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文化典故(二)

21.青鸟

      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

      唐李商隐的《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2.三径

      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唐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23.桑榆

      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唐王勃的《滕王阁序》:“东榆已逝,桑榆非晚。”

24.射天狼

      天狼,星名。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宋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5.双鲤、双鱼

      古人寄信,将信结成双鲤形状。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后因此将其比作书信。

26.黍离

      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唐许浑的《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7.商女

      语出唐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8.投笔

      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

      宋辛弃疾的《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9.阳关

      阳关,古关名。

      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

      唐李商隐的《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30.折柳

      汉代京城习俗,凡送远客,都要送到长安东面的霸桥,并折柳枝相赠。后指送别。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写道:“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1.折腰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2.哀鸿

      比喻悲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清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33.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辞。

      唐李群玉的《自泮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元谢应芳的《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34.白云苍狗

      亦叫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苍狗。

35.献芹

      也说“芹献”。《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36.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

      唐李白的《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37.冰心、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38.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伤。

      宋姜夔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39.婵娟

      原指姿态美好,多用来形容女子。因人们常以美女喻月,故也称月亮为婵。宋苏轼《水调歌头》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0.柳营

      指军营,《史记》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方可入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唐鲍溶的《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选自“语文学习”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笔记‖文化典故(二))