球,感到灰心丧志。经历过被拒绝的难堪后,有时甚至会让人面对挑战时犹豫不决。

如何提升「被拒绝的勇气」?Fosslien以自身经验为例,只要用对方法主动出击,就能降低被拒绝的机率。

2014年,Fosslien已经累积了不少业余时创作的插画作品,想要找管道将这些画作发表出去。他锁定平时就有关注的几位财经部落客,希望借助他们的人气,为自己的创作争取曝光。

于是,Fosslien寄了几封「量身订做」的电子邮件给这几位财经部落客,内容写上:「我喜欢你写的A文章,因为B的原因。而随信附上我的C作品,和A文章的主题有相关,也许你会有兴趣。若你能帮我分享,我会非常开心!

这样具体、带有情感且让对方感受到你做过功课的真诚请求,的确令人难以拒绝,Fosslien成功地让对方分享了自己的插画;其中一项作品「经济学家说爱你的14种方法」更是吸引经济时报、经济学人等权威刊物转载。

此外,若我们和Fosslien一样有业余之外的个人专案,随时分享创作也是一个好习惯。Fosslien建议大家,不要等到完成「旷世巨作」后再和大家分享,只要有些小成果就可以先放上网路相簿或部落格。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随时记录灵感,为创作的历程留下记录、二方面放上网之后,可以从别人的回馈得到修正的方向,或是前进的动力。

回归书中主旨,Fosslien最想和读者说的是:「比起纯粹的逻辑分析,我们的情绪有时可以告诉我们更多关于我们想要的东西。充分理解并利用自己的情绪,最终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员工和更快乐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班都要情绪管理?学会人力专这个秘密,让“负能量”助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