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比兴手法浅析

比:由内向外,内心的感受通过外在的或叙事或写景得以表现,即寓情于景、寓情于事。

兴:由外向内,外在的景或事造成了内心的触动,即触景生情、遇事生情。

采桑子双调,一般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李清照体是上下片第二韵为叠韵,朱淑真体上片五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一、上片或下片首句议论抒情,接着三句“比”

采桑子(宋·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分析:上片首句议论抒情,接着三句作比,分别是落花、飞絮、垂柳。

采桑子(清·纳兰性德)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分析:上片首句议论抒情,接着三句作比,分别是心乱、泪垂、风是人非。

二、上片前几句议论抒情,上片后几句和下片都是“比”

采桑子(宋·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分析:首句议论抒情,上片后三句和下片都是比,叙事写景,分别是载酒来时的景、船入荷花深处的景和醉酒晚归的景。

采桑子(宋·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分析:上片前三句议论抒情,上片尾句和下片叙事写景,比,分别是流泪、夜难眠、雁惊好梦。

三、上片或下片先叙事写景,然后通过叠韵,完成“兴”

采桑子(宋·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馀清 一作: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

分析:上片前面两句写景叙事,有人种了芭蕉树,中庭满是绿荫。第三句叠韵,作为第四句抒情的起兴。下片手法类似。

四、上片或下片先兴后比,首句作为第二句的“兴”,尾句作为第三句的“比”

采桑子(清·纳兰性德)

彤霞久绝飞琼宇,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分析:上片首句叙事,作为二句抒情的起兴。第三句叠韵,抒情,第四句把这种情绪外化,比。下片写法类似。

五、上片或下片先兴后比,前两句作为第三句的“兴”,尾句作为第三句的“比”

采桑子(五代·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分析:上片前两句写景叙事,起兴,第三句抒情“悲”,第四句把这种情绪外化,比。下片写法类似。

六、上片或下片先比后兴,二句作为首句的“比”,三句作为四句的“兴”

采桑子(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分析:上片首句写恨,二句把这种情绪外化,比,江楼月南北东西。三句叠韵,写景,兴,引出第四句的情。下片写法类似。




你可能感兴趣的:(采桑子比兴手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