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札记

10.4.

到达的第三个晚上。来不及喘气,生活就进入了正轨。然而就这短短48小时,脑子里就多出好些想法:对垃圾工人的共情和微小行动,感到自己一直被祝福而想不断回馈世界,用自己疗愈肌瘤的故事去影响更多女性,一个勉强套脱了女性困境的个人如何能对这个议题有更深切的关怀...?

是因为回到一个人吗?注意力不再被另一个人拴住,于是更加自由自在。

10.10.

到达一周。剑桥的建筑和风景如画里一样美。但却触动不了我的心弦。我还不如一个游客对它们的欣赏。骑车从这些美丽的建筑旁边经过,我只是经过。今天的心情很不好,大概是因为病了,从来的第二天起就咳嗽到现在,不见好转。因为昨晚担心张祎是否平安到达,没睡好,今天上课一直困,也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心里空空的。还连续迟到了三堂课,都是因为那台小破车,又重又笨,我骑着它又累又慢,技术不好加上交规不熟,这两天接连三四次差点撞上路上的车,被对方骂骂咧咧几句。而每每找车位停车,我也手忙脚乱十分笨拙,一不注意自行车就重重地摔倒在我脚上……所以我又不满起自己住的地方来,为什么那么远,是全剑桥最远的学院之一了。还有昂贵的物价,在学生食堂吃饭只敢小心翼翼地选2个菜,就要花上人民币五六十。

看着身边那些本科生或者当地学生还略显稚嫩的面庞,我意识到他们在这里过的是多么有趣的生活啊!而我的生活都在国内呢,在这里,我仿佛只是一个外来人。

10.12.

今天终于稍微感到开心起来。穿了黑袍,认真地化了妆,所有的人都着礼服和裙子,我第一次和大家聚在学院里,终于有了我是这里的一员的感觉。

郑重地拍照,手要交叉放在腿上,Master和Graduate Tutor也身着代表他们身份的长袍,坐在我们中间,然后照片上依次对应着每个人的名字。剑桥大学,2018级三一学堂合影。

然后大家受邀进入Master的客厅聊天,喝着餐前酒聊天,再依次进入晚宴厅,按已经安排好的座次入座。800年的学院,墙上是历代人像的油画,长长的木桌,整齐地摆着一个个白色餐布,每个人面前准备了四个酒杯和三套刀叉,预示着晚宴的丰盛。还有银色的烛台,燃着白色的高蜡烛。餐厅只开了墙灯,所以这烛台的光就格外地美。

坐在桌旁时,有一瞬,我试图去感受,“我就到达这里了呢。经过了多少,我终于有资格坐在这里。”然而只是一瞬罢了,这个念头并没有引起内心的波动。诚实地说,这零丁的感慨确实说明了我没有太以此为荣,更没有喜极而泣的感激,所以来到剑桥的初始显得过于平淡而不太真实。

过去十天我曾怀疑我的平淡,是我不懂得欣赏生活,还是不懂的感恩生活?这可是剑桥啊!但今天我终于看到那个和一年前,两年前不一样的自己,面对我内心深处对剑桥的批判--“这些建筑和财富来自于哪里?这些知识来自于哪里?”

今天的晚宴前,非常意外地是学院请来的一个研究非洲问题的美国学者演讲的话题竟然是去殖民化。剑桥不应该是殖民主义的受益者吗?怎么会激进到在开学晚宴上演讲这样的主题?

无论如何,我还是听得目不转睛。“这些建筑和财富的原始积累来自于掠夺,来自于奴隶贸易。这些知识来自全球的学生和学者的贡献,却由剑桥(以及相关为代表的顶级名校)来评判谁是主流的声音,留下的是白人,尤其是白人男性,正如墙上的画像一样,历史抹去了无数女性和有色人种的贡献。”

我曾经不愿意面对内心的这个声音,因为批判剑桥似乎就是自己给自己打脸--那我为什么还要自己花那么多钱来这?但Caleb说的很对,我的目的是延伸我自己,无论是往好的方面,还是往不好的方面。我不需要剑桥来定义我是谁了。在这样的帝国的中心,我必须要带着批判的眼睛。


10.27.

积极的情绪逐渐增多了。尤其是今天,有一股隐隐的满足感,说不上来是为什么。

昨晚睡得很好,早上起来吃麦片牛奶,看书,和亲爱的电话,给一帆做了午餐开心地聊了两小时,在阳光底下练了会儿功,再看书,去跳舞,去学院吃晚餐遇见Carols和他一起吃饭,回来又和一帆Tom去弹琴,再回来练功,看书,工作...

似乎心底有个什么小小的闸口被撬开了,所以幸福的情绪流露了出来。生活里都是阳光。

12.8.

在剑桥的生活渐渐充盈起来。惊喜地发现原来有那么多有趣的活动,一个个报名,今天下午是一个关于内在世界的讲座,晚上是和5 Rhythms community的茶话会...

但是天渐渐黑下来,我却哪都不想去了。有点犹豫地问自己:我需要这样的社交吗?

需要的。只是比起黑夜给出门增加了十个难度系数,温暖的房间让我的身体贪恋舒适...过去两周,我也一直很努力地融入这里:有三个晚上连续骑车去看演出,跳舞也是夜晚,确实没有太多吃喝玩乐,但在这样的冷夜骑车半小时去吃喝玩乐未尝不是一件新的工作.....

那我还是给自己放个假吧?


12.12.

在寺院的生活十分简单。

很早很早起床,在黑夜和星星中走路到“禅房”。五点开始早课,尼姑们在我到之前都已坐好。房间微醺的灯光撒在金色的佛像上,暖热的空气笼罩着我的身体。坐下冥想四十分钟,再诵经二十分钟。我很享受对着佛像,双手合十,恭敬地礼拜磕头。

6:30,开始整理杂务。

7:15:早餐。燕麦粥和一点Museli, 水果。

8:15:开始早上的劳作。第一天我帮着给佛像旁的两大盆花换新鲜的花朵,今天则是在厨房帮忙。

11:00,午餐。早上就在劳动中度过了。一开始我还真有点不习惯,来英国后就没有在这样在做家务中度过一上午了。

午睡后起来看看书,去厨房喝杯热茶,坐在地上和大家聊聊天。不太所谓时间,只感觉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在房间的暖意,热茶的暖意,陪伴的暖意中,冬天静谧而安详。

7点半,晚课,同早课一样。然后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也许是在这样的对比下,今天晚课的冥想,我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不安和焦虑。为什么在剑桥的生活时不时就觉得无法有满足感?答案似乎浮现了出来:在剑桥一天结束时,回到房间,我总觉得这一天过得还“不够充实”。我学到足够多东西了吗?我交到足够多的朋友了吗?我参加足够多的活动了吗?我足够利用好我在剑桥的短短十个月了吗?

不够不够不够。

所以我很焦虑,我很不满足自己,被这样的情绪困扰还一下搞不清状况,就只能自怨自艾。舍不得结束一天便拿出手机,却模式化地开始刷微信,耗到夜深了勉强睡了,第二天又只好睡到八九点才醒。十点左右开始学习, 又嫌弃自己不够高效努力...恶性循环的匮乏感就这样形成。

不知道现在可以做什么。只是看到就满足了。


190416

练习气功的时候停止了普拉提和有氧。那时的心态好像在说,气功比有氧好呀。

混身心灵圈子的时候停止了思考。那时的心态好像在说,思考有害呀。

来到学术圈发现大多数人都不关心灵魂,他们的表情好像显示着:做好学术就够了呗。

读Integral Life Practice才明白,这些不同的领域,缺哪一项都不行。该同舟共济。


5.11.

剑桥这个小城,对角线30分钟的自行车距离却确是个大的不得了的万花筒。每个人来到这都有各不相同的相遇和经历,到头来也只是看到这个万花筒的一种图案,属于你的个人的经历。

5.15.

今日很早就到了图书馆,春色还是那么撩人。但是突然想起那个也许是在这里遇到过的最美的清晨,是12月冬日的霜降,覆盖了整个绿地。轻雾缭绕,几栋面前的房子顿时成了古堡。无人,四处静谧,只有这雾在霜上环绕的声音。

每次回家,在楼底开门看见门侧的J,大写的字母,是这栋楼的序号。又去图书馆,同样在入门出,石壁上的Q,这两个字母总让我会心一笑,仿佛在对我说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手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